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对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的研究论文

对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的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0-07

对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的研究

  关健词 思想政治 教育观念 从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的创新

  利益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起点和归宿。思想政治工作从机理上而言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它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并反过来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是用思想教育的方式反映和维护一定的利益关系,是服从和服务于一定的社会阶级和集团利益的,归根结底是一定社会群体谋取利益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关心个人对合法利益的维护和追求,激发人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同时,引导人们将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自觉遵纪守法。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确立起正确的利益观:一是要向群众讲清利益关系,进行正确的利益引导;二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群众的实际利益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利益,必须引导群众改善物质条件,满足精神要求,创造幸福生活。

  过去,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由于受我国传统的、片面的社会本位主义的影响,同时,也由于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必然要求个人对国家计划和社会需要的绝对服从,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片面的为社会价值观。这种片面的为社会价值观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认为地对立起来,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忽视甚至否定个人价值,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上,只强调社会要求,忽视甚至否定个人的内在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上,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社会性功能,忽视甚至贬抑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个人发展方面的个体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只讲个人对国家和社会利益的服从,不讲在保证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对个人正当利益的兼顾。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发挥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性功能,并且必然地受到人们的冷遇。

  事实上,社会与个人是辩证统一的,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与个人更有其内在的高度统一性,这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立,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第一次成为人民群众的“真实的共同体”,国家和社会化的利益实质上也是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对立,使二者高度地统一起来。一方面,社会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另一方面,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必要条件,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就要求国家和社会应当尊重和兼顾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保障个人的正当权益,尽最大可能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和创造条件。

  2 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观的创新

  首先,完整的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由“社会内容”、“心理形式”和“能力”三个维度有机结合的三维结构,培养人的思想品德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中应有之义。

  其次,人是共体和个体的统一,人的发展包括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既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个性化的工程。没有社会化,人就不能适应社会;而没有个性化,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自主的、富有创造性的生气勃勃的主体。

  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的创新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总是视教育者为唯一主体,而忽视教育的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把教育对象仅仅视为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客体。这就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强制压服和单项注入,影响和压抑了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的教育过程既是教育者按照社会要求积极组织、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对象基于自身认识水平和内在需要而主动选择教育内容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教育对象的自我选择是必然的,这也正是其主体性存在的证明。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说到底,就是对教育对象主体性的激发、引导和培育作用,受教育者的教育只有通过教育者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在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基础上,唤醒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才会使受教育者实现由自在的主体向自为主体的转变,才会使其积极参与自身的发展与构建,丰富而和谐的主体性才有形成的可能。可以这样说,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展正是他们作为主体参与与自身全面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没有主体性的发展,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就无从谈起。

  因此,我们必需克服片面的唯教育者主体观,同时,也要防止片面的维受教育者主体观。

  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观的创新

  由于受唯教育者主体观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被单纯地理解为教育者的活动方式,被仅仅视为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所采取的方式与手段。于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往往也就由教育者从自身出发,仅仅依自身的条件、知识水平、爱好而定,而不考虑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思想水平和接受能力。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就难以引导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只能被动接受,结果收效甚微。

  因此,我们必需克服片面的唯思想的价值观、任务观、主体观、方法观,着力激发和引导人们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人的整体素质全面发展。

对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的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创新 政治 教育 观念 研究 思想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