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对小说《妻妾成群》的改编论文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对小说《妻妾成群》的改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10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对小说《妻妾成群》的改编

  中图分类号:J7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3-0000-01

  与张艺谋早期的优秀影片《红高粱》《菊豆》一样,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 并非完全忠实于原著,是张艺谋的“再创造”。 张艺谋从主题定位,受众对象,电影改编策略等一系列条件出发,根据电影特点,对小说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并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一、主题的定位

  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可悲的女性生存世界。这里有机关算尽,不惜做“狗”的二太太卓云;有恃骄而纵,为了幸福不断反抗的三太太梅珊;更有一步步陷入争宠漩涡,最终迷失自我的四太太颂莲;还有“靠那一把撞自己胆”最终断送性命的丫环雁儿。生活在陈家大院,争宠成了她们唯一的生活目的,女性的悲剧在这里得到了最淋漓精致的展现。陈府的日渐亏空,老爷陈佐千和少爷飞浦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萎缩无能,都显示着大家族的腐朽与衰败。陈府上下,从太太到丫鬟,没有一个女人不是在为欲望而争斗,陈佐千更是在无休止的欲望下枯竭了自己。这是一个妻妾成群的家庭,也是一个欲望堆积的世界。小说表达了女性悲剧,大家族制度的腐朽,欲望的争斗等多个主题。

  电影则主要展现了欲望的斗争这一鲜明主题。小说改编成电影要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电影自身特点的时间限制。相对小说,电影感受更直接。小说读者可以反复阅读,而电影观众一般是一遍过。二是受众定位。张艺谋曾说:“我们畅谈的要点不是关于影片的内容,而是如何让影片完成,并且拿到国际市场去。”由此可见,《大红灯笼高高挂》主要是面向西方观众的,主题的选择必须要迎合西方观众的审美期待。这就对电影的主题提出了明确化、简单化的要求。三是电影叙事的限制。电影不如小说,在非直观方面很难表现,因此电影的主题应尽量避开心理主题,转向外在表现。所以张艺谋必须从“一个点”切入,主要从欲望争斗这一更鲜明的主题去表现。

  二、颂莲形象的改变

  小说中的颂莲学生味很浓,“留着齐耳的短发,用一条天蓝色的缎带箍住”。第一次和陈佐千见面约在西餐厅,并吹蜡烛过生日,可看出颂莲的纯情浪漫。多个清晨被梅珊的唱腔打动,眼中充满泪水,看出颂莲的多愁善感和同情心。颂莲还是个有思想,自尊自爱的人。小说最后,颂莲疯了,绕着死人井一圈圈的转,一再重复说:“我不跳,我不跳。”这是对男权彻底地反抗和最终的疯狂。

  而电影中的颂莲,一开始就显得咄咄逼人。从一句“嫁人就嫁人,当小老婆就当小老婆,女人不就这么回事吗?”,到刻意与迎娶的花轿背道而驰,都显示她的强势和反抗。颂莲的学生身份被淡化,短发也被两条齐腰的辫子所代替。梅珊清晨的悲凉唱腔没有打动她,换成的是冷嘲热讽,充满敌意。影片中的颂莲默认男权世界对女性命运的控制和逼迫,甚至积极奴从,受点灯仪式支配,忘情地投入到陈家的权力之争中。最后,疯了的颂莲依然愚昧地点亮房中的灯笼,等待老爷的宠幸,实在让人感到悲凉。

  张艺谋对颂莲形象的改编,使人物具有了符号化特征。这一方面是出于主题的需要,可以更彻底的表现欲望对女性的支配,达到批判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对西方观众趣味的迎合。还有出于对电影表现力的考虑,减少颂莲主观性的感受和心理活动表现,使人物角色功能化。

  三、意象上的不同侧重点

  一方面,影片中增加了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灯笼”意象。灯笼在这里不仅仅是道具,更成为了陈家宅院欲望的象征,并与人物的命运密切相关。影片最具吸引力的一点是,设计了“点灯――灭灯――封灯”以及捶脚一系列视觉性和听觉性很强的仪式。这一仪式是男性权利对女性精神控制的代表――“点灯”意味着陈佐千的宠爱和其他人的尊重。大红灯笼象征着主子的恩德权势,隐喻着封建礼教,照耀着人性的欲望。

  另一方面,小说中“废井”在电影中被“木屋”代替。小说以井为意象,并将“井”在颂莲内心产生的震撼发挥到了极至。“井是沉闷的陈家深宅大院的象征,是吞噬叛逆者的血盆大口,是旧历史中‘一夫多妻’家庭残害女性的帮凶。”小说六次提到了废井,每一次出现都伴随阴冷恐怖的神秘的气息。影片中楼顶的“木屋”与大宅院的其他屋子看上去并无多大差别,它只是通过卓云神秘的规劝和府里人对它的畏而远之才显示出其特别。影片最后,梅珊被扛进“木屋”,这才让人感到恐惧。较之小说里的“井”,这“木屋”的艺术表现力显得稍有逊色。

  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首先是由小说和电影的不同表现形式决定的。小说中的“井”并非一个具象的存在,读者可以根据文字去任意想象。而影片中的“木屋”就是一间具体的屋子――阴暗而冰冷。其次,这也是由于小说和电影表达的地域差异决定的。小说故事发生在江南庭院,而电影则出现在北方的深宅之中,意象的改变也在所难免。最后,张艺谋在影片中加入的灯笼这一表现性极强的意象,“木屋”在故事发展中的作用就大大降低,因此不必要再做突出表现。

  四、场景的转换

  从小说的场景气候,可以推断故事发生在江南小院里。“细雨绵延不绝地落在花园里,从紫荆、石榴树的枝叶上溅起碎玉胶的声音”、以及花园、月亮门、后花园的南厢房、古井、紫藤架等。柔美婉约、感伤惆怅的古典江南水乡情调在小说中随处可见,“花园里空无一人,树叶绿得逐出凉意”、“这样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潮湿难耐起来”。作者字里行间展现了一个狭窄、压抑的生存环境,构建了一个江南阴冷潮湿的氛围。对于从小受江南水乡文化熏陶的苏童来说,江南文化赋予了他丰富的想像世界和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源泉。小说《妻妾成群》发生在江南庭院也正是作家乡土意识的表现。

  尽管影片也没有说明是北方深宅大院,但大门式样、屋瓦、影壁,其严格的建造、方正的院落一看便知是北方典型的民居大宅院。影片中不时出现的从大宅上方俯拍庭房的镜头,显示出由荒僻的院子、层峦的房脊围成的狭窄空间,犹如一座阴森的大监狱。这种封闭的宅院设计营造了一种比小说更加冷酷、窒息的气氛。如此封闭的场合为妻妾争宠提供了完美的环境。张艺谋以故乡为创作出发点,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个北方的影像世界。出于影片的立意,北方深宅大院这种封闭的构图,使人感到阴森、压抑,这样的一个宅院营造了一种更为冷酷沉闷的气氛,为电影提供了一个更可靠的人与人拼死争斗的环境。

  结语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对小说《妻妾成群》的改编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小说也是在电影上映获得巨大成功后才广为人知。作为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凭借其对全球化语境的敏感感知,以及对光影、色彩、意象的天赋把握,成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其早期改编的电影,为迎合西方观众的审美期待,展示了东方的奇异民俗和一个寓言化的中国,从而开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国际化电影改编策略。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对小说《妻妾成群》的改编

论文搜索
关键字:妻妾 成群 大红 灯笼 高高 电影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