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内地青春电影风行的原因分析与思考论文

内地青春电影风行的原因分析与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1-29

内地青春电影风行的原因分析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112-02

  一、青春电影的定义及发展现状

  青春电影,就是以主人公青年时期的成长过程为主题的电影,常改编自文学作品,多描绘高中或大学时期的校园生活。它偏爱用激烈的矛盾冲突,以及青春期独有的激情来集中表现戏中主人公身心逐渐的成熟与蜕变,以及面对现实社会的协调或妥协。大部分青春电影包含爱情元素,但不一定将其作为电影的主线。

  青春电影最早源于美国的校园电影,20世纪60年代传到日本,直到90年代青春电影才在华语电影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青春电影在内地虽然一直都有所发展,但一直是“细水长流”,并没有作为一种独立的类型为人所熟知。直到近几年来,青春电影在电影市场上呈现“井喷”的发展状况,几乎每年都有多部青春电影上映。2011年,九把刀根据自传改编导演的台湾青春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上映后就在内地刮起了一阵“青春风”。电影中小清新的画面、身着校服的俊男靓女、怀旧却充满青春气息的故事吸引了一大批观众。从这以后,青春电影成为了内地电影界的一阵清风,观众对于“青春电影”这一类别有了概念。2013年,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更是成为了内地青春电影“井喷”的滥觞。随后,一大批青春电影在内地电影市场大行其道。如今,正是内地青春电影最具生命力与发展最迅猛的时代。

  与此同时,青春电影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也使其泛滥。许多电影借着小说原著的人气,制作出质量不尽如人意的电影。在这样的营销策略下,一批只拍给原著小说或电影主演粉丝电影不在少数。这类电影制作粗糙,仅以电影的角度赏析,难登大雅之堂,甚至被评价为“烂片”。但由于拥有原著小说的忠实粉丝,和电影中偶像明星的粉丝群支持,往往能取得很理想的商业利益。诸如《小时代》系列电影,电影剪辑混乱、场景堆砌、故事叙述不顺畅等致命缺点依然没能阻挡其关注度和票房。还有电影《何以笙箫默》,也在多个方面存在缺陷,但仍是因其明星阵容、前期宣传,所以票房依旧理想。“只要票房不要口碑”成为了这一类型电影的普遍评价,粉丝群和一般观众口碑的两极分化也是其特色。

  二、内地青春电影风行的原因

  (一)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

  现代社会中,人们面对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精神上更需要得到慰藉。而青春电影正满足了这一需求。

  青春电影首先抓住了“青春”这样一个美好的词眼,本身就非常具有吸引力。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生命中的一段美好时光,因此观众对于这种类型的电影本身就容易具有好感和观赏的冲动。而青春电影中故事冲突性较强,感情丰富,有纯洁的友情、爱情、亲情甚至不羁、疯狂,这些冲突和感情一旦被揉在一部电影里,可看性自然不会弱。另外,无论是怎样的剧情,电影中的“青春因素”让每一个观众都可以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忆,产生不同程度的认同感。而青春电影又加入了虚构和夸张的成分,丰富了“青春”的内容,也更能让观众为之向往。

  青春电影一般比较重视选角,其中的主演首先要与文学原著的人物特征吻合,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有青春气息。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大胆启用周冬雨和窦骁两位新人,就在于其青涩、青春的气质。由俊男靓女来演绎跌宕起伏的青春故事,往往成为青春电影宣传中要突出的特色。这样的目的就在于不仅让观众有自身青春故事的“代入感”,又能因为电影中赏心悦目的画面得到升华,满足“代入”与“欣赏”两方面的情感需求。

  (二)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业利益

  相比较欧美、日韩,甚至是港台,青春电影作为一种新的分类,在内地电影市场上仍然属于新鲜事物。尽管曾经也有相当一部分以青春为题材的优秀作品,但未成系统,内地观众或是电影制作方都没有“青春电影”这一类别的概念。

  事实上,正是因为这样“缺乏概念”的状况存在,青春电影的发展在内地电影市场留下了巨大的缺口,蕴藏着无穷潜力。如今一大批的青春电影上映,是因为它仍具有一种“新奇性”。它作为一种新鲜的生命,拥有蓬勃的生命力。一方面青春电影因其独特的清新风格有别于市场上泛滥的“爆米花电影”,让观众“眼前一亮”,因为新鲜感和好奇心而走进影院了解青春电影的观众不在少数。另一方面,目前可供改编的优秀艺术作品很多,素材丰富;而仍有空白的市场也给导演给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和创作空间,不必囿于俗套和形式。

  同时,青春电影目前在市场上取得的成功也让电影制作方瞄准了其利益所在。相比科幻电影的大手笔特效,或是“群星闪耀”的剧情片,青春电影的投入小、收益多、收效快,几乎内地的电影制作方都来分一杯羹。青春电影甚至还吸引了作家、演员、歌手、主持人转型为导演,抛出各自的噱头,借着青春电影的这股潮流也来赚一笔。在商业利益的推动下,青春电影的蓬勃发展更是势不可挡。

  三、对青春电影的思考

  (一)票房成败论中的文化缺失

  目前社会上对于一部电影往往更注其票房,青春电影也不例外。这样的后果就是“票房成败论”会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

  这样的市场导向必然会对电影制作人产生艺术负能量。他们会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迎合观众口味和市场潮流,从而把文化更多地变为了一种消费而偏离了其精神内核,“青春电影”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也在这种商业制作中趋于解构。

  因此,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为了创作而创作”的青春电影,它们打着“青春”的幌子,实质上已经远离了青年人的生活、感情和思想。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青春电影为了加强剧情的冲突性,经常加入堕胎、三角恋、出轨等情节,并且越来越多的青春电影落入这样的俗套。在青春电影里,观众希望从中找到认同感,而不是披着“青春”外衣的“八点档电视剧”。电影艺术是现实生活的浓缩和升华,但也决不能完全脱离现实。当然,青春电影并非都要传递正能量,负面感情在电影艺术中也是必不可少。但为了追逐票房而增加电影的数量,从而造成其中的内涵空洞、脱离现实、俗套情节等文化缺失的现象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二)缺乏创新力

  无论是《致青春》、《小时代》等青春电影,或是近期大热的《左耳》都是改编自小说原著,而即将上映的《栀子花开》、《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则是改编自同名歌曲。目前内地青春电影的浪潮中,原创剧本少之又少,几乎所有的青春电影都有所依托。

  借着原著或同名歌曲的人气,改编后的青春电影在上映之时就会有固定的观众群。然而,这也表现出目前内地青春电影缺乏创新力的现状。改编似乎已经成为青春电影的法宝甚至是“约定俗成”的规则,但大规模的改编不仅会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在将大部分高人气的作品改编之后,青春电影发展的势头也必定会有所下降。在青春电影发展较为成熟的日韩、欧美,并不乏改编自文学原著或是漫画的作品,然而原创剧本的电影如等也同样具有高人气和高评价,绝不亚于改编的电影。

  内地的青春电影要有所发展,只是谨慎的停留于原著,缺乏创新,并不能让青春电影展现出生命力。改编原著固然稳妥,但在青春电影的逐渐发展和前进中,原创剧本必不可少。只追求稳妥而缺乏创新,内地青春电影恐怕就会成为昙花一现。

内地青春电影风行的原因分析与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原因分析 内地 原因 青春 分析 电影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