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论文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25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27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057-02

  [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正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做出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并在维护高校稳定发展的趋势中,取得重要成果。但近些年来,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挑战和机遇。随着信息技术和传媒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广泛普及,以微博和信息通讯为核心的新媒体正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深远影响。新媒体有着开放性、普遍性、互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极为广泛的认可,并已然成为了大学生在信息咨询时的首要选择。但新媒体的信息承载过于庞杂,对于大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层面的问题。而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浪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新媒体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工作方法和手段加以改进和创新,从而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进程,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传统媒体以电视、报纸、杂志和广播为代表,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媒介与载体,能够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但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这主要是源于新媒体的进入门槛非常低,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经历过于复杂的流程,这不同于传统媒体商业资本和行政资源的高度集中。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在新媒体中拥有自己的位置,这种平民化的特点,符合了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年龄特点,也为大学生的观点表达、情绪宣泄提供了平台,但一旦当他们的极端情绪和心理压力在网络环境中进行释放,很容易会引起学生思想层面的问题,从而对现实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清楚其以下特点:

  (一)开放性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搜索引擎、通讯工具和社交平台等网络工具,将自己的思想意识表达出来。在校大学生因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学习方面和生活方面的多重压力,再加上对于就业的迷茫感。很需要有这样的平台来供自己宣泄心理压力,但当不良情绪在网络上蔓延开来后,很容易让学生受到非理性信息或煽动性信息的误导,影响学生的现实生活。

  (二)普遍性

  中国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已经使得我国网民接近6亿,互联网的普及率也高达40%。通过手机来上网的网民数量也高达3.9亿,这些数据都表现出了新媒体的普及。而在我国的网民群体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也超过了1亿人。而高等院校具备完整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并且大学生中也普及应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在技术方面上,已经消除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障碍,这也让大学生对新媒体的接触更为简单,因此产生了对新媒体的强烈依赖性。

  (三)互动性

  在互联网应用技术不断提高的进程中,大学生对社交平台、即时通讯工具和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在虚拟世界中更轻易的获取对问题的信息探索,以及与陌生人建立社会关系,并与处于不同地域的亲友沟通。这种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被满足的需求,可以通过互联网络的应用工具,实现互动与沟通。这对大学生接受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方式,产生了彻底改变,让大学生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自由选择信息的接受,并参与到信息的互动之中。

  (四)时效性

  在新媒体时代中,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对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并通过自己经营的媒介,来向社会公众发布。在短暂的时间中,便能从信息的传递者,变为信息的制造者。大学生对新媒体的热切,强化了他们信息的获取能力。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一)对大学生价值选择和判断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的变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新媒体时代对于个性的主张,充分体现了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但这也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形成去中心化的概念,在生理和心理期并未成熟的大学生,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将潜移默化的变为无中心状态。信息传播路径和形态的变化,使得网络媒体会因商业利益,而对突破道德底线、背弃社会责任等现象进行追求和逐利。许多煽动性信息会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判断进行严重影响,并且西方价值观通过新媒体也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了严重影响,给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带来难题。

  (二)思想教育工作者主导话语权的削弱

  新媒体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使得使用者的群体被扩大,并且通常会因现实中的压力,从而在虚拟环境中表现出“逆反权威”的心理。而人人都能通过新媒体等手段,对信息进行获取,因此大学生更愿用自我的独立判断来进行问题思考,而大学生的思想活动也更加的多元化,并不像以往一样传统化。大学生能够以自己观点和想法,对社会问题进行探讨。而传统教育所强调的逻辑性、深刻性和全面性都被大学生所抵触,在新媒体时代中,信息量异常庞杂,因此大学生通常会采用碎片化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而信息内容的获取方面,大学生也通常会对教师传播的知识将信将疑,以往学生获取知识,新知识有了疑问后,都会下意识的寻求教师帮助,但随着搜索引擎的出现,使得学生更习惯网上搜索。这种对主流价值观的怀疑,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心理上的信仰危机,让大学生对于学术的敬畏转变成不屑一顾,而社会实践经验少的大学生,很容易会对主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质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话语权。   (三)大学生道德约束功能被弱化

  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虚拟特点,会让使用者产生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不同的精神体验,因此虚拟世界很容易成为使用者宣泄压力的场所,因此庞大的信息源中汇集了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而人们也更容易受到好奇心理的影响,从而突破社会伦理底线,摆脱社会道德约束。而教育主题的观念落后,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的作用和重大影响认识不到位,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道德约束功能,使大学生更容易沦为传播不良信息的主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络

  新媒体的多元化需要中国社会文化生态的多样性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强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深远影响,面对新媒体技术形态的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当认清错误思潮泛滥背后的市场因素。并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适应新媒体的过程中,不应当陷入技术误区之中,应当以传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而将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的认清新媒体的特点及发展规律,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建立新媒体思想宣传阵营,将网络舆情导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建立有效的良性互动机制

  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需要柔性管理,并不能完全依靠外界约束力来执行专制式管理,应当明确“以人为中心”的原则。用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来营造相关气氛,对大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在新媒体的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以大学生平等的基础,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大学生群体完成新媒体时代下应用主体的转换。并通过新媒体的应用工具,对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和利益需求进行搜集,并开展正确网络引导,顺利实现教育信息的全覆盖输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1.更新教育观念。新媒体时代下教师应当认清自身的优势被缩小,并对大学生的“教育客体”身份进行转变,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大学生作为“教育主题”,与学生开展真诚的交流,并借助新媒体开放平等的特点,加强师生间的了解。

  2.熟练使用新媒体。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要求,不仅应当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还应当掌握必备的技术应用,而且对于网络流行的语言进行熟悉,这样才能在与大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思想启迪和价值导向。因此高校也应当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新媒体技术的相关辅导和培训,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为全面的掌握新媒体技术,能够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开展工作,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政治 路径 思想 政治 大学生 媒体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