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王家卫电影中人物内心的后现代主义思想论文

王家卫电影中人物内心的后现代主义思想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1-27

王家卫电影中人物内心的后现代主义思想

  一、引言

  王家卫的电影与众不同,在他的影片中有着后现代主义。电影中的人物很少被赋予归属的元素,大多漂泊不定,人物的内心丰富而深刻。通过对人物的刻画,以突出后现代主义思想。本文通过对王家卫多部电影的分析来阐述王家卫电影中人物内心的后现代主义思想。

  二、后现代人物的相同特点

  王家卫的电影与众不同,他所制作的电影中的人物都没有归属感,影片中很少提到主人公的亲人、家庭背景等因素。在无形之中有一种无助和苍凉的感觉,漂泊没有依靠,这和当时香港大环境下的人们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关系,王家卫的电影表现了香港人的情绪特点。所以,电影被王家卫赋予了后现代主义思想的色彩。

  王家卫电影中的人物有着相同的特点,影片中主人公的身份十分单调,经常是警督、黑社会成员、杀人如麻的暴徒等,他们都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意义。电影中描述了暴徒、警督、黑社会成员生活中的一些灰色的部分。即使警督这一系列角色是符合正常思维的,但是从根本上却透露出他们生活中游离于法律之外的部分,这些人物不管是热情地面对生活还是自甘堕落,他们永远得不到命运的青睐。

  王家卫电影中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非常一致,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并且是十分固执的人,他们每个人都不考虑其他人的内心,都永远活在自己的内心中。主人公们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了他们的孤独,但是他们内心是多彩的,所以在王家卫的电影中,经常会出现话外音的表现形式。话外音是他们内心的独白,王家卫想要以此来丰富人物的内心。在电影《重庆森林》中,有着许多典型的台词,“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事情都会变,没有什么不变的,甚至连保鲜膜都会变质,我不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有不会变质的”。“我们每天都要遇到很多的人,我们从来不了解他们,我们可能与他们成为朋友或患难之交,也可能从此相忘于天涯。当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一些安慰,甚至是一些痛哭的时间,但是你又做一些什么呢?”这些台词都是在《重庆森林》中出现的,都是话外音。《重庆森林》中的人物有着很大的魅力,仿佛有着一种无形的力量抓住了人们的心,人物内心的那种孤独感,引起了我们的共鸣。王家卫把这些人物从人们正常的生活环境中抽离出来,给了他们一个特殊的舞台,把人们内心中的苍凉感渲染得淋漓尽致,凸显了电影的深度。王家卫的《重庆森林》是深刻的,电影不是为了表达剧情而表达,其中有着深刻的内涵。

  《重庆森林》以点带面,通过对小人物的描绘来刻画大环境中人们的思想,刻画的是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状态就是后现代主义。影片告诉我们,人从生下来就是孤独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心中就有着一种孤独感和苍凉感。所以人们不断地追求着热闹,喜欢聚会,为了消除那种苍凉感与孤独感。形形色色的人在一起聚会,在一起娱乐游戏,宣泄着自己的孤独与无助。喧闹、空洞充斥着他们的生活,而当聚会、游戏结束的时候,留给他们的是更深远的孤独与空虚。所以,能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只能是自己。《重庆森林》中的主人公显然是明白这种意识形态的,因此他们自己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他们不喜欢喧闹,不喜欢热闹,这就是王家卫电影中后现代主义的魅力。他把后现代人物心理的共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在观众心中也引起了共鸣。

  三、没有归属感的现代人群

  在王家卫的电影中,主人公是没有归属感的,不少超出当今时代的思想与行为,都在这些主人公的身上有体现。《阿飞正传》的主人公是旭仔,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什么,他的一些朋友都有着自己的归属,而他却没有,这影射了现代人的心理,对历史一无所知,对未来又惶恐无助,这也是后现代主义所具有的特点。

  有一个安定的居所,有一个“家”,可以让人十分安心,现在的人们正是缺少这种安心的感受,这个安定的居所在《重庆森林》中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重庆森林》中的角色有警察,有毒贩子,他们都在都市中没有归属感。警察是金城武饰演的,在金城武居住的地方是冰冷的,金城武是一个失恋者,他只能通过他自己的方式来怀念前女友。毒贩子更是没有归属,在晚上,只能游走于夜总会、大街和繁华的公路上。在《东邪西毒》中人物变成了孤独的荒野侠客,他到处游荡,没有一个叫家的地方让他安心,现代人与古代的荒野侠客在表面上看,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他们的心是相同的,他们无法与周围的人相谈甚欢,他们都是一个个单一的存在,家、居所这一系列的词汇不属于他们。

  在电影《东邪西毒》之后,王家卫又重新开始制作现代化的都市电影及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堕落天使》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杀手,这个杀手和一个女董事长所住的地方不能称之为“家”,杀手在杀人之后需要得到休整,但是他居住的地方却没有一点令人安心的感觉。杀手和女董事长的爱情也是没有结果的。电影《春光乍泄》中也再一次阐述了“家”这一概念,而且是把家当作整部电影的主要内容,主人公是两个身处异国他乡、居无定所的人。《东邪西毒》说的是古代的江湖,而电影《春光乍泄》是以国外为背景,总之,它们反映的都是一种社会的现实,但是现代人的内心根源问题没有变,那种沧桑感与孤独感是相同的。

  王家卫塑造的主人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漂泊不定,他们都没有家庭,他们是孤独的,这就导致主人公与社会是分隔开的,他们很难找到他们的定位,他们没有他们自己的社会、家庭。他们的事业也是空洞的。王家卫为他们设定的事业仅仅是为了一个故事发展的引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由于人物没有归属感导致了他们对未来没有目的,盲目地追求不属于他们的东西。对生命也同样无助。在电影《重庆森林》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是没有名字的,甚至连主人公的名字都是用一个符号来代替,主人公叫223和663,女主人公的名字同样是由一个字来呈现,他们仅仅是一个个代号而已,姓名对一个人来说是存在,是自我的定义,但是在电影《重庆森林》中人物被符号化了,他们代表的是一个整体、一群人、一类人。甚至在电影的语言上也同样没有归属感。影片中不光使用了中文、粤语,还使用了许多外国语言,警察与毒贩子说话,接连用了好几种语言作为开场白,语言本身意味着归属感,文化的稳定,但是电影通过变化语言来突出这种漂泊的感觉,王家卫其他的电影,表达漂泊感的形式不仅仅是通过语言,还通过地点的变化来表达。王家卫较早一点的电影――《阿飞正传》,主人公阿飞在国内与国外四处漂泊;电影《春光乍泄》主人公在内地、台湾、国外四处辗转,居无定所,孤苦伶仃。没有归属是王家卫贯彻给主人公的自始至终的特点。   四、后现代主义个体的人物

  晚期资本主义同样被称为媒体传播似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虽然取消了时空上的距离感,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大了,人与人之间不能很好地相互沟通。《重庆森林》中所有人物都是在自己与自己对话,在内心中与自己沟通,女服务员喜欢上了主人公,当主人公不在家的时候,她跑进主人公的家里,看电视,吃东西,而在日常生活中碰头了却连话都不敢说一句,电影中有一个画面特别值得思考,主人公与商店的主管在谈话,女服务员隔着透明的玻璃在擦玻璃,她格外用力地擦着有主人公倒影的那块玻璃,这体现了一种对接触的渴望,这说明人与人想要接触,但是却有“一块玻璃”挡在两人之间,这“一块玻璃”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虽然能看见,仿佛近在眼前,但却永远接触不到。电影《重庆森林》中有一句台词出现了两次:“我和他最接近的时候只有0.01公分。”这“最后的底线”就是现在都市人群所特有的,虽然很爱,但是也不流于表面,人们一直是飘零的个体,从来没有结合在一起。

  虽然这些人是飘零的,但是他们仍然有着不明所以的希望,他们追逐着模糊不清的东西,这也是王家卫电影的一贯作风。在电影《阿飞正传》中,主人公觉得自己就是一台永远不能停下来的发动机,在醉生梦死的生活中,他还有着自己追求的东西,他想到国外寻找自己的母亲,然而他并没有找到,他这台发动机才停止运转。电影《春光乍泄》中,一些环境也有着不同的寓意,它们大多象征着一种人生的目标,但是在当今的社会里,时间的深度以及空间的距离逐渐地消失之后,所有的东西都以文字的形式漂浮在表面,主体都已经消失,这种追求、这种希望是毫无意义的幻影。

  在当今的电影里我们同样能体会到这种感受,比如追求时的急躁不安,“求不得”的绝望。《重庆森林》中有很多细枝末节的小镜头,这些小镜头十分感伤,同时在这种忧伤中又夹杂着自命不凡的欣喜,这些现代社会中悲惨的主人公们,他们通常已经没有“神圣的癫狂”,他们的心理状态已经被消耗殆尽,他们是悲惨的。在王家卫的电影里,从来都没有救赎,有的是一种另类形式的心理安慰,在这种飘零的、没有定所的、无归属的环境下,这种安慰也仅仅能满足于表面。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有着大量的无归属感元素,电影《重庆森林》中,主人公为女毒贩子摘掉了她的鞋子,在飞机上工作的阿飞为主人公又开了一张上飞机的证明,这让人们在这种现代都市冰冷欺骗的生活中,体会到了安慰与温暖。人们以往的想法有了改变,自我的情绪占了主动,人们的创新能力、灵感、主观能动性弱化了,留下的只有一个客观的状态。

  五、后现代人们的观念

  王家卫导演对电影中主人公的塑造是当前社会年轻人意识形态的表现。在电影《阿飞正传》中,主人公没有他自己的名字,在电影《重庆森林》中,名字仅仅是一个符号,主人公与女服务员虽然也发生了若有若无的爱情,但是他们在沟通的时候从来都不提及对方的姓名,人与人这种隔阂的状态一直到《堕落天使》都是这样的,《堕落天使》中的主人公也是没有自己的姓名,女董事长也仅仅拥有女董事长这一符号身份,导演把重点放在了人与人之间心理的描绘。

  《东邪西毒》中的主人公都是来自著名的古典小说,但是电影中的主人公虽然和原著中的主人公名字相同,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却完全不一样。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当今的现代生活中体会着没有办法掌握的目不暇接的生活状态,他们在这个城市中漂泊着,居无定所,同时又对外人充满着隔阂,在主人公们爱与恨的纠缠中,人的姓名不能起到自我认定的功能,姓名反而成了模糊自己身份的副产品。

  六、结语

  王家卫导演的电影喜欢塑造漂泊着的人们,他们都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这些人物都没有自己的身份,都没有归属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动与发展,由人物的内心来凸显电影的内涵,这种内涵就是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自私、固执、飘零、冷漠都是后现代人的共同特点,而王家卫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了这一后现代主义思想,引起了观众广泛的共鸣,同时也打动了现代社会下年轻观众的心。

王家卫电影中人物内心的后现代主义思想

论文搜索
关键字:后现代主义 王家卫 王家 后现代 内心 主义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