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综述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综述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1-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综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2004年中央16号文件的颁发,掀起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高潮。在中国知网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主题进行搜索,2004年以前相关文章一篇没有,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31日,相关硕士论文24篇,博士论文一篇,期刊、会议、报纸相关论文1645篇。在超星读书网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全部字段搜索,可以搜到248本专著,但仔细研究,只有少量的几本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关系密切。

  系统梳理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发现04年以来,理论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视角出发,一是从教学的视角,一是从课程的视角。教学视角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主要视角,现有研究成果99%以上都是从教学视角进行研究的。

  1 教学视角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现状

  教学视角研究的面特别广,内容特别多,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概念到原则,从教学方法、手段到教学模式,从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到实践教学的途径,从实践教学开展的依据到实践教学开展的意义与作用,从实践教学的队伍建设到考评机制的建设等等,应有尽有。比较突出的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含义

  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至今没有形成统一观点。经过梳理,概括起来,主要学者主要从教学环节、模式、方式方法等三个角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解释。

  从教学环节角度解释,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是一个环节,是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唐文利、赵新燕、伏虹玲、阎占定、陈丽明等等。如,唐文利认为,“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1]赵新燕认为,“作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2]伏虹玲认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的的教学环节”。[3]阎占定认为,“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4]陈丽明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和手段”。[5]

  从教学方法角度解释,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或方法。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余万芹、傅新禾等。如,余万芹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6]

  从教学模式的角度解释,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持这种观点的学龄前者主要有朱振玉、李松林、吕志等。如,朱振玉认为,“是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7]吕志,黄紫华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实现‘外化’和‘内化’、‘知’和‘行’相统一的一种教学模式。”[8]

  1.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难或存在的问题

  这是所有的理论研究者都绕不过的问题,理论研究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困难或问题。当前学者已经梳理出来的困难或问题很多,主要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是保障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如,孙丽珍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主要面临四个现实困境“认识不够一致”、“经费不够充足”、“师资不够强大”、“管理不够到位”[9];二是教学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如,吴玲认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缺少周密的教学计划”、“学生参与的广泛性不足”、“实践教学开展的随意性”[10];戴军认为“实践教学环节不容易操作”、“没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教学模式和体系”、“实践教学过程难以操作指导”[11]。三是认识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如,李德敏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认识不足”,[12]没有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让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认识到;糜红缨等认为“教育理念存在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目标定位为“与智育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样,侧重解决知识性、理论性的基本问题”[13]。

  这部分研究大多数学者对问题的发现还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入,往往对保障方面的问题和认识方面的问题发现得比较多,而对真正需要解决的教学方面的问题发现不够,也有些学者常常停留在找问题的层面,缺少原因分析,有些学者误把原因当问题或是误把问题当原因。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

  近年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相当多,也探索出了不少有益的实践教学模式。学者张森年提出“感――行――思” 三阶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感”就是体验,感悟,主要依托体验型教学形式,如参观、考察等等,“行”依托的是践履型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让学生亲身实践,如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等,“思”依托的是研究型教学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14]学者李旺珍提出“321”的实践教学模式,“3”就是“课堂上的实践教学采用3种形式:每周一次重大新闻播报,看两次纪录片,搞两次课堂讨论;”“2”指“课后校园内的实践教学2种形式:一次演讲比赛和一次征文比赛”;“1”指“校外社会实践教学采用一种形式: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15]何琼提出“二?三?三”模式,“两个实践教学环节: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三个实践教学平台:课堂、宿舍、校内实践基地;三种实践教学类型:感知型、应用型和参与型”[16]另外还有很多,学者解根法等从学时分配的角度,构建了“3+1+1”的教学模式,即课内学时占总学时的3/5,课外占1/5,社会实践占1/5[17];宋鑫成提出的“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18]等等。   但也有些学者对教学模式的概念理解不清,混淆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形式的概念,以“教学形式”代替“教学模式”,如学者周润提出的四种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指“课堂、校内、校外和虚拟实践教学模式”,再仔细看文章内容,发现周学者提出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课堂讨论、专题讲座、模拟教学、影视片赏析、演讲辨论” [19]等教学方式,其他三种教学模式也没有构建出什么模式,都是从教学形式的角度展开的。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

  这是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操作层面的问题,也是当前学者研究兴趣比较高的问题。

  一些学者从不同的教学环节着手研究适合的实践教学形式,如张国镛认为,“课堂实践教学方式有实验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课后实践教学有调查、考察、参观、生产劳动、志愿服务、法律咨询、岗位见习、挂职锻炼等”[20]持类似观点的学者还有谢洪兰,写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含义和形式研析》一文[21],学者李克荣等也是从课堂、校园、和社会三个环节提出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形式。[22]

  一些学者从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着手分类研究合适的实践教学形式,如刘建涛将实践教学内容分成三类:“体验性的、践履性的和研究性的”,体验性的内容主要采取考察、参观、赏析等形式,践履性的内容主要采用与专业相结合的社工服务、志愿者服务、生产实习等形式,研究性的主要采用社会调查、课题研究等形式。[23]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

  很多高校实践教学落不到实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保障,因此有大量学者研究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以提供理论支持。学者黄蓉生等提出确保实践教学的“三个基本保障:政策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24]学者朱振玉则撰文强调“争取经费支持、加强基地建设、健全组织保障、建设师资队伍”,[25]宋成鑫则从机制的角度提出六大保障机制,“制度保障机制、组织保障机制、人才保障机制、经经费保障机制、基地保障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26]

  当前理论研究的不足:重复研究现象比较普遍;宏观研究较多,缺少操作层面的研究;偏重于理论分析,实证分析不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陈述较多,对原因深度挖掘较少,常把属于表象的问题归结为属于本质的原因,以致于提出的很多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研究常常流连于概念的字面辨析,对很多概念的内涵依然把握不准,以至于很多研究的概念含混不清,误把教学形式当作教学模式研究,把教学环节当着教学含义研究。

  2 课程视角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现状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的学者当前较少,最早提出这种思想的当数侯云霞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与实践教育教学思考》一文中,首次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具有独立形态的一门课程。”[27]但没有说明如何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一门课来设计,只是提出了“课程论”的思想。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知网能搜到的从课程论的角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研究的文章共有6篇。傅开梅,宋海萍合著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初探》2008年发表在《科技创新导报》上,重点研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的重要意义在于“体现了我党一贯的教育方针”、“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许多问题”。[28]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具体要做哪些工作并没有详细展开。曹洪军的《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课程化》一文2013年4月发表在《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从标题就可以看出,他虽然提出“课程化”的概念,但并没有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几门学科的界限,依然不能解决内容重复的困难,真正实现多种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共享一个活动。邓红彬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刍议》2011年8月发表在池州学院学报上,文章提出“实践教学课程化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二是认为要“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29]其余几篇有周超光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化的研究与实践》2010年1月发表在《教育与职业》上,李金杰的《对以课程化方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2010年2月发表在《教师》杂志上,刘建涛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构建探究》2013年1月发表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上。基本上还是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化的必要性、含义、内容和方式进行宏观研究,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只能起一个观念上的引领作用,因为缺少微观的深入的研究,还不能真正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综述

论文搜索
关键字:理论课 教学研究 思想政治 实践 理论 思想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