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网络金融将走向何方论文

网络金融将走向何方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9-02

网络金融将走向何方

  现阶段,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了一系列以互联网金融为主题的学术论文,涉及到概念界定、模式探究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尽管如此,其研究格局尚不清晰,至今尚未发现对互联网金融研究成果的详细梳理。本文试图按照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脉络和逻辑关系对文献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使学者们可以更为高效地从事有关互联网金融的后续研究。文献分析拟从发表数量、贡献得分、地理分布等方面展开,基于统计结果,将对未来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方向与趋势进行展望。

  一、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Web of Scicence(包括三大引文库――SCI、SSCI和A&HCI)筛选出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权威文献SCI和SSCI作为研究样本,以主题、标题(Subject/Title,以下简称S /T)选取的S/T包括Network Finance、e-Finance和Internet Finance,搜索与项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文献,文献的发布时间锁定在2004-2014年,经检索并剔除伪相关或相关性较小的文献,最终符合要求的文献共计20篇。本文借鉴了Ke等人的方法对析出文献中涉及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述评。

  二、互联网金融研究文献的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研究文献的发表数量

  如图1所示,从2004年到2014年,利用S/T在Web of Scicence上限制条件(指1中所限定的条件)进行搜索,并利用数据库自带软件创建引文报告,结果发现,2004-2014年的10年里文献数量存在波动,但自2008年以来整体呈上升趋势。

  图1 2004―2014年发表的满足条件的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文献数量

  (二)互联网金融研究作者的贡献得分

  Howard(1987)等人提出了这样的公式:Score=1.5n-i/■1.5n-i(n为作者的总数,i为文献中作者的顺序),用来计算文献中作者对文献的贡献得分,根据公式,每篇文献的总分为1,若一篇文章存在多位作者,每位作者按照公式中的比例计算每位作者的贡献得分。统计结果显示,英国学者Wainwright Thomas贡献得分位居首位,贡献得分排在前五的作者,英国有3位,美国2名,西班牙1名,均属于发达国家。

  (三)互联网金融研究作者的地理分布

  从所收集的20文献共39位作者看,发达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问题予以了更高的关注。以英美为首的发达国家研究文献数量居多,发展中国家只有越南学者发表了2篇论文。在国际学术界,发达国家的学者对互联网有更浓厚的兴趣。其原因可能是,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更加发达,互联网金融在市场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四)互联网金融研究文献的被引用次数

  本文统计出2004―2014年被引次数超过30次的涉及互联网金融的文献。所有文献被引用次数均用Google Scholar查询,其中Chang, SJ(2004)年在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上发表的Tacit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Sharing in a Project Work Context一文被引用次数最多,达到113次。被引用次数超过30次的文献共有5篇。被引次数较多的集中于2004年和2008左右两个时段,其原因为2004年是互联网金融研究的开端,2004年的文献具有开创性,2008-2009为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的时期,这让研究者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给予了更多的研究。

  (五)互联网金融研究文献的研究类型

  经分析,所收集文献可分为四种类型:理论研究:主要对互联网金融问题进行理论阐述,或者提出互联网金融研究的概念或理论分析框架;实证研究:收集互联网金融的相关资料,通过定量分析提出理论假设或者检验理论;文献研究:通过总结、述评互联网金融的已有研究文献来获取相关观点;其他:如案例研究等。在20篇文献中,理论研究10篇,实证研究6篇,文献研究2篇,另外各有1篇专门针对P2P和ESF进行了研究,可见,理论研究在互联网金融研究中的首选方法,其原因在于网络金融的研究很难量化,也很难建立合适的模型。

  三、互联网金融研究热点分析

  (一)网络金融风险

  关于网络金融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网络安全遏制了网络金融的发展:许多客户害怕他们的私人信息被泄露或滥用;技术发展通过促使金融交易更快更便捷推进了网络金融的发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了网络金融的发展,但这种程度往往因商业银行顾忌到自身名誉而被夸大;如何将全球性的技术运用于解决当地实际需求值得给予更高的关注。

  (二)网络金融中的P2P借贷及中小企业融资

  国外已有的关于P2P(peer-to-peer)的文献主要集中于以下三方面:P2P借贷市场的案例研究,如Prosper和Zopa;P2P贷款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调查;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论证P2P借贷市场对于提升信用市场效率。通过实证检验P2P借贷市场信用机制的研究正在逐渐增加,ELM模型依然是常用的基本模型,如Greiner, Martina E和Hui Wang(2010)通过建立详尽可能模型(ELM),测度了P2P借贷中态度改变、信用机制的建立等,结果表明,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质及在线交流的高风险,在P2P借贷市场,通过建立信任机制并提供信任信号,使得各个参与者的行为得以区分开来。   (三)网络金融对参与者的激励

  诸多学者通过建立模型分析非正式的网络在企业外部性融资中的激励机制,结果显示:网络金融中非正式的信息存在市场激励作用;市场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使信贷市场低估了高级经理人的兴起,同时也高估了底层经理人的发展,虽然在此之前的文献压倒性的认为,这种非正式的网络信息因为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而对整个社会具有正的外部效应。Inci, Eren和Parker, Simon C等学者持不同观点。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与未来趋势的展望

  从已有的文献,尤其是本文的析出文献来看,关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激励机制以及P2P借贷已经有了不少研究,但是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也理所当然的成了未来的研究趋势,主要有:实证研究中数据的收集具有地域性,关于更大范围的、适用性更广泛的结论尚未得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因地域不同而不同,针对特殊地域的特殊风险治理对策没能出现;P2P借贷中,如何检验在何种环境下,能更好的建立信任机制并引导信任行为依然存在争议。

  当然,本文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局限性甚至是值得继续探索的方面。通过检索所得到的样本文献太少,存在误差的概率较大;缺少对国内网络金融相关文献的分析。

网络金融将走向何方

论文搜索
关键字:走向 金融 网络 何方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公司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AMCs金融科技研发模式探索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