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研究论文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1-02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5-0164-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5.08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在短短的十余年里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已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但在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发挥作用的同时,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比,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主体,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经济的进步,然而从各个方面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并不完善,仍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例如由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完全、过度包装等问题,导致过度投机、损害投资者的利益等,此类问题严重扰乱证券市场的秩序,阻碍证券市场的发展,所以切实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势在必行。要想提升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需要我们拥有能反映上市公司管理程度的评价体系,进而实施监督和管理,因此深入研究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理论知识与实施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进行研究,证实了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理论与实施方法的可靠性。

  1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的作用

  1.1 充分挖掘上市公司潜力

  通过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能协助经营者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公司的长处与短板,并帮助公司管理阶层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所在,达到取长补短,充分挖掘公司潜力,进而提高经营业绩的作用。

  1.2 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通过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能够客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经营者的努力有效程度,进而对比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使信息的披露更加全面、完整,达到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的作用。

  1.3 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

  通过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可以增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全性,使投资者清晰地了解上市公司运营情况,避免过度投机行为的出现,规范证券市场。

  1.4 提供政策制定参考

  基于管理有效性评价对上市公司管理程度更全面、更客观的反映,国家在制定上市公司管理政策与规定时,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可作为有效的参考依据。

  2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的可行性

  2.1 符合政策需要

  国家在近年来不断加强证券市场的管理力度,颁布了一系列完善与规范证券市场的政策规定,为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的施行开创了有利条件,在以绩效评价为核心进行上市公司管理的大环境中,管理有效性评价可借此“东风”,实现深入开展。

  2.2 评价方法更科学

  与以往绩效评价只对经营者实力进行评价相比,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更倾向于对经营者主观努力的有效程度进行评价,如此进行评价能够避免客观基础条件对绩效造成的影响,直接反映经营者的能力素质,更客观地体现了公司的潜力。

  2.3 实践操作易行

  当前,管理有效性测评软件已经运用到实际应用中,使管理有效性评价得到进一步的实践,而建立管理有效性模型、完善管理有效性体系等做法,也让管理有效性评价更加方便易行。

  2.4 应用前景良好

  一些部门和单位对管理有效性理论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希望以管理有效性评价作为指导思想,建立自己的评价系统,这些部门的支持为管理有效性的传播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体系

  3.1 管理有效性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体系由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报告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其中评价目标是整个体系的中心,是评价活动的进行所要达到的目的,整个体系的设计和运行都要围绕目标进行。评价对象是评价活动的载体,直接反映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管理程度。评价方法是保证评价活动公正性、客观性的关键所在。在建立完善上市公司有效性评价体系时,要将这三个要素作为重点目标进行建设。

  3.2 管理有效性评价的指标选取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市场主客转变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上市公司的管理重点由成本管理逐渐转变为客户管理,以往单一的以财务指标作为评价指标的缺点与劣势越来越明显,为上市公司提供的决策依据十分有限,所以在选取评价指标时要根据可比性、可计量性、可操作性与可理解性等原则,并结合实际的会计利润率、经济增加值和补偿后经济增加值等依据,既要兼顾传统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又要建立新的指标评价

  系统。

  3.3 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我国证券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股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存在扩容速度快、股市有效性低等特点,因此在建立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特点,建立一套适合评价国内上市公司的指标体系。

  3.3.1 财务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国内目前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财务评价应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成长能力、现金能力五个方面着手,全面客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

  3.3.2 非财务指评价指标。非财务指标可根据国内外惯例,对上市公司的核心业务拓展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外部资源利用能力以及外部环境方面进行评价,来补充财务性指标评价的不足。

  3.3.3 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由于现行指标体系存在的缺陷,导致对上市公司进行管理有效性评价时,非财务指标评价的准确性与客观性都严重不足,这就需要建立动态的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从而更公平地完成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   4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DEA模型

  4.1 传统DEA模型的局限性

  在运用传统DEA模型进行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时,往往会出现输入的指标较多使有效单元变多,从而导致其失效,难以满足目前的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难以达到客观、准确的效果。

  4.2 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能够从一批样品的多个评价指标中,找出指标之间相似的地方,并将类似指标划分为一类,汇合到一个分类单位,直到把所有指标分类完毕,使评价指标的聚合更全面、更合理。

  4.3 聚类决策DEA模型的建立

  运用贝叶斯系统、群策理论及聚类分析等工具,通过乘子型DEA模型求解出权重系数,并结合群策方法得出群策约束锥的基础上,处理好锥比率与权重系数的随机性,从而建立聚类决策的DEA模型,以改观传统模型管理有效性评价的局限性。

  5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的二次相对评价

  5.1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二次相对评价的作用

  由于上市公司客观基础条件的不同,使等量的投入不能获得有效的产出,所以绝对的评价指标经常忽略其差异带来的影响,无法准确评价管理有效性的好坏程度。而二次相对评价能够剔除客观条件差异对绩效评价的影响,直接体现经营者主观努力的有效程度,使评价结果更全面、准确。

  5.2 聚类决策二次相对评价模型

  基于管理有效性二次相对评价的作用,可将聚类决策DEA模型与之进行思路上的有效结合,扩展为聚类决策二次相对评价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地限制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具有切合实际情况的使决策单元完成优化,同时能够求解出指标权重在相对合理条件下的最优解,进而求解整体的最优解等优势,用此模型对上市企业管理有效性进行二次相对评价,可进一步保障管理有效性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有效性。

  6 结语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之快,规模扩大之广令人惊叹,但无论从投资者的角度亦或是融资者的角度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并不完善,所以,科学、客观地评价上市公司绩效与管理有效性,将成为提高国内上市公司实力的重要手段,而深入研究并实践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上市公司 有效性 有效 评价 研究 管理
最新公司研究论文
国有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路线研究
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抖音短视频的IP经济模式
华为手机供应链整合能力研究
小米社群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以海尔智家为例
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
安徽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关系
论强化集团内各级投资公司内部审计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财务分析
热门公司研究论文
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的思考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重组研究
上市公司配股行为的研究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面面观》
出资欺诈的诉讼途径
《银企信用扭曲的根源与治理》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浅析
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优化问题分析
中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