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会计研究论文 >> 经济效益的增长与新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论文

经济效益的增长与新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1-05

经济效益的增长与新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

  1 引言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拥有一种新型并且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是事关重要的,全球各国也都开始逐渐往这个趋势发展,这已经成为现今社会的新兴模式,对国家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套好的会计核算模式,首先需要达到高产的作用,也就是说以最低限度的物资消耗来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会计核算模式能够精准的控制企业产品生产的每一个步骤。

  2 经济效益增长的意义以及重要性

  2.1 定义首先要理解经济效益的定义

  经济效益所属领域是经济学,原版外文名是Economic performance,是通过对劳动和商品的交换活动所获取的对于社会的劳动资源节约的行为,也就是低耗高产,以少量的消耗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或者是以同样的物资消耗得到更多的产品,提高经营成果。因此简而言之,经济效益的实质就是物资占用和资金支出与最终生产结果之间的比例。大家常常说的经济效益好也就是说物资占用量不多、资金消耗少并且产品多。所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为自己一方带来了利益,并且也为整个社会节约了很多资源。

  2.2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1)能够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2)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手中少量的物资来生产出更多的有价值的产品,为社会做贡献,并且能够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物质和文化需求;(3)经济效益高的企业多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当我国各种中型和大型企业多起来后就能增强我国的国力,这样就会使得我国公有制继续占有市场的主体地位,并且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点所在。

  3 经济效益的增长与会计的关系

  3.1 经济效益的范畴

  经济效益的范畴是具体的概念,而不是虚无缥缈的难以形容的东西,我们可以将其定性,也可以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加以规划,就可以制定计划来施行经济效益改良。因此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在试图使得经济效益增长时,人们往往会需要先根据其特性找出此效益增长的规律、衡量以及计算方法,这也就是前提。

  经济效益的范畴往往和人们的利益是扯不开关系的,即在企业的各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单纯的效益提升,还需要将各个环节的利益需求都分配合理,比如国家相关机构、企业部门以及所有成员。在满足了利益需求的前提下才会有生产积极性,这样提升效益则会事半功倍,能更加快速有效的调动物力人力,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资源。

  3.2 经济效益的表现形式

  如何真正的合理分配是一个研究问题,这也需要对经济效益的计算与衡量方式有一个基础的概念,在劳动中耗费的资源和占用的资金以及成果等因素往往都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关系相当复杂,并且因为多元化的物质特性使得不同的企业所持有的态度与立场不同,都在互相竞争,使得各方都在争取自己的利益,让其最大化,这也就是经济效益表现形式当中最直接的四种:

  (1)财务效益。是指以现有的会计核算模式中的制度为基础计算企业的最终成果的运作模式的结果,一般来说都是以利益相关的数据来表示。现在使用的会计制度大多都是如此,而现有的制度因为有着或多或少的需要更改的缺点,所以不能完美的分配劳动力与资源,难免会造成不公平,不合理,比如材料的使用、进价和最后的成果利益。因此改良现行的会计制度已经成大势所趋。(2)资金运转效益。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是一直处于流动运转状态的,也就是不断地支出和收入,而一个企业的资金收入和支出量的差额就是资金运转的效益所在。对于企业来说,资金如果无法正常运转就无法进行以后的所有步骤,会破坏整个产业链,因此资金运转效益对于一个企业是至关重要的。比如一个公司明明有很多流动资金但是却无法直接提现,在可以盈利的时候因为不能偿还大量的债务,也会导致破产,也就是所谓的盈利性破产。因此公司管理层必须重视资金的流动运转效益,这也是经济效益的另外一个表现形式;(3)社会福利效益。这个方面主要指的是各个公司在自己盈利之余为整个社会和国家做出的贡献,比如好的管理系统和核算模式可以为社会节约很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效益,它与第一种财务效益不同,没有比较直观的具体效益,但却不可或缺。(4)企业与国民经济效益。企业与国家是分不开的,而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国家的国民经济效益自然也是不可分割。从宏观上讲,企业经济效益也可以算是国民经济效益的一部分,企业国民经济效益算的是企业对于国民经济这个大整体所作出的成果贡献,这是从计算层面扩展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的价值统计,而其他的三方面的效益考虑的则是企业个体本身的效益,也就只停留在了计算层面。

  此效益的计算方式也是很独特的,比如在计算时可以选择性的忽视掉国家补贴、回扣、利润和交纳税金等内容。而普通的财务经济效益,其核算模式却是将支出和收入分开计算,支出部分也就是员工工资、纳税以及分配利益等方面;而补贴就属于是收入部分。

  此外,企业国民经济效益的核算基础部分也是与其他方面不同的,它是以现实背景作为基础计算的,要收集和统计现有的市场经济信息;而普通的财务经济效益核算模式是以企业内部的运转机制来计算的,比如产品的出售价格和具体盈利部分都是其计算要素,正因如此,在不同公司体系中,工资、利息、税金等因素的不同导致财务经济效益的会计核算模式都是完全不同的,在统计对比的时候需要用其他的某个固定指标来反映出这些数据的变化规律。

  4 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   4.1 会计核算模式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衡量标准与计算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表现形式也变得更加多种多样,物资的合理性分配也进行了多次改革。在改革前我国社会当时的普遍认知是先有国后有家,因此在企业运作时一般都是将国民经济放在第一位,一切以为国家贡献为先。重视自己的国家自然是对的,但是当时的理论却过于偏激了,因为当时吃大锅饭的政策恶果大家也都是众所周知的,企业固然应该报答国家的恩情,但是如果自身不先发展起来,不但给予国家的贡献不多,反而使得自身破产并且浪费了国家的诸多物资支持,这就本末倒置了。

  通过改革开放,国家各个政策都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与改变,而在经济方面最大的进步之一也就是承认了在企业中,允许对国家和企业成员的利益分配的差别。也就是基于此项改变,后来的分配政策不仅是按劳分配,而且还有了按资和按技分配等方式,解决了各个行业在此方面的问题。

  4.2 新型会计核算模式的设想

  企业要克服以前的单纯考虑效益方面的核算方式,应该以多元化的方式收集更多的市场信息,不能只是将自己局限于会计主体上,而是要将整个经济效益体系作为主体,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有实质性内容的多元化服务体系,产生更多的效益。为了配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现状,核算模式的构建需要以管理系统为基础,以多方面的财务经济效益为分析数据定性定量的分析,设计出符合现状的有自己企业独特性的核算体系。

  4.3 构建监督机构

  在监督机构中,包括了几个部分,分别是:信息收集体系、执行体系、核算体系、监督体系。监督机构使得核算活动中管理阶层与所有的单位内部成员保持了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够更快、更好地下达和执行命令,同时也对于所有员工起到了激励作用。

  5 结语

  会计核算与经济效益增长的完美结合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效益是基于企业独有经营管理模式而变化的,企业的效益提升需要更多的基石,包括对会计核算模式的正确认知以及顺利应用。会计人员只有与时俱进,把握好企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关键点,建立起符合本单位实际的会计核算模式,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的增长与新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新会 核算 经济效益 效益 增长 模式
最新会计研究论文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
探索高职建筑会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反倾销视角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与完善
信息化教学在高校会计学科的应用研究
从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看企业会计诚信问题
关于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思考
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在企业中的应用
网络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及对策探索
浅析高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热门会计研究论文
浅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争议——会计职业道德面临
浅论所得税会计
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定位思考
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浅谈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网络会计的探讨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