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普修课实施导师制的可行性分析论文

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普修课实施导师制的可行性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09

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普修课实施导师制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近年高校人数的持续扩招和青少年参加体育训练人数的相对减少,近10年体育专业的入学生源呈现文化课成绩高,体育素质低的现象,又由于新生入学后沿袭高中阶段被动学习的习惯、学习目的不明确和田径学习在室外怕脏、怕累;就业前景不好等原因,使得学生不愿上田径课。田径普修课成绩呈逐年下降趋势。高校体育专业在田径普修课教学考核评定方面也多次调整降低考核标准,其效果有继续下滑趋势。为此,在分析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普修课实施导师制教学进行可行性理论研究,旨在为提高体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质量,培养田径专修学生专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一、体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现状

  (一)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体育教学活动的成败,对有效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1.物理环境

  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一般包括体育教学场地设施、体育教学的自然环境、体育教学信息、班级规模等[2]。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物质生活殷实,群众体育项目得到蓬勃发展。群众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专业同样得到学生的喜爱,而田径项目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再次,近年高校人数的持续扩招和青少年参加业余体育训练人数的相对减少,造成入学生源的体育基础水平也相对较低;其三,由于高校扩招人数的增加,学校的硬件设施(如: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跟不上学校发展,学校忘记学校的治学根本,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其四,教师与学生比例失调,班型过大,并一节课完成2个教学内容,造成教学密度不够;其五,学校为了节省教学开支,田径教师要完成所授课班级的全部田径课程,增加教学难度,不能充分发挥田径教师特长;降低教学效果;其六,学生总学业课程过多,追求一味的宽口径,造成学生各科都学个皮毛,不够系统,并使课余时间很少;最后,领导根据自身好恶安排田径课程计划学时,造成学时缩水。

  2.心理环境

  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一般包括班风与校风、体育课堂常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和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等[3]。社会上不良的考试风气像瘟疫一样也播及校园,使得学生认为不学习也能毕业,学习积极性下降;其二,由于新生入学后沿袭高中阶段被动、紧张的学习习惯,考入学后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不能适应大学自主学习的方式;其三,由于自身的体育训练基础较差,对专业的学习力不从心;其四,田径教学一般在室外,不是烈日炎炎,就是北风嗖嗖,怕苦怕累;其五,田径专修的学生毕业就业前景不乐观。

  二、体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构建导师制必要性分析

  传统体育教学理念已经陈旧。传统的体育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注重运动技术与教法的传授,忽视素质和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灌输式”的教学现象还普遍存在。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参与意识没有得到充分调动,教与学相分离,学生缺乏选择性,处于被动教育状态,教育途径比较单一地依赖课堂教学,初入大学还以中学阶段的被动式学习方法接受大学阶段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的学习显然是不适时宜的。所以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对学生自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未雨绸缪,在大学一年级的田径普修课就开始实施导师制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有利于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目标。

  三、构建体育教学导师制的可行性分析

  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仅依赖于导师在短暂的大一年级或大四一年完成指导是不现实的。学习是个系统工程,学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和任务。实施导师制是结合导师各自的研究专长,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以具体的建议和引导,帮助学生提前确立发展目标和方向,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确定学习发展规划、选择学习的方法、培养科研精神、选择就业方向等方面更加积极主动,更有利于个性发展,为学生打下终身学习的烙印。

  另一方面,导师制度给导师与学生平等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为师生提供了多种互动的方式,增进导师与学生相互了解,这更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教学相长,并促进良好教风、学风形成。

  (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田径教学模式中,往往受制于呆板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束缚,形成单一的培养模式,存在着重视共性而忽视个性,往往把面面俱到、十全十美归结为全面发展,限制和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不仅难以得到全面发展,形成和谐的人格,而且在被强迫的学习氛围下,助长了厌学情绪,形成了被动型人格,严重缺乏自觉、自愿和主动性意识,学生的许多自主的意志活动得不到相应的培养,创造潜能受到极大的压抑,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完全由他人遥控的被动活动,自身成了一个无自由意志体现的木偶。”[4]

  实施导师制可以使学生拥有与老师、同伴及自我进行深层次对话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与导师的互动过程中放松神经自由思考,使得学生在思想情感的交流、人际关系的处理、宏观思维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导师辅导过程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学生进入导师的工作与生活空间,教师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和对学术的探究精神无不在的感染学生,使学生的知识、信心、处事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有利于学生思考意识和思维能力培养

  思考可以明智,让人更加充分真实地理解自己和了解世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新知识应接不暇、手足无措,对一些知识、社会现象的理解处于表面的、简单的思维惯式,不能处表及里,独立透彻思考这些知识、观念的可信性或逻辑上的连贯性。   田径普修课实施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每个学生必须独自弄清楚一个问题,在大学要得到什么?如何得到?将其思考论证方案整理好,然后陈述给大家;在田径普修课的每个学习单元必须独自弄清楚每个项目的发展演变过程,技术动作结构、要点、机理,然后陈述给大家;在课中针对自己学习遇到和出现的问题课后要思考给出产生原因和纠正办法,并上交书面文字,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去往自己的思想家园。

  (三)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培养创造力

  导师制的实施,使教师的因材施教和学生涉足交叉学科成为可能,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开掘提供了机遇[5]。田径普修课实行导师制是对当前学生学习状况,对以往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改革,强调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过去学生的被动学习、特长得不到发展、人才同出一个模板。通过与导师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将个性化教育理念融合到整个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学变主动学,自己查找、处理信息资料,将自己的分析、反思、判断进行汇总并于导师和同学分享、讨论,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潜能和创新精神,使教育回归其本来面目,即开发人的潜能的教育。

  (四)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个性化教育就是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包括尊重个体的个性和尊重个体的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使个性发展的过程成为一个自主、自由的过程;创设展示生命潜能的条件,使生命潜能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6]。传统田径普修课教学方式中,师生之间交流匮乏,反馈了了,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占主流,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学过程中重视各单项技术学习轻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复制出一大批没有专长、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学生。现在我们要把学习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空间,而学生从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的迈进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强、缺乏目标是不愿学习或选择放弃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导师的需要引导、帮助。

  田径普修课实施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每个学生必须独自弄清楚一个问题,在大学要得到什么?如何得到?将其思考论证方案整理好,然后陈述给大家;在田径普修课上课前导师要充分了解、掌握所带学生的性格、专长,在课中导师针对学生学习遇到和出现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特长,弥补其不足。课的结束阶段,导师同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发现每个学生自身的问题,导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专长和课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不同作业。这样学生就能围绕自己的不足和导师设置的目标主动学习,自我管理,从而实现自身的个性发展。

  (五)有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导师制为师生双方互动提供了平台,学生可以及时地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与导师进行对话和交流,从而激发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导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与业务水平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进而促进了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使教书育人真正落到了实处。

  四、结论

  田径普修课实施导师制能够为师生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能够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思考意识和思维能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创造力以及学生个性化得到全面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普修课实施导师制的可行性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导师制 田径 可行性 导师 可行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校电子新闻档案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体育教学与茶文化有效结合路径研究
浅析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思政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