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工业企业技术进步路径选择论文

工业企业技术进步路径选择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7-23

工业企业技术进步路径选择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出现势头强劲,但主要呈现出粗放型增长的特点,大量资本、劳动、能源等的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相关数据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示出下降的趋势,且仍处于较低水平。尽管我国一直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但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技术扩散是目前大多数产业的技术来源,这也是我国现阶段技术进步的主要形式。

  一、要素禀赋论

  要素禀赋即H-O理论 ,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陈友芳(2009)认为,在选择生产技术时,必须优先考虑到选择的生产技术与该国或该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条件是否匹配,而不能盲目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二、比较优势动态化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企业要依据自身要素禀赋状况来选择产品和技术,充分利用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以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利润,进一步促使投资的增加,继而使生产形态发生变化,从劳动密集型生产转向资本密集型生产。利润的不断增加使自主创新逐渐有了基础。由此,可以把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结构的这种不断攀升看做比较优势的动态化。

  三、静态最优技术选择

  假设考虑企业只采用劳动和资本这两种主要要素生产一种产品,其面临着多种技术选择及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生产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或者竞争力最强。在给出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如图1所示。

  图1 静态最优技术选择[3]

  当企业的投资额为C时,它的等成本线是K0 L0,初始等产量线是q1,产品价格与成本是既定的。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或竞争力最强,变相追求产量最大。该图中E点是等产量线q2和等成本线C的切点,即为劳动和资本的最优组合点,它决定着Ke和Le的最优组合隐含了对最有技术的选择,所以也称它为最优技术选择点。

  四、动态最优技术进步路径

  在企业生产初期,初始投资额C1对应着特定的要素禀赋和要素价格,它的资本劳动比为K1/L1,最优技术选择点是E1,此时企业生产偏向于采用劳动密集型技术。由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逐渐积累技术经验,有了一定的竞争力,企业在第二期便可将前期的积累用于加大投资,生产规模扩大至C2,同时资本积累也促使资本要素价格降低,这时等成本线C2相对于C1发生了向右的移动,斜率也出现了一定程度变化,这反映了资本要素价格的变化。在第二期中,资本劳动比是K2/L2,最优技术选择点是E2,企业生产偏向于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企业具备的比较优势使其积累进一步加大,进而等成本线移动到C3,K3/L3是此时的资本劳动比,最优技术选择点是E3。假定C3比C2增加的幅度远小于q3比q2增加的幅度,则可认为企业此时存在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资本与劳动这两种要素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E1E2E3连接的这条曲线就是动态最优技术进步路径。竞争力最强始终是选择该路径的中心原则,各个时期的要素禀赋状况也有很大的影响。

  五、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在充分考虑要素禀赋的情况下,选择一条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最优技术进步路径,只有遵循这一路径才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创造和维持自己的竞争力;第二,技术进步能提高企业竞争力,但并不是技术进步越快越好,也不是采用越先进的技术越好,技术进步模式源于要素禀赋,要素禀赋的变化决定了技术变迁的性质。

  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资金积累不足,人员、设备、技术等水平有限,比较适合采取技术引进的方式“干中学”;当资金积累到一定规模了,可以转向模仿创新的道路,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提高自身能力;在企业已具备相当实力时,便可选择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路径。这就是技术进步路径的动态化。(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工业企业技术进步路径选择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企业技术 企业 技术 进步 路径 选择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