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中西电影文化融合下的李小龙论文

中西电影文化融合下的李小龙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1-25

中西电影文化融合下的李小龙

  因为李小龙的特殊身份和巨大贡献,全世界的研究者都对他进行了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旧的认知总会影响研究者客观的评判,所以人们要追求领域的结合。本文将分析中西电影文化融合下的李小龙。

  一、从李小龙电影中映射出的中西文化

  40年前电影巨星李小龙猝死,年仅32岁。他在有生之年只参加演出“四部半”的电影,但是他所创造的形象至今影响着无数人。李小龙的电影形象对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有着很大的影响,他的名字变成了动作电影的代名词。同时李小龙也是第一位到达了好莱坞高度的华人,他在好莱坞的第一部电影中出演主人公,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样的成就不单让他一举成为全球的电影巨星,同时也带动了香港电影的繁荣与复兴,同时也影响了无数后辈的电影人物,如洪金宝、成龙、元彪、李连杰、甄子丹等,促进了香港电影的迅速崛起。李小龙出生在美国的圣弗朗西斯科的唐人街,他的童年时代在香港的九龙度过,18岁的时候又返回美国,他的大学是西雅图华盛顿州州立大学,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创造了截拳道,成为一代宗师。他的截拳道拳法有着哲学的思想,那就是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让国外的人都见识到了中国式的动作电影。他的动作片《唐山大兄》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李小龙从此也声名鹊起。1973年他第一次在好莱坞电影《龙争虎斗》中出演,也获得了极高的票房,让他成为全世界的巨星。他能有此成就,让全世界人都对中国另眼相看,因为以前的电影中中国人的形象都是阴险狡诈的“伪满洲人”,或者是冥顽不灵的“陈先生”形象。KongFu这个英文单词为了李小龙而创造,“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是他经典电影《精武门》的台词,被全世界的人所赞颂。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他们所制作的动作电影中就会有李小龙的影子。李小龙巨大的成功、神话一样的一生,也让国内外的研究人员解读与研究。在他去世后的几十年内,国内与国外的研究者,从各自的学术领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运用不一样的途径,要做到最为全面、最为具体的“领域融合”,想要为国内与国外的电影粉丝群及学术界描绘一个最真实、最完整、最具体的李小龙。

  二、李小龙电影中的“中西合璧”

  “全领域的结合”是西方著名的研究者伽达默尔所创造出来的,是一种重要的思想。解读的重要元素被叫作“领域”,他所说的领域是理解能力所拥有的深度、广度,也包括完成问题的电影传统背景等。就像伽达默尔所认为的“领域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对于领域有着不同的理解,每个人的领域也不一样,人们从人生存在和过去的领域中不断地运动着,时刻是变化的”。伽达默尔觉得任何问题都有着导致的原因,导致的原因是领域产生的土壤,导致的原因成为人生的现实,在任何形式的解决问题、完整之前,所有人都是通过语言和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价值观的。导致的原因作为人们表达情绪的桥梁,包括很多旧的信息,与新的信息相比,基础导致的原因,这就让人们对于未来世界的认知有了一个印象,从旧到新、从衰弱到新生都要通过这种认知来完成,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对李小龙有着更深入的解析。

  学者在进行解释说明的时候,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所以在表达观点的时候,就会掺杂自己的想法和思想,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差异。所以一段文字所处的时代不同,为不同的人去解读,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解读出来的内容也各有差异。解说的人生目标是客观反映变化的过程,以自己作为载体来再现别人的思想、记忆以及生活中的现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是通过一种转换整合把所有客观的元素内容整合起来。李小龙和他的电影是特殊的电影作品、文化代表,国内外对他有着长时间的研究,也斩获了很多成果,但是仔细地分析这些成果,国内与国外的解读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一千个读者眼中有着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国内与国外的研究者在研究之前都有着自己的旧想法和旧认知,研究者是带着历史性去认知的,通过对台词的整合,对于和自己以往认知不同的思想,就刷新了自己的旧认知。伽达默尔说:“这并不证明在人们理解他人表达或分析某一本书时,人们应该删除掉一切与书和讲话内容的旧认知和其他人的见解,包括自己之前的旧想法。”人们的思想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性包含着人们把他人的见解和自己的见解混淆,或者把自己的想法加入到他人的想法之中。

  李小龙和他的电影作为一种表达的载体,国内与国外通过台词在理解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帮助,获得了新的认知。李小龙的电影作品描绘的是一段特定的历史环境,他的产生塑造了他独特的“领域”,国内与国外的电影爱好者也都有着他们自己的“领域”,想要把两者差异性的领域结合才是人们要达成的目的。“领域”的融合确实结合和包容了很多因素,但是又不是完全地结合在一起。对同一种认知的解读千差万别,这些不一样的认知相互吸引、排斥、叠加……“分析总是会被一些单独存在的东西的因素所整合。”任何一种方式的解读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思想与价值观以及阐述、说明的方法。

  三、中西电影文化视角下的李小龙

  国外的李小龙分析,主要是把他放在影视巨星的范围内研究的,他们注重的是这个电影明星在电影和其他传媒报道中的形象,本质上是他所具有的功能性,细致到李小龙的分析,通过历史性和代表学的多重角度研究他作为电影巨星所带来的功能性和多种意义。在分析过程中,李小龙电影明星的形象是以一种传媒和行为下的结合类型,不但可以深入到电影的语言环境来构建框架,还可以把电影当作文学来研究――电影明星的分析成为一个与人思想发展有关的命题。让李小龙在国外环境真正成名的是他与好莱坞合作的电影《龙争虎斗》,这种合作是双方都获利的局面――李小龙在好莱坞的电影中成为主人公;好莱坞电影第一次在动作电影中得到极大的成就。因为这样国外的研究者在评论李小龙时有了先天的认知,下意识地把他当作西方好莱坞电影明星来研究。   李小龙的分析专家保罗?鲍曼写了一本书,名字是《理论化李小龙》,是目前国外研究界研究李小龙最具准确性的代表作。在他的作品中,他为李小龙下了一个具体的定义。“李小龙到底是什么?――李小龙是冗杂而分散的武力男人;东方主义者的原型被资本化了的崇拜者,让国外电影界得到了重视,被中国人推崇和崇拜……”保罗的分析主要是将西方分析法和现代哲学家的理论相结合。保罗仔细解读了李小龙的每一部作品,他认为每一部作品的出现、成名让国外观众发现中华民族的实力和勇气,从各个方面影响了全球。保罗将电影的拍摄技巧和历史环境结合起来,他在分析中说明,李小龙动作电影中,新的动作基础增加了他神秘的中国气质。从环境上来分析,李小龙对中国和西方有着不一样的感情。比如李小龙小的时候在香港居住,当时香港被日本占领,所以李小龙在心中对日本人有着刻骨的仇恨。李小龙跟师傅学习的时候,又因为他不是纯粹的中国血脉而受到了排挤;在他上学的时候,他与英国来香港学习的西方人也有着很深的矛盾。刚到美国时,他觉得自己作为华人受到了打击和排挤,这些复杂的心情在李小龙动作电影中都有着影子。

  在电影《唐山大兄》中,电影的环境在泰国,李小龙扮演了华人工人阶级郑朝安,他来自不同的国度,是一名打工者,无法在社会中很好地生活下去。这似乎在述说他因为自己有着四分之一的德国血脉而自始至终没有整体地被中国电影圈所接纳的悲伤回忆。在电影《唐山大兄》中,李小龙腾空三旋、连踢的经典场面,成为永远的记忆。从此李小龙声名鹊起,李小龙成为动作电影的一个尺度,以后不管是动作片有意和无意的创作,都会不知不觉受到李小龙的影响。在电影《精武门》中,当日本人带着“东亚病夫”的牌匾来到霍元甲的葬礼上时,刻骨仇恨的中日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李小龙的动作电影中达到了极点。但是,保罗通过对比《精武门》的英文翻译和汉语翻译,发现国内与国外人们眼中“两部”不太一样的电影,因为两个翻译的字幕并不一样,比如电影中吴翻译这个人物,吴翻译说自己是大和民族的一员,但在汉语翻译中,他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汉奸,因此电影翻译的差异,导致国内与国外看到的是两部不一样的《精武门》:在国外人们眼中,吴翻译是一个供人取笑的演员;而国内观众就会把电影和中国被侵略的背景联系起来,让《精武门》成了充满民族仇恨,反抗压迫的爱国主义影片。李小龙的电影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吸引了观众。当中国的观众看李小龙的电影时,能从中解读出爱国之情,而对于国外的人来说,李小龙就是李小龙,他不会注意李小龙的民族。李小龙的《猛龙过江》故事发生地点在意大利,这是李小龙唯一的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是最纯粹的李小龙电影。影片中意大利的黑社会对李小龙无可奈何,他们希望得到美国的关注,他们得到了美国大师的帮助,这部电影成功的原因就是他把全世界的人都结合在一起去看这部电影,全世界的人都能欣赏这部电影。李小龙代表着被排挤的中国人群,他最后打败了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高手。电影《龙争虎斗》是李小龙在好莱坞第一部作为主人公的电影,也是好莱坞的第一部动作片,李小龙在电影中展现的爆发力令全球震惊,他代表着一切普通人的想法,每一个人都想成为李小龙,从此,李小龙成为对抗国外传统和激进主义的代表人物。人们也不能把李小龙局限于他本身,保罗更是将李小龙称为“哲学动作宗师”。他对宗教和瑜伽等许多东方类型的元素都很喜欢,他对于电影和哲学最大的贡献并不是创作了新的元素,而是把电影和哲学融为一体,以动作为载体表达出来。保罗备受争议的想法就是将李小龙的截拳道从根本上归为美国,李小龙电影中混杂着非中国的因素,比如李小龙的站位是国外的剑术对决的站位,动作中的行进方式有拳击的影子,李小龙觉得战斗最根本的是以最快最简洁的形式将对方制服。在某种程度上,李小龙让咏春成名,并且成就了他的师傅。

  中国国内对李小龙的电影研究,大多数都是感性的认知,缺乏客观的评价。李小龙在国内可以说是尽人皆知,但是真正客观学术化的分析确实是很稀少的,分析李小龙的专家几乎没有,文学上也仅仅是李小龙的经历和拍电影的传奇,所以国内对李小龙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表面,还没有达到从根本上分析。在国外提出李小龙西方化等名词的时候,人们并没有反唇相讥说,李小龙身上含有多少的中国元素,可能也是因为他黄色的皮肤,我们就认为他是中国人,他的一切内容也一定属于中华。

  四、结语

  对于国外与国内的争论,李小龙究竟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大多数人还是选择自己的立场,不够客观,没有做到领域的结合。笔者认为,李小龙到底属于什么,其实并不重要,李小龙就是一种“领域的融合”,是中华民族与西方的融合,他拥有黄色的皮肤、国内与国外的文化智慧、宽广的胸怀、兼容并包的思想,他就是国内与国外结合的完美产物。

  [课题项目]  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河南省特色体育旅游与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5B890002)。

中西电影文化融合下的李小龙

论文搜索
关键字:李小龙 中西 融合 文化 电影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