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试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制度论文

试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制度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9-01

试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制度

  金融支持制度的基本含义和发展历程

  (一)金融支持制度的基本含义

  在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由于国家政策和农村发展的需求,资源和资本由发达地区流向农村地区。而乡村向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基础设施的更新以及规模经济的形成。所以金融作为一种资源配置工具,有利于资源向效率高的的领域流动,支持农村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继而对于城镇化有加速和支持效应。故金融支持制度是指在我国金融制度中,有利于城镇化和乡村转型的相关制度和关系的总称。

  (二)金融支持制度的发展历程

  1.初创阶段。这一时期的农村信用社主要是为国家工业化和重工业建设服务,在当时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必然要求有效地动员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经济资源和经济剩余,而国家金融必然要延伸到农村(杨小玲,2009),由于此时发展政策倾向于工业,这导致农业资金大量流失,城镇化进程缓慢,甚至有城市倒退的情况出现。而同时期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得到长足发展,期货交易所达40余家,期货经纪公司达144家,但市场制度本身也产生许多问题,价格信息不透明、会员制度不健全也影响了期货市场的价格预期和风险回避功能的有效实现。

  2.调整阶段。处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村金融业,实现了重心由工业向农业的转移。获得生产自主权的农民,通过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和集资功能,不断升级产业结构和经济作物的增值能力,从而有效地完成了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同时期我国出台了《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加强了对于期货市场的法律监管,从而使得期货市场的规范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3.规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农村金融业得到了工业的反哺和城市经济区的带动,其融资、集资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村信用社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储蓄资金,根据发展经济学的哈罗德-多玛模型,较高的储蓄率必然会促进经济增长率,从而加强我国城乡的合作和进一步融合。同时期我国不断完善期货市场的会员制度、保证金制度和经纪人制度,帮助缺乏市场信息农民获得进入期货市场的资格,期货交易额迅猛增长,农产品期货交易成为中国期货市场的主导力量。

  金融支持制度的供给与需求

  由于金融支持制度具有公共品属性,该制度的正的外部性常常被人们忽略或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偿,其分析过程又不像普通产品那样可以量化。故研究制度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因素,是了解制度产生和变迁的关键所在。

  (一)金融支持制度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金融制度,这是因为它的实施,能够帮助村民解决农业部门固有的弱质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更重要的金融支持制度的实施能直接增加当事人的收入、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故收益和心理满足程度是引发人们对制度产生需求的主要原因。影响金融支持制度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居民生活水平。制度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其设立和完善的关键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在我国城镇化初期,村民生产方式较为单一。凭借传统的血缘和地缘关系便能够满足对于日常资金的需求。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传统意义上亲戚之间的借贷关系已经无法适应规模经济的需要。从而在农村建立农村信用社制度,允许村民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有偿借贷,是城镇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2.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水平高低。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环境下,村民对于服务业和合作组织的认识不够,从而导致对金融、保险和市场制度的需求不足。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开展,传统意义上的个体作业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村民迫切需要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信用社,以解决劳动力短缺和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金融支持制度的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金融支持制度的供给不同于普通商品,其供给往往是一个行动团体智慧的结晶而非个体决策的结果。而制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其正的外部性,常常造成“搭便车”问题的产生。从而,影响金融支持制度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政府政策和领导者的政治意愿。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处在转型期的国家。从而我国具备了发达国家所不具备的后发优势。外国的先进制度和管理经验为我国的制度变迁和创新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同时国家政策开始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工业为城镇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国家领导人在以中国梦为主导的思想方针下,必会加大对于金融制度的创新和研究,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2.金融支持制度的改革成本。一项制度的改革成本通常包括研发团队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新制度对原有制度的冲击以及为保证制度顺利实施而配备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资本等生产要素。通常情况下,一项新制度安排规模越大,其成本就越高,从而该制度执行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金融制度作为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规则体系,应在保证其收益的情况下,将实施成本降到最小。

  金融支持制度的作用

  (一)城镇化过程中金融支持制度的特性

  1.乡土性。中国农村金融落后,它是制约“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建立以“三农”自我发展机制,没有民间资本的参与,并对其采取特殊的培育政策,很难形成“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金融支持制度体系(柴福洪,2004)。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业应与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运行方式有所区别,其资金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充分植根于广大的农村金融市场,发挥金融支持制度应有的资源配置作用。

  2.渐进性。根据制度变迁的路径依存理论,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制度变迁,正处在一条渐进性发展的轨迹上,这是因为该制度适应了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资本和技术的快速流动,解决了城乡金融的合理转轨,同时又未对原有的制度产生较大的冲击,故其诞生和改革过程是缓和而又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   (二)金融支持制度的作用

  1.加速人口流动、解决乡村就业。从我国的现有状况来看,城市中优厚的工资待遇、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健全的医疗体系是形成人口流动的拉力方面。原住地恶劣的生存环境是形成流动的推力方面。在城镇化的大环境下,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是必然趋势。而金融支持制度是加速这一过程的原动力,这是因为村民在获得资金支持的条件下,会形成更高的生产效率,生产者会有更为充足的时间参与非农劳动。此时,相对来说较有经济实力的村民会直接流动进入发达的城市,实现身份和职业的双重转变。同时,在农村中广泛推广金融支持制度,在客观上也会增加对于金融从业人员的劳动力需求,解决乡村闲置人员的就业问题。

  2.扭转贸易局面、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出口创汇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全球化市场中综合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我国建国之初,由于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有限,产品出口尤其是农业产品出口领域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为此国家大力发展农村金融行业,在确保金融市场稳定的前提下,优先扶持农业生产。其中小额贷款和保险行业为农民生产提供了技术设备和资金保障,期货市场的保值功能确保了生产者的基本利益。在这种制度环境下,农产品出口贸易顺差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现有金融支持制度的困境和改革方向

  (一)金融支持制度的困境

  1.农村金融风险过高从而受到法律约束。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农村地区缺少相应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完善的市场体系,地方融资平台广泛地被认为风险偏高,从而受到银行监管部门严格的控制。2012年底银监会等部委出台了《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进一步限制了地方融资平台融资能力的增加(邱俊杰等,2013)。这一举措无疑会使得原本资金来源单一的农村金融业雪上加霜,地方部门若不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必然会造成金融市场供不应求、业务规模萎缩的情况。

  2.村民对于金融制度产生主观排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在中国乡村中根深蒂固,由于婚姻和地理位置而缔结的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在生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人们对于传统的社会关系网络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关注度,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遇到困难,村民首先会想到关系网络中较为亲密的朋友,而非一些社会化服务部门。从而在城镇化建设中引入金融支持制度,首先会对原有的邻里借贷关系产生冲击,再加上农民缺乏对于金融市场的相关知识,其结果只能是导致村民对该制度产生主观排斥,进而影响农村金融业务的开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城镇化过程中金融支持制度的改革方向

  1.规范国际金融市场,防止不良资本进入。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国际游资涌入新兴市场,在羊群效应下,巨额外资跟进。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作为新兴市场的一个主要部分,在应对外国直接投资项目时应理性对待,对于那些有利于农业发展的项目我们应该鼓励其进入。而对于那些以农业用地为基础的非农行业和房地产行业,我国应严防此类不良资本的输入。这是因为该资本首先会破坏新型农业市场的供求平衡,继而对产业结构造成致命打击。所以,规范国际金融市场对于处在全球化经济条件下的中国乡村显得尤为重要。

  2.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严防欺诈行为。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居民由于其缺乏相关的金融知识和市场观察能力,在有的情况下,会受到相关人员或团体的错误诱导,进行一些不法的集资融资行为,从而导致欺诈和暴力事件,这严重危害到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农村的稳定发展。为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应仿照电子商务形式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对从事农村金融服务业的个人或团体建立相关的信用档案。在每次金融业务发生后,办理者和受理者相互评价对方在本次业务中的信用程度。对于那些信用程度较差的金融从业者,应予以及时的查处和教育。对于那些信用程度较好的村民,应给予贷款和利率方面的优惠。这样既有效地防止了不良债权的发生,同时又保证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协调金融制度和城镇化建设,鼓励商业银行支持农业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包括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人力资本的培养、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生态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等领域的建设。金融支持制度作为服务于这个系统的法则和规范,首先应该以农业的发展作为行动的首要准则,应以人为本大力发展助农、惠农项目。再者,金融支持制度的设立要以和我国的其他经济制度相协调作为其主要理念,金融制度应努力适应城镇化过程中保险、医疗、养老以及教育领域的发展,合理调节和配置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流和相关资源。

  4.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应转变其经营理念,国家应鼓励商业银行支持三农发展。其具体措施主要有:实施城乡差别利率,根据农村当地的资金情况,设立合适本地区的利率水平,而不应该拘泥于商业银行的固定利率;再者,可以将贷款的对象集中到农村的一些大型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以这些对象作为金融改革的试点单位;最后,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培养当地相关的金融从业人员,为农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试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制度

论文搜索
关键字:城镇 制度 过程 支持 金融 城镇化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浅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