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新媒体环境下手机媒介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应用性研究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手机媒介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应用性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1-09

新媒体环境下手机媒介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应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C-0087-02

  我国目前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奖、贷、补、助、减,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方法。但是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QQ群、飞信群、手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传统的资助工作方法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在信息化建设中,手机作为一种媒介,不但能使人与人之间发生关联,还能使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发生关联,特别是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从手机上获得的信息更加丰富,它几乎成了人们的贴身秘书。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手机媒介在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将手机媒介应用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必要性

  (一)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手机最初的设计目的在于解决移动中的语音通话问题,但是随着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在通信工具这一身份之外增加了另一层身份――大众媒体。人们通过手机不仅可以通话交流,同时还将报纸、杂志、图书、电视、广播、电脑等媒介形式的功能集于一身,可以进行各种浏览活动,使得手机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2010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及手机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人手机拥有率达46.6%,手机上网普及率达39.5%。可见,在信息时代,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通话工具,它已经发展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面对这种大趋势,将手机媒介应用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这是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当前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在于通过构建一个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的数字空间,将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进行有机整合,借以拓宽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现代化,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学生工作的数字化建设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环。学生资助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其数字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败。近年来,随着手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手机3G、4G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手机与信息网络良性结合,使得手机媒介成为近年来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媒介。挖掘手机媒介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效率,有效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三)这是提高学生资助工作效率的可靠选择

  《2013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共资助学生3724.07万人次,资助总金额574.11亿元,比2012年增加26.28亿元,增幅4.8%。同时,目前的资助工作涉及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多个方面,资助种类增多。面对这种复杂局面,迫切需要我们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积极探讨提升工作效率的途径。而手机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信息接收和发布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在日益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撑下,手机也成为一个公共信息传播的媒体,为人们开创了全新的传播格局。相比传统媒介,手机在集中了以往传统媒体的优点的基础上,兼具了无线网络媒体传输的新特征。因此,将手机媒介引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断挖掘手机媒介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成为提高学生资助工作效率的可靠选择。

  二、充分挖掘手机媒介的价值,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

  (一)发挥手机的优势,完善信息收集渠道,做好资助对象的认定工作

  对贫困生进行认定是学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和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学生资助工作质量。能否科学、规范、合理地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不仅关系到教育的公平、公正,同时也对校园稳定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主要采取生源地认定和高校自身认定的方式,这两种认定方式都无法完全掌握申请学生的真实信息,漏报、错报、弄虚作假等情况时有发生。将手机媒介引入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发挥手机媒介在信息交流中时效性强、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特点,有助于完善信息收集渠道,帮助管理工作者有效、多元地了解学生信息,科学地做好信息复核工作,保证认定信息的准确度,进而提高资助对象认定工作的准确性。

  (二)利用手机搭建贫困生教育管理平台,做好资助对象的教育及追踪工作

  贫困学生的特殊成长经历和特殊家庭环境,使得他们往往性格孤僻,不善于与人沟通,甚至逃避现实生活,对自己的未来丧失信心。“扶贫先扶志”,面对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需要在对他们进行物质资助的同时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这既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贫困生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手机媒介与网络的结合,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资助工作中,通过手机QQ、飞信、微信等手机网络平台传播感恩文化,传达正能量,营造感恩氛围,达到育人效果。同时,通过手机媒介可以做好受助学生学业、生活情况以及家庭情况的追踪,更为准确地掌握助学效果,对家庭经济情况出现好转不需要继续资助的同学可以视情况进行调整,转而资助其他更需要的同学,真正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价值。

  (三)通过手机将高校学生工作与现代社交网络相结合,拓宽学生资助来源。

  教育的发展单靠国家和高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参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也是一样的。我国目前对高校学生进行资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学校事业收入、金融机构助学贷款、社会捐助等几个方面。《2013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社会捐助资金达到18.24亿元,是资助资金的一项重要来源。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社会资助只占总来源的3.18%,所占比例低,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要想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在社会上营造一种捐资助学的良好氛围,而手机媒介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手机网络将国家资助政策向社会进行普及,帮助人们正确认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同时通过手机信息推送等方式对特定的团体和个人进行宣传与呼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对热心学生资助事业的社会团体或个人要通过手机媒介在校内和校外进行宣传,弘扬慷慨解囊、乐于奉献的精神,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不断拓宽学生资助来源,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

新媒体环境下手机媒介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应用性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应用性 媒介 资助 高校 环境 应用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