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分析论文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1-25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分析

  近些年国家发展速度迅猛,信息技术的发达带来沟通的便捷,思想观念和文化信仰的碰撞使当代青年人生活在一个思政概念的大杂烩里。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需要人才的不断支持,高校思政教育在这其中地位自然必不可少。思政实践教育的创新不仅是对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考验、接触新鲜事物的适应性,更是对其民族向心力的培养。我们必须在国内高校思政实践教育实际改革进程的基础上不断寻求拓展创新,加大对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探究的投入。

  1.国外思政实践教育模式借鉴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在国内外被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思政内容不一样,但在实践教育模式上依然是值得借鉴的。目前国内高校思政实践教育的情况依旧停留在中国传统的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育为辅的教育模式,国外更注重实践中的思政理念的应用,重点放在考核系统和德育上。可以给我国思政实践教育模式的创新做必要的引导。根据相关文献可以将思政实践教育模式特点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实践和实践研究,由于实践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具有高度自觉性,良好的研究态度和学风是做好思政实践教育的前提;其次,思政实践教育的实践过程应精细化,由于实践教育过程中的参与者复杂且流动性强,只有精致的实践设计才能使实践顺利进行;再次,注重实践教育时强调隐蔽与渗透,所谓隐蔽与渗透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们过于直白地讲述实践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会导致学生懒惰,大大降低实践教育质量,影响实践教育的最终效果;最后,强调参与实践、因人而异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加多种适合自己或者值得挑战的社会活动,起到更深远的教育意义。

  2.目前国内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的问题

  2.1对高校思政实践课程的认识不够

  一门学科要想形成得经过几代人的付出与努力,方才建立系统体系,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很早就为人们所认识。但是在今天,由于对高校思政实践教育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难度较大,这些尚未明晰的认识严重影响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发展[1]。

  2.2高校教育工作者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认知错误

  现今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倾向于错误地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认定为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而弱化课内教学。事实则不然,高校思政实践教育并不是忽略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授,课堂理论显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践教学的存在基础是严谨的课内知识的讲授,更是课内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手段,只有习得坚实而牢固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实践教育活动中进行体会,增强实践应用能力。

  2.3提高高校思政课教育者的实践教学自觉性

  只有认识到思政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之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才会自觉完成实践教学。从现状来看,仍然有许多人认为课堂上理论灌输比实践更重要,认为思政课更偏向于理论教育。其实思政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主次之分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倘若遵循现代教育推崇以实践辅助教学的模式来看,思政课实践教学更符合现代教育趋势[2]。

  2.4教育工作者对思政课实践教育模式模糊不清

  一些教育工作者由于没有确定的系统引导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进行,导致对思政课实践教育的认识模糊不清,甚至不认为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的课堂内依旧存在实践教育,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狭隘化为课外进行的有关思政的活动。此类对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片面理解是思政实践教学探索路中必然会遇到的难题,仍然避免不了试水阶段的生硬实践。除了面对和接纳这些错误外,更要从中吸取教训,得到提升[3]。

  3.建立精准的考核机制

  从上述内容中可以明确的是,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指导和改善学生对大学思政理论知识的获取,有效防止理论脱离实践,这是我国实践教育欠缺的实践精神。高校思政教育普遍只重视知识的机械累积,不重视能力培养,没有形成系统而可靠的考评机制。当代大学生如果只拘泥于课本理论知识而忽略与实际情况接轨,就会大大限制日后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和发展。实践教学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实践,提高能力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这样一个复杂又变化多端的教学模式如何建立一个测评机制考察学生的实践情况,成了另一个有待商榷的难题。

  4.高校思政实践教育在不同场所的实践教学模式举例

  4.1课堂上的实践

  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了某一方面的思想基础,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们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讨论或者自寻课题对不同社会现象发表观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与老师进行交流。

  4.2校内实践

  由于高校生活中有很多社团或者校方组织的校园活动,这些可以作为市政实践教学的辅助工具,使之与社团活动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走马观花的学习方式。

  4.3假期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相比于上面所述两种而言略显专业,可以有明确的选题、设计、组织和课题总结,是对学生思政实践教育更全面的考察,并且能使学生直观接触社会,感受社会上的种种,通过调查,提前认识和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个活动的实施对学校经费和人力的要求比较高,并未全部铺展开来。

  5.结语

  我国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依然停留在应试阶段,对实践教育的看重程度并不高,给高校为社会培养具有崇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造成困难,导致一些高智低能的人或者不具备正确思想政治意识的人给社会造成祸患,浪费祖国在培养人才上花费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心力。如今社会变化使高校对拥有更强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需求加大,在进入社会之前便已经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是社会重视的能力,毕竟这可以减少社会花费在高校输出的毕业生上的机会成本。高校思政教育不应当错误地将思政仅作为一种考试项目,而应当将其作为培养健全素质和人格的桥梁,使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政治取向是当务之急。至于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方面的沿袭,就要看通过各部门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思政实践教育模式的精细程度是否能顾及。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理论课 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 时期 实践 理论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