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的思考论文

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的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1-28

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112-02

  一 小学阅读教学简述

  《语文教学大纲》提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和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而低年级侧重在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学习积累词语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 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然是教给学生技能的,阅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搞好阅读教学,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然而对于阅读教学的方法众说纷纭,虽然早就提出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但是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仍未得到推广。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育者期望从中探索到新的启示,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中,有我们要继承的教学精华,也有需要摒弃的糟粕。

  1.阅读教学方法单一,主要是灌输式的讲读法

  讲读的基本特点在于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导,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教师的主导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如一些阅读课堂分为几步:学生朗读;教师提问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是什么;说说文章段落大意等等。然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在备课时不仅仅要思考“问什么”“怎么问”“何时问”,还要思考“谁来问”“哪些是可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只注重朗读,忽略听、说、读、写的结合

  传统的课堂上,阅读课只是朗读,一些教师会采用多种朗读方法,想尽办法让学生熟读,却忽略语文的学习是互相联系的。当然多读也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其重要性在古文语句中充分体现出来,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阅读教学需要多读熟读的同时也需要听说读写的配合练习,以此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打好听、说、读、写基础的基本功,搞好阅读教学,是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3.阅读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对学生的表现缺乏积极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语言是指反映教师对客观事物,对学生学习状况、思想状况,对教材有所评定的语言。信任激励的评语会让学生铭记终生,不断进步;反之,挖苦讽刺,伤害自尊的评语则会伤害学生心灵,挫伤其积极性。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并不重视课堂评价,或者忽略了课堂评价用语对学生的作用,缺乏教育性;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压抑了学生个性,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或自尊心,导致了教学的恶性效果。例如,在过去的课堂中常常会听见这样的话,“蠢猪、傻瓜、笨蛋”“怎么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这样的教学语言会打击学生的自尊,伤害学生的心灵。这类教学语言侮辱了学生的人格,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更严重的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同时更会导致师生关系恶化,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丧失学习积极性,新课改后一些教师虽然注重评价语言的使用,但个别评语又缺乏教育性,或者一些教师的评价语言单一,频繁地重复使用,如不分对象或环境频繁地说:“你真棒;你真聪明”,这样也会导致教学失败。

  三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阅读教学建议

  1.变注入式为启发质疑式,唤醒学生的个性

  教育的本质是要教会学生会学,因而要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尽量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通过一篇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学得比较主动。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学或者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究文章,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段落等找出来,师生共同解决,要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待学生有不能解答的地方,教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逐步养成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2.有针对性的教学语言

  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达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学生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性的教学用语,而且要善于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性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才能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阅读教学中应针对不同问题、不同情况、不同现象、不同风格,抓住时机去启发、去赏识、去激励学生,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积极功能。如阅读课上,学生回答问题后应该马上给予合适的评价,如“你一定读过很多书,你的语言真丰富;你回答得真准确;你的声音真动听”等等。除此之外,在给低年级的学生上课时,最好选用语调抑扬顿挫、有韵律,生动形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语言;年段高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发展,追求对事物的理性把握,教学语言应当深刻隽永、多变、具有哲理性。

  3.以读为主,重视相应的听、说、读、写训练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培养得不到实现,将影响写作能力的培养。日常,我们会有这样的体会,在说话回答问题时,往往话无条理,讲不清楚的学生,在作文中也同样不善于组织语言,写的文章层次不清或如记流水账。这不仅说明学生的读、说、写能力低,而且也反映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差。所以,在阅读训练的同时需要有相应的听、说、读、写训练,这种训练可以是多种方式的,表演、朗读、想象等。如在讲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百花园中的“能说会道”的《买文具》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亲自表演操练,先是老师和学生表演场景对话,然后学生表演,再记录语言,课堂教学瞬时变得轻松愉快起来,学生们很快地融入场景中,并学会了买东西的礼貌用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阅读能力是紧密相连的,所以要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即课堂上让学生成为主导者,从读中有所感悟,读中学写,使听说读写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的阅读教学也要随之改进,为学生构建一种新的阅读学习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是开放的、探索的、充满疑问的……在这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去探索知识。而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任务将更加艰巨,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教育改革时代的千变万化。

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的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小学 教学 关于
最新基础教育论文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
探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新模式
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幼儿园国学教育
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浅析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
小学高年段学生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建议
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新思路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热门基础教育论文
论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功能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班主任工作点滴谈
关于小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培养学生情商,树立健全人格
生活中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