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23

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对于提高流动党员的整体素质,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凝聚更多流动党员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作为一种适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生事物――高等职业教育,近些年来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并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流动党员日益增多,如何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成为当前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流动党员是新形势下党员队伍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是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尽管高校党组织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尤其是高职院校这个特殊群体,这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

  一、面临的困难

  高职院校对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面临更加突出的难题,除了本身的体制还不完善外,也与其办学性质密切相关。

  (一)学生党员分布不均匀,流动党员流出时间却相对集中。由于专科类院校学历周期与发展党员考察周期之间的矛盾,学生党员的发展一般集中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学年,而高职院校又与普通的专科学校在办学性质上有差别,高职院校学生一般在大二学年下半学期或大三学年就已经顶岗实习或就业,这样就导致刚发展起来的大部分学生党员在同一时间段流出,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二)流动学生党员分散性特征明显,去向掌握难。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集中在企业公司实习或工作,加上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事业、科研院所之间以及高校与国外各界的交流日益频繁,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流动党员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据统计,外出的学生流动党员绝大多数没有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加之学生党员毕业后工作流动性大,有的根本没有固定的居所和固定的工作地点,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三)活动开展难。一方面,流动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偶尔回来,也是来去匆匆;另一方面,由于多方面原因,96%的外出党员不能参加所去地方党组织生活;再者,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造成流动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四)管理落实难。在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中,绝大多数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有的外出预备党员则到期不主动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有的学生党员,毕业后无法落实工作单位,不能及时将组织关系转走或只能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户籍所在地党组织,人却长期在外,难以管理。此外,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流动党员都难以落实,致使流动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

  (五)作用发挥难。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在校期间发展成了预备党员,但仍存在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就业”的心态,外出实习或就业后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学校的发展漠不关心,体现不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谈不上为学校建设献计献策。

  二、原因分析

  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一)认识不深。一方面,高职院校由于学制的原因,培养学生党员较仓促,学生党员质量普遍不高,他们自身对于党组织的概念就比较模糊,加之离开学校,就更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党组织活动中;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更有甚者,有些流入地的党组织对流入党员不闻不问,或者不愿接纳他们的组织关系,致使上述困难得不到很好地解决。

  (二)党性淡化。近几年,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加大,但自身素质和思想觉悟令人堪忧,部分流动党员党性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不知道外出要向党组织报告,有的干脆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怕受约束,把自己置身于党组织之外。有的“党员意识”逐渐淡漠,忽视党组织生活,平时既不参加所在地的党组织生活,也不向原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此外,还有少数学生流动党员,因为就业难等压力对学校怨声载道,不起到一个党员积极向上的作用,反而带头煽动学生不满情绪。

  (三)管理乏力。高职院校近几年忙于学校建设,对于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确实疏忽了或很少有切实可行的措施,致使部分流动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很多基层党组织没有向外出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开具《党员证明信》,还有的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活动证》没有进行认真的查验,造成《流动党员活动证》落实难。

  三、建议

  (一)提高认识。一方面,学校各级党组织要从加强党的建设的全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提高对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教育的职责;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党员荣誉感和参与意识的教育,加强对他们入党环节的教育,明确他们党员的身份和职责。

  (二)扎实做好基础工作。(1)接转关系及时。对于外出实习、学习或就业的学生党员组织关系,各系部党组织的接、转要及时准确,并做好登记。(2)严格执行登记报告管理。外出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学生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所在系部党组织报告并提出申请,说明去向和时间。党组织应在学生党员外出前对其进行教育,针对外出党员的不同情况,对他们提出具体要求。外出党员不论去哪里,应定期向党员关系所在地党组织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如实汇报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并积极向所在地党组织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   (三)积极探索流动党员动态管理的新体制。(1)实行专人联系管理。有条件的党支部确定1―2名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党员担任流动党员联络员,负责对流动党员的联系事宜。流动党员到达外出地后,及时地向原党支部和联系人提供联系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指定的联系人每季度至少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向他们传达上级有关精神、党支部的活动安排及作出的决议和对他们的要求,通报支部工作情况,征求他们对党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专任联络员除要与流动党员联系外,还要与学生党员流入地保持密切联系,与流入地党组织形成共同负责的双向管理体制。(2)推行持证管理。对于外出实习、学习或就业的学生党员,未转移组织关系又没有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管理,实行“持证”管理。要求学生党员在外出前,必须向原党组织报告,对外出时间6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必须办理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外出后,应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外出所在地党组织,接受外出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外出党员返回后,原党组织要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所记载的有关内容,对外出时间3个月以内的,外出党员必须开具《党员证明信》,流动党员外出后,应凭《党员证明信》,主动接受外出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3)开辟形式多样,贴近学生党员实际的教育管理途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发达,为满足学生党员的需求和方便我们的管理,在学习方面,对于外地学生流动党员采取打电话、发慰问信、发放电子学习资料等形式布置学习任务,把流动党员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在组织发展上,不死搬原来的固定模式,预备党员转正采取先放在直属支部,转正后再将关系转到流动支部的做法;在教育方面,以增强党组织教育管理监督服务为重点,建立栏目设置合理、内容丰富的党建工作网站,开设政策宣传、形式报告、思想交流、理论探讨等动态栏目,便于流动党员学习参与,同时,可尝试建立“网络支部”,利用网络开展组织生活,增强流动党员的凝聚力。

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论文搜索
关键字:高职 党员 流动 院校 学生 管理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