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边境薄弱学校发展的对策研究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边境薄弱学校发展的对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2-01

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边境薄弱学校发展的对策研究

  广西边境地区是一个有着边疆性、边界性和民族性特征的独特地带。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文化惠民”工程,特别是教育经费和硬件的持续供给,对边境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凭祥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5.5%。全市现有普通高中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初级中学2所,镇中心小学4所,村级完全小学5所,村级非完全小学27所,教学点21个。

  为了解凭祥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笔者于2014年5月起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凭祥市的凭祥市第一中学、凭祥市第一小学、夏石镇第一中学、夏石镇中心小学、上石镇中心小学和友谊镇中心小学的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本调查以自行设计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问卷”进行,内容涉及学校信息化基础硬件、软件设施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情况;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以及在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学、行为、态度;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及应用等相关信息。

  一、广西“薄改计划”教学装备类项目中“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的实施进展

  从2010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年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配置项目(简称“薄改”项目)。2010年、2011年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项目总投入2.64亿元,项目覆盖14个市,52个县,共为1187所项目学校22201个班级教室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改善了广西中小学校信息化装备条件。2012年项目,计划总投入1.4亿元,为7个市27个县的561所中小学,共9333个班级教室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调查发现,在该项目实施完成后,凭祥市的镇中心学校以及农村小学的每个班级均建成多媒体教室并基本实现宽带互连互通。

  二、现代教育技术给广西边境薄弱学校教育带来的变革

  1.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

  在现代信息技术没有进校园以前,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基本都是纸质化、低效率的;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管理系统的逐步使用,学校的教学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这让教师从繁重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能够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空间和教学媒体来安排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和水平。

  2.信息化教学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调查发现,31.67%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50%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有较大的帮助。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它促使传统课堂教学向信息化教学转变。对教师而言,使用信息技术,不仅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可以辅助学生开展课堂练习;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

  3.促进了校园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发展

  在课外活动期间,学校通过校园广播系统播放国学经典篇章,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能够了解传统文化,并在优秀传统人文经典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校园电子阅览室的开放,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这不仅丰富了他们自己的知识宝库,同时也实现了与其他地区学生的沟通,从而促进彼此共同发展。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融入边境薄弱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的维护、更新滞后

  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在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的维护、更新上,学校一般是遇到问题后联系设备供应商,公司派专职技术人员维修。但是由于“薄改计划”中标公司负责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学校的“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配备,所以后期专职维护人员数量有限导致维修周期过长,使得硬件设施的更新、维护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高水平的信息化硬件环境与教师较低的应用水平

  经笔者实地调查发现,广西凭祥市各中小学“数字校园”硬件环境已初步建成,信息化硬件环境已接近内地发达地区的建设水平。针对目前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状态,调查发现:处于学习阶段的教师占41.7%,明白阶段的占36.7%,知晓阶段占11.7%,熟悉阶段占8.3%,调整阶段占1.7%。可以看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整体水平不高。

  对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调查发现,48.3%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有所了解,但不知道如何在教学中实践;26.7%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比较熟悉,但在教学中实践不多;11.7%的教师在教学中已基本实现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6.7%的教师不清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什么;6.7%的教师没有听说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总体上,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较低。

  3.教学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调查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学校自建资源库的只占21.0%;使用网上资源占32.1%,农远工程资源占24.7%,当地区县教研网站/电教馆资源占17.3%。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基本是自己在相关教学资源网站自行下载,如“中学学科网”。学校缺乏对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此外,农村学校教育信息资源更新缓慢,共享性差。目前,当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也还没有建立。

  4.教师的信息素养整体水平较低

  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师资水平较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如师资年龄结构不合理,多数教师年龄偏大。这些教师在学习期间对教育技术方面知识学习比较欠缺,使得他们对网络电子文献以及数据库的认识不够深入,表现为检索、分析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差,这使教师信息能力只能在传统的信源和信道的约束下作基础层面的低效循环。调查发现,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主要有:Word文档处理占26.6%、Excel电子表格处理占20.3%、PPT幻灯片制作与应用占21.7%以及E-mail使用占13.5%;对Flash动画工具使用占2.4%、图形处理占3.4%、制作视频、音频资料占2.4%以及网页制作占0.5%,能熟练掌握的人数相对较少。   从总体上看,边境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在信息化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教师较低的信息化水平,无法满足农村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的要求;二是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数量较少,甚至缺乏能够胜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

  四、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广西边境薄弱学校发展的对策

  1.转变传统“应试教育”观念

  首先,教育管理者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实现教育信息化对推进本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做好统筹规划和规范管理,保障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软件平台、教育资源、教师培训”等要素的同步实施和协调发展。

  其次,学科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将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用于教学,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并逐步过度到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既重视“技术应用”、又注重“教学设计”,逐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整合。

  2.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立足边境于民族地区,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等各个领域,建设一支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这批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应具备的素质包括:“信息环境下教育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和评价能力、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共享能力、教育教学软件的研制和开发能力、教育信息环境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首先,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当前边境薄弱学校的教师培训,其内容大部分与教师实际教学需求相脱离。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类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需要在职教师熟练掌握,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目的。

  其次,根据学校教学需要,引进优秀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使边境薄弱学校教师的教育能力得到提升。

  3.营造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新课堂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课堂,应该是让师生掌握多途径获取资源、甄选资源和有效利用资源,并能借助信息化平台或其他IT工具进行资源共享和实现知识构建。因此,我们强调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营造一种新的信息化教学环境,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寻找教学要素与信息技术的最佳结合点,使信息技术和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达到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有效变革,更好实现优质课堂。

  4.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首先,在边境民族地区内部,推广优质教学资源,并实现汇聚和共享,以使各种教学资源达到有效整合,进而较快地将优质教育惠及到传统课堂所不能到达的地方。

  其次,加强信息化共建共享平台建设,利用东部以及内地发达地区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支援边境民族地区,从而消除“数字鸿沟”,以促进边境民族地区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现代化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边境薄弱学校发展的对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育技术 边境 薄弱 对策 学校 现代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型教育理论思考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