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会计研究论文 >> 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

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8-27

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199-02

  一、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

  1.会计教育目标不明确

  会计教育的目标决定了会计人才培养的类型和方向,并直接涉及到运用何种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什么教学内容等问题,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目前,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不清,没有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培养对象、层次定位,结果各类学校设定的会计教学目标都十分笼统,大同小异。这种相似的目标,缺少特色,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更无法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不同岗位人才的需要,因此,明确教育目标显得十分必要。

  2.案例教学方式效果不明显

  为了使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老师在授课时增加案例分析环节。虽然不再是教师为主体,说明为主的硬性教学模式,但是设置案例环节的初衷往往不能达到成效,原因在于学生日常实际接触的企业经济信息少之又少,再加上学生对于学习经常存在被动性,案例分析的过程只能是搜集网络信息的过程,学生很少或者根本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使用Office软件的能力和总结能力,但是对于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初设想,成效显然十分不明显。结果就是,学生应付了事,老师信心下降。所以,虽然不再只进行理论授课,但是如何结合企业实际,不能只是流于形式,要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才行。

  3.会计人才之间缺乏沟通

  在新信息时代,沟通交流代表先进,没有沟通,就缺乏信息的交换,缺乏思想的交流,容易造成人才的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如今培养会计人才,大多局限在本学院、本院系、或本地区,这样就造成人才在院与院、学校与学校之间缺乏知识的沟通、信息的交流,使会计人才不能和本专业或者其他类专业人才和名师沟通,互动大大降低,不利于应用型人才拓宽思维,增长知识,更不用说与时俱进,提高创新能力。

  4.教材内容重理论,利用率差

  通过财务会计教材选用调查结果发现,现有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院校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规范教材,部分院校使用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还有一小部分院校使用自编教材。我们发现,自编教材更能与时俱进,更能体现新准则内容的变化。但是大多教材主要展示了会计的基本知识体系及其具体内容,缺乏与实际相结合、能体现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容,不利于学生掌握实际业务的处理及知识的融会贯通。由此可见,传统的教材显然无法体现培养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特点,达不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其次,教材的作用就是为老师授课提供参考,为学生学习提供依据,如果教材实践性的质量不能提高,也会大大降低教材利用率。

  5.课程设置单一,学生缺少兴趣

  当前很多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模式。这就造成会计教育沿袭传统的以专业理论教学为主的培养体系,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量的增加,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等其他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国内大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比较单一,每个学期教学课程内容都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除此之外的文学艺术、自然与科学等跨专业学科不再开设,这样虽然能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比较深入,但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结果就是学生除了对本专业的学习外,缺少兴趣爱好,同时对本专业感觉枯燥无味,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大多缺少人文素质,仅对本专业有所掌握,其他领域都是空白,并不利于专业素质的发挥,这与社会需求的人才背离。

  二、解决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1.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培养目标决定着高等教育的类型和等级,反映着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是高等教育有效衔接、协调发展的关键。

  教育的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确定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按市场需求确定。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动态的,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具体到每个院校的培养目标的定位上,由于学校在规模、办学理念和条件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必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教学特色,突出教学特点,打造有差异性的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

  2.扩大学生经济知识信息量,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面对案例教学效果不佳的实际问题,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学生没有积极性。归根到底就是学生接触的经济知识信息有限,除非对经济非常感兴趣,否则很难主动地阅读相关刊物。所以导致在做案例分析时“无话可说”,“无点可论”,对案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如今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充斥着生活,网络更是无处不在,手机里的诸多诱惑早已覆盖对优秀文章阅读的兴趣,因此,老师可以采取强制性阅读方式,在某几节课上向学生分发经济刊物,在这节课上不进行教学任务,留给学生自己阅读,课后每人要写读后感,发表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就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经济信息也必定较以前有所增加,从而对案例能够“有话可说”,“有点可议”。   3.加强人才沟通和合作

  为了加强人才之间的沟通,培养出优秀的会计应用型人才,首先,高等院校应该组织学生,建立各类会计人才网络沟通平台,实现各类学生的远程互动,加强学生、名师之间的联系。其次,开展境外培训,参加国际性组织、跨国企业实地考察学习,通过与外国同行的交流,了解境外会计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学术动态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学生的涉外沟通能力。最后,加强与中介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国家有关人才使用的合作,实时了解最新人才需求情况,促使学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应用型人才。

  4.开发应用型教材,提高教材利用率

  教材建设是财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的第一步。通过调查发现,使用自编教材的院校,大多能够做到与新准则内容同步变更,在传递最新知识的同时,能更好地体现独特的教学风格,更能适应社会人才的需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下,鼓励院校开发应用型教材,体现教材的真正价值,提高教材使用率。

  应用型教材建设,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选择组织教材内容,使用多种形式的教材,解决教材滞后问题,并借助各种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银行结算方式时,可采用动漫、录像等手段,将银行存款的实际结算流程和立体的工作情境展示给学生,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提高教材的利用率,体现教材应有的价值。

  5.提高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特征,不仅在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在于基础素质,包括创新素质、人文素质。培养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不仅仅依靠专业教育,更多依靠素质教育的提高,设想没有沟通素质,就无法完成工作任务。

  学生是社会的一个庞大群体,其潜力不可估量,但是如果高等院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素质做基础,学生无法顺利且有效地完成专业技能的应用,显然不符合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从战略方向出发,关注素质教育的培养,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丰富学习生活,拓宽视野,发掘自身潜力。因此,中国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可以借鉴国外高等院校,适当增加体育与健康类课程,文学艺术类课程、心理学和表演学等跨专业学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专业 人才 应用型 应用 培养 实践
最新会计研究论文
浅谈会计专业技术职务制度的演进及启示
试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对策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思考
浅谈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变革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
探索高职建筑会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反倾销视角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与完善
信息化教学在高校会计学科的应用研究
从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看企业会计诚信问题
热门会计研究论文
浅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争议——会计职业道德面临
浅论所得税会计
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定位思考
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浅谈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网络会计的探讨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