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老漂族”的社会支持系统探析论文

“老漂族”的社会支持系统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04

“老漂族”的社会支持系统探析

  一、相关概念介绍

  (一)老漂族的概念

  “老漂族”是指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与儿女一起定居生活。本该在家乡安享晚年的他们甘愿当起“后勤部长”,每日为儿女、孙子洗衣做饭,他们虽然享受着合家团聚的天伦之乐,但他们的内心也承受着巨大的孤独和烦恼。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年涌向城市以寻求更好的发展。而父母由于担心儿女在外忙于工作,生活无人照顾,更主要的是为了照看下一代,同时也有养老的需求,于是便跟着儿女到他们工作的城市生活。大部分老漂族来自农村,也有一部分来自小城镇。

  (二)社会支持的概念和分类

  所谓社会支持,按社会学学术上较为正式的定义,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社会支持系统按其形式划分,主要可分为正式支持与非正式支持。按其内容划分,主要可分为经济支持,生活照顾支持与精神与情感支持。

  就老漂族来说,非正式支持系统是指初级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等所建立起来的支持网络,主要是以行为主体之间的强关系为主,即他们的家庭、亲友、邻居以及同事等。正式支持系统是指次级血缘关系,通过国家的政府机关、用人单位、群众组织以及其他性质的组织等为外来人群所建构的支持网络。

  二、老漂族社会支持系统的现状

  (一)经济支持方面

  经济支持主要包括物质支持与金钱支持。老漂族大都来自农村,没有生活保障,日常生活开销都是依靠子女,虽然他们有的也有一定的积蓄,但作为随子女漂到大城市生活的他们,基本上不用自己花钱,但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偶尔还会自己掏钱为子女添置一些物品。虽然没有过多的金钱,但在物质方面得到了满足。但是一旦遇到一些急需要就医或住院治疗的情况时,就会让他们很为难。因为没有当地的医疗保险,在这个看病贵看病难的时代,他们最怕上医院。自己一旦生病,不仅不能为他们提供方便,反而增加负担,更是金钱上的负担。所以漂爸、漂妈们不轻易生病,即使有病也不会及时就医。

  由于家庭成员的经济利益是一体化的,老人愿意付出金钱是考虑到将来自己的钱也会以遗产的方式留给子女。老人提供免费的服务虽然没有增加经济收入,但是却以免费服务的方式节省了子女的家庭经济支出,这等于变和为子女提供经济支持。所以在经济支持方面,其实是父母在支持子女。

  (二)生活照顾支持方面

  生活照顾支持主要体现在生病时的照顾以及日常生活照料。由于生活中主要是老人对子女家庭的照顾和料理,子女对于老人日常生活的照顾可以说是非常少的,所以在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对老人生病时的照顾。

  子女由于平时忙于工作,无暇顾及父母,即使他们生病了也可能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照顾他们,只能在工作之余给与他们照顾。对于这样的情况,漂族老人也感到非常内疚,他们也不想给子女添麻烦。同时他们也有着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如大城市昂贵的物价,拥挤的交通等,都让他们不自在,却也无可奈何。

  (三)精神与情感支持方面

  情感方面的问题是漂族老人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背井离乡,远离故土,来到子女生活的城市,一方面享受着与子女团聚的天伦之乐,另一方面也忍受着思念家乡、没有朋友等的痛苦。没有朋友,想家,孤独是他们普遍的生活状态。

  对于步入中老年的老漂族来说,离开家乡的最大损失,就是与原来的社会支持系统相脱离,感觉自己像是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他们孤身来到城市,周围都是陌生的环境,没有亲人朋友,活动范围非常狭小。而且由于远离家乡,他们原来的朋友圈也渐渐淡化,因而陷入现在两边孤独的境地。

  老漂族里有相当多的夫妻处于分居两地的现状。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大部分的老漂族都打算只漂个几年,一般到第三代上学就回老家,因此老两口就派一个“代表”进城来子女身边帮忙照料,一般以母亲居多,父亲则在家留守。那些和老伴分居两地的老漂族往往“人在曹营心在汉”,一方面要照顾好儿子孙子的生活,另一方面还对在家里的另一半忧心忡忡,担心老伴吃不好睡不好。有着种种的不适和牵挂,大多数老漂族都表示,很想家,希望能够早一点卸下担子。可是,现实让这个担子不是说丢就能丢的。

  三、老漂族社会支持系统中存在的不足

  (一)非正式支持方面

  首先是子女对他们的关心不够。父母来到城市与他们一起生活,是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投身于工作,而不至于工作家庭两头忙。所以家务事全都有老人承担,还要出门送孙子孙女上学,去菜市场买菜,去商场购置家用物资等。虽然不适应却也不得不去做,而子女在这方面很少能给他们照顾,他们的一些需求也因为不想给子女添麻烦而得不到满足。子女忙于工作,也无暇顾及老人的需求。

  其次是邻里关系冷淡。现代都市社会邻里关系非常冷淡,即使住在同一层楼,也可能出现“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形。不仅邻里之间关系疏远,当地人可能会形成小团体而排斥外来人口,这样就会使老漂族们更难融入当地生活,也更难化解心中的不适感。

  (二)正式支持方面

  首先,漂族老人们所在的社区未能给与他们足够的关心。作为外来人口的老漂族们来到都市社区,社区居委会应给与关心和慰问,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存在的问题,以让他们能更快融入该社区,打造更加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而现实情况却是,有些社区不仅不闻不问,甚至加入了排斥外来人口的队伍。再加上漂族老人也没有形成有问题找社区的意识,故而形成双方“不理不睬”的状况。   其次,社会在政策方面未形成针对外来人口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老年人难以随子女自由进行户籍迁移,所以漂族老人群体目前均为“人户分离”状态。因为没有当地户籍,漂族老人不能像当地老人一样享受到老年人优惠政策待遇。同时由于受户籍制度的限制,老年人无法享受到新城市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销等,尤其是看病贵成了漂族老人面临的巨大问题,这些都加剧了外来老人对所在城市的抵触心理。

  四、相关对策建议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大,漂族老人在流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关注漂族老人,帮助他们解决异乡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已成当务之急。老漂族是一个等待关爱的群体,不论是子女的陪伴和关心,或者政策的调整和落实,以及周围人群的善意和接待,都会让这些老人漂得更幸福些。

  (一)子女应多给与老人关心和陪伴

  老漂族的内心可能是非常敏感脆弱的,虽然他们为了子女的家庭付出很多,但是老人可能会因为子女的某一句话受到伤害。所以子女的陪伴很重要,但是陪伴的质量比陪伴的数量更重要,陪老人旅游、购物、逛街固然重要,但是一次倾心深入的交谈比这些更能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定期了解和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给老人一个倾诉的出口。子女深入理解父母的需要,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孝敬”父母。

  对于分居两地的漂族老人,子女应该鼓励他们与老伴儿多通电话常联系,或者有条件的,可以让双方生活在一起,或者定期把一方接来或把一方送回老家探亲,给他们放松的时间。老夫妻们互相说说心里话、互相开导其实比孩子们的劝说有用得多,而且让他们彼此知道彼此的情况,也能放心很多。同时子女更应该帮助老人与同社区的其他老人相识,请一些热心开朗的邻家父母来家里做客,帮父母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走出封闭的小天地。

  (二)社区应积极帮助外来人群找到归属感

  虽然老漂族属于外来人口,但既然来到这个社区,生活在这里,也是社区的一份子,社区应给与他们关心和帮助,让他们在异乡也能找到归属感,安享晚年。社区居委会可以主动关心漂到此地的外来人群,帮助他们熟悉社区及周围环境,主动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例如,社区可以举办外来老人联谊会,为漂族老人提供认识熟悉的平台,举办兴趣小组,让老人们在空闲的时间里有事情可以打发时间,而不用独自一人在家承受孤独。

  社区是解决老漂族们情感问题的重要力量,只有社区发挥好其应有的功能,让外来的漂族老人们在社区活跃起来,让当地人与外地人在社区团结起来,老漂族们才能找到自身存在的归属感,融入城市生活,安享晚年。

  (三)社会以及政府在政策方面应给他们提供方便

  社会应该更关心这一群体,在医疗、社会保障方面尽快建立相关体制机制,在社区工作、公共服务、社会救助和医疗卫生方面为这些离家在外的老人们提供更多方便。

  2012年3月,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2015年全面实现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初步实现跨省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网站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要求相关部门大力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并探索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这些政策的实施能对外来人口的异地生活提供极大的保障。

  不仅是在医疗方面,在其他方面也应关注到外来老人的需求,不能因为他们是外来人口,而让他们失去了本该享受的权利。因此,帮助外来老人融入陌生的城市,也是一项长远的社会工程,比如公交卡、城市养老设施等,不管老人有没有本地户籍,都应该保障其最基本的权益。再比如其生活中遇到的语言、饮食、医疗等问题,都有待通过社会力量加以协调解决。让老漂族也能体会到来自新家的温暖和关怀,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四)老漂族们自身也应积极主动融入生活的城市

  老漂族们应主动与孩子沟通交流,很多老人不快乐的原因其实和孩子有关。新环境的不适应再加上与孩子缺乏沟通,教育第三代的理念不同、婆媳矛盾等等这些都是老漂族们面临的实际问题。许多老人选择憋在心里不说,这样会加深矛盾,造成心理不快,把烦恼和实际感受说出来,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能够解决不少问题。

  同时还应主动融入周边环境培养自身兴趣,以排遣寂寞时光。漂族老人们来到一个地方并不是马上就离开,而是要住上很长一段时间,如果自身不主动去融入当地生活,自己的生活会更加不适和寂寞。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是老漂族们排遣寂寞,寄托精神的最好方式。现在不少社区都开办起了老年书画班、舞蹈班、摄影班等等,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学习,在日常空闲时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生活会大不相同。

  总之,在各方共同努力的前提下,漂族老人们要发挥主动性,主动融入所在地的生活,跟上节奏,热心参与社区居委会的各种活动,热衷于与周围的年龄相仿的老邻居们一起买菜、聊天、锻炼、串门,逐渐形成自己的一个新的朋友圈子,这样才能在异乡找到归属感,才不至于产生独孤的情绪,才能漂得更幸福。

“老漂族”的社会支持系统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支持 支持 社会 系统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