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基于DEA评价的高校科技经费绩效研究论文

基于DEA评价的高校科技经费绩效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7-14

基于DEA评价的高校科技经费绩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G4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9-0101-05

  根据《2010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显示,我国高校纵向和横向科技经费逐年增加,科研事业费、主管部门专项费、其他政府部门专项费、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和各种收入中转为科技经费等各种形式的科技经费已经达到728亿元;以各种形式通过成果鉴定的科技项目1万余项,其中有40%左右的项目都具备了产业化转化的价值;但实际转化成功率每年均只有10%左右,也就是说许多高校各种形式科技经费增加较多,但是经费使用成效仍不高,这与当前高校科研队伍和科研条件不断增强的形势显得极不对称。科学研究工作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经费绩效的提高,加强对科技经费的财务管理逐渐成为高校的重要管理工作之一;特别随着各种渠道的科技经费不断增加,如何对其开展有效财务管理,分析高校科技经费绩效影响因素,建立合理评价体系成为当前亟待探讨的课题。

  

  一、国内高校科技经费绩效的发展现状

  1995年,我国首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当年全国科技经费总投入为348.69亿元,占国内GDP的0.57%。此后我国科技经费增长较快,到2009年全国科技经费总投入达到5 802.11亿元,占国内GDP的1.7%;这一水平与发达国家平均2%的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国家科技经费的投入还将继续增加。高等学校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其科技经费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如表1所示,2007年、2008年到2009年,我国高校科技经费拨入总额分别为545亿元、655亿元和728亿元,年均增长17%左右;科技经费支出总额分别为470亿元、576亿元和657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

  在经费增加的同时,我国高校科技成果数量也获得了较大增长。如表2所示,我国高校出版著作数量从2007年的10 477部增加到2009年的13 898部,年均增长16%左右;发表学术论文数量从2007年的610 662篇增加到2009年的703 538篇,年均增长8%左右;国家级项目验收数量从2007年的1 993项增加到2009年的3 135项,年均增长28%左右;另外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专利出售合同数年均分别增长了40%、37%和60%左右。

  从高校科技经费使用的实践来看,尽管近年来我国高校为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率开展了多个层面的创新,科技经费管理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无法很好地满足高等学校走向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科学研究项目经费出现较大浪费、管理无序乃至混乱的局面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高校科技创新的进一步深入,科技经费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导致了一些矛盾和冲突,进而使得科技经费绩效不高。

  教育部发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指出,2011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 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这一入学率指标在1998年只有9.8%左右。与此同时,政府对于高等教育投入占国内GDP比重4%的承诺一直未曾完全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速度仍然赶不上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导致一些高校不得不占用科技经费来开展教学活动。

  此外,随着公共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人们开始关注公共产品的效率原则。高等教育问责制度开始兴起,公众越来越关注高校经费的使用情况。高校的科研工作质量、科技项目成果转化效率、效益等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心,相关各方都要求高校对科技经费的使用情况做出必要的解释,这一问责正走向制度化。同时,从2010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中还发现,985、211等部属院校科技经费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类型高校,如何保证这些科技经费得以合理使用,促进科技经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越来越需要加以关注。当前,我国高校科技经费的拨入机制和支出机制仍不健全,高校科技经费申请、评价和监督环节脱节现象较为严重,一些高校出现了科技项目申报积极规范、研究过程马虎了事、项目结题评价及监督走形式的不良学术倾向。因此,建立合理的科技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效率、保障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价方法对高校科技经费绩效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高校财务资源的效能,帮助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有效服务于高校财务管理战略。

  

  二、高校科技经费绩效DEA评价模型的构建

  (一)指标选择

  本文参考了国内外关于科技经费绩效体系构建的文献并根据以上原则,以追求财务管理效益最大化为目的,选择了能够反映高校科技经费管理活动绩效评价指标。高校科技经费的使用是多个经费相关利益主体间互动的结果,也是不同类型组织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的过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要对其绩效进行评价较为复杂。现综合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高校科技经费使用的实际情况,初步设定以下投入、产出指标来衡量高校科技经费绩效情况,其中输入指标3个:科技经费拨入金额(千元)、科技经费支出金额(千元)、科技人力(人);输出指标6个:出版科技著作(部)、发表论文(篇)、国家级项目验收(项)、专利数(项)、技术转让合同数(项)、科技成果获奖数(项),其数据来源于《2010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二)模型构建

  1.确定评价目的

  数据包络分析的运用必须基于正确的评价目的,要得到合理的评价结果和决策支持依据,就必须进行投入、产出指标的合理选择。本研究以高校科技经费绩效为研究对象,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服务。为此,本研究将全国不同地区高校作为决策单元DMU,并参考不同地理位置的高校科技经费投入、产出情况,采用DEA的相对有效性来检验其规模效率。

  2.选择决策单元

  数据包络分析要求决策单元的个数必须是投入和产出指标总数的两倍以上;同时这些决策单元必须是可以比较的,也就是具有相似性的特点。本研究以不同地区高校的科技经费投入、产出数据来满足要求。

  3.选择DEA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较多,根据高校科技经费绩效的评价要求,本研究认为CCR模型作为基本模型较为适合评价目的和对象,当然也可以结合其他模型来进行综合评价。CCR模型如下:

  min[θ-ε(■TS-+eTS+)]■Xjλj+S-=θX0■Yjλj-S+=Y0λj≥0,j=1,…,nS-≥0,S+≥0

  其中■=(1,1,…,1)T∈Em,e=(1,1,…,1)T∈ES

  根据数据包络分析CCR模型的相关数学推导可以发现,令ε为阿基米德无穷小,规划问题(Dε)的最优解则为:λ■,S■-,S■+,θ■,于是有:(1)当θ■=1,则DMUj0为弱有效;(2)当θ■=1且S-=0,S+=0,则DMUj0为有效。这一模型可以用来判断决策单元的总体效率,也就是能够判断出不同地区高校的科技经费总体效率。

  4.进行DEA评价分析

  在确定CCR模型之后,可以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利用WinDeap2.1软件进行计算,并得到相关图表,从而判断出指标是否有效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指标体系,或者重新进行模型选定。

  5.调整输入输出指标体系

  如果数据包络分析最终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则需要对原有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整,重新进行计算。通过对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反复调整,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同指标对结果的影响,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指标的合理性,进行正确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求解。

  6.给出综合评价结论

  通过CCR模型的求解,可以得到不同决策单元的效率分析、规模收益和松弛变量分析,从而判断出指标对最终评价结果的影响,帮助我们根据实际评价对象为财务决策提供依据,制定出合理的科技经费绩效计划。

  (三)模型计算结果与分析

  CCR模型较为复杂,因此现有的启发式算法等难以胜任,本研究利用Windeap2.1版本来求解DEA的CCR模型评价问题。目的是为了综合评价高校科技经费绩效水平,对高校科技经费的投入、产出情况做出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为进一步提高科技经费的财务管理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1.效率分析

  在统计数据中,选取28个省市作为DMU单元来进行计算。如表3所示,可以看到28个省市科技经费使用情况中有7个地区(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安徽、海南、宁夏)的θ值等于1处于总体效率前沿面(见表3)。这说明这些地区科技经费的投入相对于产出的有效利用程度较高,从技术效率来说是有效的;而其余的21个地区的θ值小于1未处于总体效率前沿面,技术效率较低。

  2.规模效益分析

  设K=∑λj,则K就是决策单元的规模收益值。K取值不同,说明决策单元的规模收益不同。K=1时,表示规模收益不变;当K<1时,表示规模收益递增;当K>1时,表示规模收益递减。K值越大越说明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没必要再增加投入造成资源浪费。

  2009年28个省市中处于有效前沿面的8个地区为高校科技经费的规模收益不变,说明这些地区高校达到了最大规模产出点,处于理想的投入产出状态,是规模有效的;28个省市中共有15个地区高校科技经费处于规模递减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校科技经费绩效的现状,超过理想的产出规模,这主要由于这些地区的高校在科技经费使用上仍然处于不理想的状态,科技经费还停留在一些效率较低的初级阶段,因此应加大高校科技经费的财务管理力度;而28个省市中共有5个地区处于规模递增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部分地区高校科技经费规模效益过小,还没有达到理想的产出规模;换句话说,这些地区高校科技经费投入的规模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存在着较大的发展余地,应适当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更大的科技成果产出。

  3.松弛变量分析

  根据CCR模型基本变量的经济含义和对28个地区DEA模型松弛变量Sˉ计算结果可见:科技经费绩效体系中在DEA(CCR)模型中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中,其非零松弛变量Sˉ值也不尽相同,即在高校科技经费拨入金额(千元)、科技经费支出金额(千元)、科技人力(人)等投入指标中表现不同;也就是说非DEA有效的地区高校科技经费绩效主要是这三项投入要素没有合理发挥出作用。对28个地区DEA模型松弛变量S+计算结果可见,不同的地区在CCR模型中非零松弛变量S+值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投入不变,产出数量的增加情况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非DEA有效的地区在提高出版科技著作数量、发表论文数量、国家级项目数量、专利数量、技术转让合同数量、科技成果获奖数量6个方面还应继续发挥更大作用,提高效率。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不同地区高校投入科技经费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益,包括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能力,高校科技活动应该在国家创新体系与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结论与展望

  高校科技活动是具有高度风险和收益双重属性的活动,科技经费的有效管理是提高高校科技活动效率的重要手段;经费绩效体现在投入、过程、产出三个方面,对于科技经费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要在强调结果的同时,注重过程和目的,特别是除了关注一些财务指标,还应以一些非财务指标来衡量,如论文数量、专利数量等;只有通过全面、科学的指标构建才能真正有效地评价科技经费绩效。

  另外,从评价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许多地区高校科技经费管理活动效率较低。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这说明,高校对科技项目与科技经费的管理缺乏长期完善的制度体系,严重阻碍了科技经费的有效运用。大多数省份没有充分利用或低效率利用对于科技项目的经费投入,各地区科技经费使用效率并未达到与其创新能力及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程度。为此,各地区高校应该因地制宜制定科技经费管理创新机制,营造出有利于高校科技活动的财务环境。首先,应该不断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建设,规范经费核算方式。各地区高校应该根据国家科技经费管理制度和相关财务法律法规,结合不同科技项目的特点,从灵活性和规范性两个方面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严格审批范围、权限,规范科技经费报销流程。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各项经费支出的合理水平。其次,可以建立科学的科技经费绩效拨款机制。通过对科技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检查、监督和评价,督促高校科研人员高质量地产出科技成果;将绩效考核结果与科技经费的拨款进行挂钩,绩效高的科技项目优先拨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的项目还应给予一定程度的经费外奖励或追加配套资金;反之,对绩效指标评估不佳,不遵守财务制度的科技经费,会延迟拨付或者减少配套资金。最后,还应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和科技项目人员的有效沟通,营造良好的科技经费管理环境,使得科技经费管理更加贴近财务管理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实际情况,最终提高科技经费管理的绩效。●

  

基于DEA评价的高校科技经费绩效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评价 科技 研究 经费 绩效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