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基于无边界教育理论的广西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论文

基于无边界教育理论的广西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7-21

基于无边界教育理论的广西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高校教育资源的需求与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之间的矛盾的日益突出,特别是广西,高等教育基础薄弱,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为了克服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弊端,有效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区政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十二规划》中提出“建立开发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的要求。为此,有必要针对广西地区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积极研究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模式机运行机制,促进广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服务广西经济发展的水平。

  一、无边界高校教育理论

  随着人类社会迈入经济"全球化",人们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涉及其中,进而对高等教育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衍生出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话题。在讯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推动下高等教育活动跨越传统模式中的各种管理边界而进行的交流与沟通,形成了一种开放的高等教育理念――"无边界高等教育"。其基本特点主要有:

  (一)高校间课程的流动性

  实现异地学习大学课程是在无边界高等教育的突出表现形式,这需要实现课程的流动。目前,课程流动的主要形式有:在自己的学校学习其它大学所提供的课程;在自己的学校学习被其他大学所认可的本校提供的课程,如向别的学校申请第二学位或学历;学生在自己的所在学校学习部分课程并且在其他大学学习其他的部分课程;学生在远离大学校园的地方学习课程等等。

  (二)降低学习成本

  随着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各种多媒体信息实现了跨界交流和共享。高校间的课程、教师、文化等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信息传播技术也可实现跨界共享与交流,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即时的、无时空障碍的共享资源进行学习,在自己所在地或大学跨界学习,它可以极大地降低学生跨界或跨校所带来的巨额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

  (三)开放性

  通过建立高校间资源共享教育平台,学生只要交费注册,就可以进入网络大学的校门,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开展学习,体现了学习的开放性。

  二、广西高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开放教育与远程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革,逐渐形成与传统高等教育有差别的无边界教育。随着信息通讯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大学之间、国内大学与大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越来越广泛,在此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竞争和院校合作正在加强。如1996---1997 学年英国开放大学在世界各地注册学习的外国学生已经超过 2.5 万人,比 1995-1996 学年增加 22% 。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让各高校取长补短,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教育投资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需要

  根据投资价值理论,任何投资主体都追求投资效益最大化。当投资主体是个人、企业时,希望投资能够得到最大的利润,当政府投资于教育时,希望投资的社会效益最大。根据调查,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利用率不高。如,长期以来,大量价格不菲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机率低,甚至部分处于闲置状态。据教育部统计,全国高校的仪器设备有20%处于闲置状态。为了充分发挥各校的教育资源的优势,取长补短,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提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共享的方式显然具有长远意义,具有可持续性,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高校网上教学资料共享成为一种可能,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4年1月发表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的网民数量达6.18亿人,为世界首位,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互联网已经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为全人类提供了便利,网上学习成为人们一种学习方式。

  (四)具备资源共享建设的物质基础

  今年来,随着广西教育厅陆续在高校推出一系列的教改政策,鼓励支持高校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如“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教育教学软件大赛”,这些项目的实施,吸引大批教师参与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教学改革的活动中,极大地丰富了现有的教学资源。截止2012年,广西高校已建有的教学资源主要有: 370项“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 5个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40个区第一类特色专业;2011年启动立项的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261个;通过课程建设,建有国家级课程55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96门;

  (五)具有资源共享建设的人力资源基础

  通过近几年的人才培养团队,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0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45个,自治区级教师教育教学团队12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97个,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学科教学团队10个。

  三、基于课程流动性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思路

  课程流动性是无边界教育的核心基础,其目的是节约投资成本,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资源共享是课程流动性实现的技术管理平台。广西作为教育资源稀缺地区,为了促进各高校之间也在进行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交流,提高公共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为受教育者提供方便、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广西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壮大,从无边界教育理论出发,建立基于课程流动性的广西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高校间课程互认。   (一)资源共享平台现状分析

  目前,广西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机构间在一定领域了开展了相关教育资源共享的合作,如2007年有广西师范大学牵头,联合广西相关高校、科研及公共图书馆构建了“广西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与共享网络平台”;2006年构建的“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通过调查,上述平台的建立与运行,为广西的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只是在某些方面形成共享,深度、广度不够,远没有达到无边界高等教育中课程流动动性的要求。

  (二)基于课程流动性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框架研究

  高等教育资源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来自政府的教育资源,如高等教育资金、,科研教学项目;二是来自高校的教育资源,如学科、专业、课程、教材、知识成果及各种人力资源;三是来是社会的教育资源,如有校企合作科研教学项目等。构建共享机制时,将广西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和国家政策、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结合起来,做到统筹规划,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使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与课程的流动性密切结合起来,更好的为无边界教育、科研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根据上述依据,其共享机制模型如下图1:

  1、课程互认共享模型的确定

  通过调查,目前广西高校都有各自的校园资源共享系统,整合了各自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基于校际间的网络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模型。在该模型下,每个参与共享的高校用户,既能向资源平台提供丰富的资源,又可以利用它校提供的优质资源为本校教育服务,实现课程的流动性,同时减少了资源的重复建设。这种模型的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需要各个院校有强烈的合作动机和有效的共享机制。为此,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具有服务中心的公共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用于发布各类高校的资源信息,并向用户提供注册认证。

  

  图1 共享机制模型

  2、资源库建设

  资源库建是资源共享平台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库建设应该为实现课程流动性服务,它是实现无边界教育的基础,资源库建设应该为提高教学效果、扩大高校服务竞争力,促进无边界教育的发展。资源库建设包含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建设。硬件设施主要实验室、学生实践场所等;软件资源主要包括课程类资源(网络网络、课件、试题及各种媒体素材等)、人力资源(教师)等。

  3、共享方式

  资源共享不仅是一个形式问题,必须是一个实践问题,如果只是形式上的共享是盲目的,是空洞的。必须建立良好的共享方式,对发挥资源的使用价值、方便各高校教师建设和维护资源有重要的影响。一是通过同层次学历教育课程的共享体系,促进资源的共享利用在,在此共享过程中即达到教师共享、同时也实现课程教学资源共享。二是坚持免费、付费并举的共享形式利用平台提供的资源。基本原则是共需共建的资源,各高校师生可以免费获取,而对于各校自建的特色资源,他校师生应该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有偿共享。

  4、管理组织机构

  管理组织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是共享平台能够正常运行的核心部分。高校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和运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使之系统化、制度化,统筹资源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建立相应的共享机构,以资源共享平台作为依托,各高校间相对独立,同时也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共享平台的稳定运行。课程互认是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实践,能够促进高校的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使高校间实现课程互认,必须建立课程互认管理机构,制定《校际课程互选管理实施办法》全面协调在课程互选过程中各高校存在的利益关系。如同门课程发放学分数不一,造成学费的结算问题而引起高校因经济利益的不平衡,影响课程互选的实施。为此必须设立课程互认委员会协调来合作高校之间经济利益的平衡,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的特点按照企业组织模式构建管理机构,如图2。

  

  5、共享保障措施

  在共享平台的建设和高效应用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资金、知识产权等等。要实现全区各个高校课程互认,推进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这需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的行政干预机制。建议广西省教育厅设直属的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领导中心,协调和干预各高校进行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对高校信息资源建设所需经费进行调控,管理与规范教育资源之间的信息服务业务,正确处理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活动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等问题。

  6、共享激励机制

  共享平台资源的日益丰富和质量的提高,需要广大的高校教师及公共服务人员参与其中。工作人员积极性程度直接影响共享行为的发生与共享的成效,这需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方式应该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进行,在物质方面,根据谁付出谁受益的原则,按照资源的使用程度获得相应的报酬;在精神方面设立各种荣誉奖项。在此激励机制的支持下,促使和吸引更多的个人、集体参与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扩大共享范围,提高共享水平。

  四、结束语

  课程互认是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实践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无边界的基础,建立能够实现高校课程互认的广西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运行机制是促进广西高等教育的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能实现高校课程互认的广西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高校的密切合作。

基于无边界教育理论的广西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育 边界 广西 高校 机制 资源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