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01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当代”的时间范畴,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是指二战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至今,在我国,一般认为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今。而由于我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主要以这段时间的探讨为主,不过随着语境的发展,“当代”的时间范畴更多地指临近当下的几年。

  “社会思潮”一词最早见于梁启超先生1902年的《论时代思潮》。对社会思潮的理解,目前学界有两种说法,一是“综合说”,即把社会思潮看成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社会思潮有时表现为由一定理论形态的思想作主导,有时又表现为特定环境中人们的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综合的表现形式。”二是“中介说”,把社会思潮放到整个社会意识系统中进行考察,认为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构成中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中介。本文研究持“综合说”。

  一、当代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历程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门大开的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热切的渴求,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喷涌而入,所有的理论知识都充满新意,特别是哲学命题,尼采、萨特、弗洛伊德、马斯洛等热点接连不断。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历史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公共知识分子思想”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在当时的大学生中影响很深,这直接导致89学潮乃至随后的政治风波。

  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思潮没有形成明显的关注热点,而是走向分化,但是“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想又在仍不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滋生和发展,使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形成一定的混乱。

  新千年以后,社会思潮此起彼浮。“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潮随着苏东剧变和金融风暴的发生而逐渐降温,但“文化保守主义”、“民族主义”、“现代主义”及普世价值观念又在大学生中尘渣泛起。这一阶段,社会思潮的社会影响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国家开始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控制和引导。

  近几年,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临,当人们还没有完全适应“新媒体”的出现,“自媒体”已悄然围绕在每个大学生的身边,与之相适应的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个性、自由、平等但也碎片化的声音不绝于耳,多元的发声变得那么简单,但是没有沉淀的浮躁也立马失去回音,所以,审视自我的同时,大学生们在思考更为深层的主流价值归属。

  二、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内容

  目前高校主流社会思潮是健康向上的,当代大学生都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价值取向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层面价值准则,是当今社会各界的主流思潮。主流思潮之外就有非主流思潮的存在。

  新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思潮主张“自由化”、全面私有化和市场化,提出“中国的唯一出路是搞私有化的市场经济”,大肆鼓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失败论”和“意识形态终结论”,扬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是过了时,而是从未对过”。自由主义思潮动摇了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个别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将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奉为经典,蔑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些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动摇,产生了信仰多元化的倾向,还有少数学生转而信仰宗教。此外,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和自由至上论也助长了部分学生的个人本位和反集体主义倾向,集体主义、奉献精神受到冷落。

  民主社会主义。打着“民主、社会主义”的幌子,民主社会主义以多元、实用的价值为指导,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指导,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实行渐进改良。认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社会公正、生活美好、自由与世界和平的新社会模式,即所谓的“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极具虚幻性、煽动性和迷惑性,引起了一些学生思想混乱,多元化倾向明显,改良主义、实用主义抬头,在变革社会的途径、对我国经济性质的看法等问题上,个别学生认为应该继续在中国进行民主社会主义改革,该思潮对社会稳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重新评价”为名,颠覆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观,其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成果,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否定或掩盖它的本质和主流,把它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在爱国主义的问题上,历史虚无主义否认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极具危害性和煽动性。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主张尊重个体的主体认识,呼唤人的自由、价值和尊严,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推崇平等对话,以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观念的特殊思维方式批判僵化的个性和既定的等级制度,这对大学生们认识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具有积极作用。但其所宣扬的虚无主义、否定主义和价值观上的多元性,使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过度放松自己,崇尚物质享乐。这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危害很大,让大学生变得冷漠,丧失责任心、道德,更以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观!自私自利蔑视集体之风盛行,政治意识淡化,价值观和道德的缺失,唯一奉行“金钱至上”。

  实用主义。90年代以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实用主义奋斗实干、注重实效的理论内涵在我国迅速扩张,与在社会变革时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的青年大学生们产生共鸣,直接导致大学生自我意识膨胀,集体观念淡薄,甚至部分大学生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对立起来,片面强调自我价值,忽视社会价值。   三、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传播途径

  相较于过去大学生依靠聆听学术讲座、阅读书刊杂志、观看影视音像作品的方式获取外部信息,现今大学生接触社会思潮的主渠道是通过移动互联网这种自助传播媒介。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年轻社会群体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源,大学生作为年轻人中的主流人群,据近几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近来几年,中国大学生保持着非常稳定的网络使用率,这表明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源。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革新和人们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得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每人一台PC电脑,每人至少一部手机,这就保证了随时随地、时时刻刻都有网络。网络终端在每个人的手上,每个人都是大数据的发起者、参与者。自媒体背景下的思想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平等的交流平台以及快捷的传播速度等众多优势,受到青年大学生的欢迎与追捧,成为影响其思想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

  自媒体的出现,让思潮的传播从现实的线下走到虚拟的线上,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超容量的文字、图片、音频在网络上高速辐射广泛传播,当代大学生被巨大的网络信息包围,对思政工作者的引领内容、形式都增加了复杂性,提出了挑战。人人都成为了讲故事的作者,彰显了每一个人的自我主体,但对思政引领者的话语主体地位产生强烈的冲击。

  四、自媒体时代的中国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自媒体时代的中国,各种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暂且客观评价。积极的一面表现在:大学生的眼界得以开阔,才华得到施展,思维得以活跃;促进大学生更加关注现实,让思考回归理性;同时还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现代意识,从而拥有不断发展的思维理念。但消极方面也是明显的。

  首先,在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多重思潮的影响下,多元化的价值观念盛行,在消解传统的同时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变得淡漠。后现代主义虽然能够启迪大学生批判传统,大胆创新,发展个性,但它的消极颓废却腐蚀人的心灵,致使少数大学生理想破灭,信念动摇,虚无迷惘,失去了人生追求目标。其次,价值取向唯功利化。唯功利论是西方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偏激体现,一切从利益出发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唯功利化和实用化,学习上追求实用知识的学习,热衷于那些毕业后能够对自己带来直接利益和实惠的专业,而那些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培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部分人文学科却遭受冷落。再次,由于人的理想信念面临危机,主体消解程度越来越高,道德自律一步步滑坡,人的精神世界逐步走向荒芜,现实功利色彩越来越浓,在片面追求快节奏、高速度的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丢弃了灵魂而不自知,物质占有的多少、购买能力的强弱、消费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评判准绳,房子、车子、票子成为人的社会地位的象征,在此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单纯地为了消费而消费,消费成为了生活的目的,甚至成了唯一的人生追求。

  五、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对策探索

  第一,充分发挥校园在学生思想教育的主体作用。在自媒体时代,如何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工作的引领,是摆在每一个高校思想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是观念的转变。思想工作引领者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育人为宗旨,与时俱进,走在时代浪潮的顶尖,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学习并掌握互联网思维,加强服务,精细管理。要降低自身姿态,在平等的网络平台实现开放 沟通,在真诚的交流中实现信任互动。

  二是技能的提升。掌握技能,软件上的要拥抱自媒体,充分了解,学习和掌握现代传媒手段,积极吸纳和采用现代新型文化传播载体,例如,建立QQ群、微信群,开通微博,实现信息互动和平等交流;不仅是单位组织,还是个人,都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上传相关图文、语音、视频,通过网络的平台实现互助宣传与传播。

  三是内容的丰富。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内容上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构建高校大学生主流社会思想体系,坚定社会主义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大党史国情的教育力度,以直观生动的事例、丰富的图文视频材料让学生充分领会我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在理论认识上有针对性地介绍、评析和批判非主流社会思潮,要消除对非主流社会思潮的误读和曲解,不断提高大学生在政治思想上的免疫力和鉴别能力。再者,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充分换发人的内在精神德性,明确生活的本质不是单纯的功利与物质消费,拨开被物欲蒙蔽的双眼,树立充满正能量和正文化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是渠道的多样。首先,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课堂质量的好坏,是由教学者决定的,精心准备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风趣又不失内涵的课堂是能够让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的课堂,所以保持课堂在思政工作的主阵地需要思政老师的自身本领过硬,观念上要紧跟时代步伐,审时度势,创新课堂内容和方式,以自媒体的思维和方式贴近学生世界。辅导员跟班学习和加强教务监督也为保持课堂教学效果提供支持。其次,发挥社团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作用。社团是校园学生组织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加入社团可以结交有共同爱好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可以拓展无尽的创造和想象空间,可以培育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在思想不断开放的同时使人生态度更加积极,价值观念更加成熟。所以高校要不断加强社团建设,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团,并多多组织一些积极、乐观、向上的活动,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再次,建立和发挥寝室在大学生思想文化建设的功能。寝室成为了大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场所,现在的大学教育使班集体的概念淡化,宿舍成为集体的意义支撑,舒适的宿舍可以满足其休息、娱乐、上网等需要,网络实现了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将天下事尽收眼底的功能,所以充分进行寝室文化建设,引导健康的寝室文化氛围,规范健康的寝室文化制度成为引领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要阵地。最后,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思维模式,构建和完善校园网络宣传体系。通过学校网站、贴吧、微信、QQ群等网络平台积极宣传先进校园文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扩大其影响力。在与学生开放平等沟通的同时要规范网络管理,学校网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对网络加强监管,必要时候组成网络评论员队伍,围绕着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在网站上发表观点正确的文章或贴子,牢牢把握网上舆论话语权和主动权,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从而有效抵制错误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和侵蚀。另外,还要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治理,尽最大努力营建一个安定、舒适的育人环境。   五是活动的实践性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欠缺,理想主义色彩与情绪化思维活动浓厚,对社会思潮中的一些观点的认识和理解常常脱离现实。因此,要经常性地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三下乡”、“进社区”、志愿者服务、专业实习、生产劳动等活动,深入企业农村、乡镇,让大学生在一线了解社会国情,用正确的理论方法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自觉地否定和抵制一些社会思潮的错误倾向。

  第二,社会要肩负起大学生的培育职责。青年是社会的中坚,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是由他们来接班建设。大学的目的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人才,大学不是归宿,每一个学生都要走上实际的工作岗位,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所以,为了下一代,为了人类能有更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各级各类社会单元需要形成“社会育人”的思想,乐于承担培育优秀大学生的责任,积极构建自由、民主、公正、法制的社会环境,为当代大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思想观念提供主流价值导向!具体而言,比如推广校企合作培育模式,培养模式针对性强,能够解决大学生的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和心理负担,让其目标明确地安心学习,可以有丰裕的时间在大学这个人生的积淀池里不断地充实蓄电。

  第三,家庭要做好大学生培育的根机工作。大学生的培养,从大的层面而言有社会有校园,但落实到小的层面就是家庭。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家人的关心,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性格习惯的养成和亲情伦理的形成。总体而言,家庭完整、亲人和睦、夫妻恩爱、妻贤子孝、兄弟团结、睦邻友好的家庭培育出来的大学生,更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当代中国,婚姻破裂、夫妻离异的比例越来越高,家庭残缺给孩子留下永久的创伤;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其中的一部分都曾有过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父母的陪护和关爱失位,导致隔代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和谐幸福的家庭,可以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温馨的港湾、心灵的栖息。

  总之,自媒体时代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当在观念、技能、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时代更新。在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思想引领的主体作用的同时,社会和家庭应同样释放其本有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思潮 思潮 对大 中国 对策 当代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