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浅谈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

浅谈大学生生命教育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9-22

浅谈大学生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147-03

  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再次给大学教育披上了沉重的色彩,也拷问了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高等教育若不能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生命意识,将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遗憾和损失。

  1 生命教育的渊源及其内涵

  1.1 生命教育的历史渊源及发展

  生命是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生命教育思想的萌芽也出自于哲学对生命的思考。自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Socrates)、柏拉图(Plato)、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以及后来的教育先哲们,已经从哲学领域对生命教育进行研究和探讨。[1]

  二战后,人们对残酷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进行深刻反思。1964年,日本学者谷口雅春出版《生命的实相》一书,首先呼吁生命教育的重要性。[2]现代意义上的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最早是由美国人杰?唐纳?华特士(Jack Tanner,Walter.)提出。华特士于1968年在加利佛尼亚创办了“阿南达村”学校,在学校里倡导和推行生命教育的思想。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生命教育中心(1lfe Educational Center,简称LEC),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2005年3月上海正式公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希望通过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体系,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感悟生命。[3]

  1.2 生命教育的内涵

  对于生命教育的内涵,研究者提出了多种看法,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观点。

  其一,从批判过度工具理性化的角度来看,强调生命的终极关怀。没有生命,一切希望,皆是空谈;没有生命,一切理想,皆成幻灭;没有生命,一切财富,皆归他有;没有生命,一切权势,皆如云烟,有生命才有一切[4]。引导大学生培养理性情绪,开发生命的潜能,实现生命质量最大化。

  其二,从生命实践的角度来看,强调生命教育的生活化。在生活中体现生命教育,培养社会道德良心,通过实践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怀。在人生逆境中,生命赋予我们的是面对艰难困苦的责任,我们要坚挺地度过,要高昂地活着,才能够实现自我生命价值。

  其三,从轻视生命的事实角度来看,强调生命的本体价值。此观点包涵三个层面:一是珍惜生命;二是丰富、发展生命的内涵;三是升华生命的境界,追求生命的真谛。[5]苏格拉底说过:“不是生命,而是善的生命,才有价值。”[6]珍惜和维护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实现自我生命价值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内涵。

  2 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2.1 从事实上看,自杀、谋害等极端事件问题突出

  高校发生刑事案件几乎覆盖全国各个省份地区,尤其聚集在发达地区,如图1所示。

  事件表现在:一是青年学生的自我伤害或自杀。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据南京危机干预中心对部分高校调查,大学生自杀率约为20/l0万,比全国自杀率高出一倍[7]。二是不尊重和伤害其他生命的暴力谋害事件。1994年清华大学朱令案件,2004年马加爵事件,以及2013年百年名校复旦大学投毒案,几乎每隔十年,便发生一起牵动高校教育体制的恶性校园事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复旦大学投毒案发生后,该校一名教授贴出这几个黑体大字。这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呼唤,也是对高校生命意识教育力度的悲吟。

  2.2 从理论上看,生命教育是自我及社会和谐发展的首要前提

  2.2.1 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高校极端事件频发原因多样,几起典型事件归纳如表1。

  综合以上案件分析,高校极端事件诱因可分为:一是对生命认知粗浅,生命意识淡薄,对万物缺乏同情怜悯之心;二是自我意识膨胀,思索取而无奉献之心,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习惯推卸或逃避责任;三是缺乏必要的人际沟通的技巧,不能正确定位自己,难以适应和融入社会,也不善于自我调节,最终导致无视自己和他人生命事件的屡屡发生。

  2.2.2 开展生命教育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经济利益和竞争意识使大学生的人生观更具功利性,势必引起其价值观念的深刻转变。部分大学生热衷于追逐名利,丧失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导致其道德观念模糊与自律能力下降。此外,高校专业人才的扩招,与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和职业发展空间成反比,这对大学生就业也提出更高的能力和发展要求,当心理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不堪重负之时,便有可能采取极端方式来寻求解脱。从本质上讲,其心理问题是缺乏对自我、对社会的正确认识,缺乏对生命应有的尊重和生活的信仰。

  2.3 从体制上看,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学校课程设置的生命教育内容略显单一。教书有余,育人不足,高校侧重关注生命社会价值,把教育目标定位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方面完全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学生心理素质和生命意识的培养。高等教育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必定具有促进经济政治发展及服务社会的功能,但这种功能不是教育的本质,而是教育结果的衍生。[8]教育要以人为本,引导学生树立生命责任意识,提高他们保护生命的能力,这是大学教育当务之急。

  其次,高等教育重知识教授而轻个体生命的主体性发展。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制约,大学教育仍是以知识内容和技能水平传授为主要取向,在生存体验和生存能力方面的培养存在重大缺陷,表现在忽视了心理生理知识的素质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不明确,在生命价值体现上也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素质教育和生命意识的缺失,导致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冷漠孤僻的情感特征,在自身发展、人际关系和社会竞争的矛盾中无法调和,而渐生悲观厌世、自杀乃至谋害他人的情绪。   3 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对策、措施

  为提高人才整体素质,高校应完善生命教育,强化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平衡发展。笔者认为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应采取一教育、二管理、三实践渗透的模式,具体表现如下。

  3.1 拓展多样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惩治教学腐败

  3.1.1 促进多样化教学相结合,丰富改善教学内容

  首先,促进生命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其次,促进生命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通过讲授有关保护自身及他人生命安全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伤及自身和他人生命的行为都是与法律相违背的;[9]通过讲授社会法律对私有及公共财产的保护,让学生意识到财富的积累要靠个人努力奋斗,并且通过正当手段和渠道获取,以摆正自身良好心态。第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身心健康知识力度。全面渗透心理素质培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3.1.2 加大教育腐败惩治力度,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高校教育腐败诱发了大学生价值观变异,其腐败集中在学术腐败、招生等问题上。学术腐败趋向于行政化和指标化,青年学者热衷于短期效益的课题,在硬性指标上拼职称,从而忽略基础性研究;在文凭上进行权钱交易,代笔伪造学术,令原本纯净的象牙塔充满着名利的味道。民俗学泰斗钟敬文先生说过:“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的良心,是社会的中流砥柱。”[10]及时抑制高校腐败现象,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默化潜移中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高尚、人才的价值,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3.2 探索并建立科学的高校教育管理方法,加强干预机制

  (1)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鼓励师生参与生命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生命主题活动,培养尊重、热爱生命的情感。高教工作者应成为一个热爱与尊重生命的人,与学生分享对生命的情感和体会,用自己的人生态度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感,从而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建立干预机制,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模式。因心理缺陷引发的高校命案不在少数,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应承担起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高校要做好大学生心理普查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心理危机高危对象、心理危机日常关注对象实行定期跟踪、动态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及时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3.3 加强大学生生命实践教育环节,培育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体验感悟式的教育,应避免空洞的纯理论式说教,积极开展生命体验活动。[11]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升华对生命价值的认知,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通过课外活动、职场培训让学生体验生活的艰辛,感受挫折和失败,从而增强挫折免疫力并学会珍惜生命;通过组织参观监狱、戒毒所等,使学生增强法律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自觉维护生命的健康与尊严;[1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支教服务、走进孤儿院及敬老院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人情事物,以加深与生命成长相关的知识能力的认识和理解,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空间,增进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组织开展社会实践,使学生增强对挫折的抵抗力,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态度,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4 结语

  生命教育是近几年教育改革的热点,也是大学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学生身受高等教育,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频发的自杀、谋害等极端事件突显出高等学校生命教育的缺失。高校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展状况,树立起生命关怀意识,采用多学科渗透教育模式,丰富改善教学内容,培养大学生尊重及热爱生命的情感;同时建立起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在学校日常管理中渗透生命意识,加强大学生生命实践教育环节,突出对其科研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协调发展。总之,我们期望在开展多重生命教育的影响下,不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遭受困苦,天之骄子们都能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正确地对待危机,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快乐和幸福,从而勇于实现自己生命价值最大化。

浅谈大学生生命教育

论文搜索
关键字:大学 生命 教育 大学生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