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试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论文

试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06

试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14年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同师生见面,共同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并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问候,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敬意。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过程中参加了师生座谈会,在听取师生发言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着重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四点希望。他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习总书记从党和国家的事业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人类社会文明的历史维度、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厚度、从纵观世界与时代发展的宽度,纵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内涵与时代意蕴,是我们学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习总书记对青年学生提出的四点希望饱含深情、意味深长,既是青年学生走好人生道路的指明灯,更是激励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宏伟事业的号角。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高校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启发青年学生积极思考,自觉践行,奋发有为,努力成才,报效祖国的必然要求。

  一、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理解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必须要厘清几个概念,比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价值观?什么是核心价值观?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什么联系?

  价值概念被广泛运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内涵极为丰富。哲学上的价值是指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价值,体现在经济领域,就是某项活动是否具有效益;在政治领域,就是某种政权组织形式是否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志,能否受到民众的支持;在精神生活领域,就是某种信仰或信念能否给人以精神支撑和精神引导;放在艺术领域,就是某件艺术品能否给人带来美的感受。

  价值观,是指关于价值的特殊观念系统,是人们在处理普遍价值问题上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其特有的形式是人们头脑中有关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系统。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是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之间的一种观念体现,是人们判断好坏的标准和为人处事的指南,是社会文化的精神所在,是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根源。

  价值观多种多样,当然也就有正误之分、高下之别。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实践和认识活动中,也必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而“核心价值观”就是在这一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和引领地位的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流价值取向,支配和影响其他价值观念,是构成社会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是整个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和文化规范力量。就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所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任何社会都需要核心价值观作为共同导向。社会性质不同,核心价值观必然不同。社会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资本主义国家有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所以,在“核心价值观”前面有“社会主义”的限定。也就是说,我们倡导的,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而不是其他主义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紧密关联,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不仅包括经济方面,还包括精神的强大、文化的复兴等。且复兴需要多方面动力,尤其离不开精神感召力、文化助推力。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动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中的24个字,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这一简明概括,既是一种升华,也便于传播践行,凝聚社会共识。

  虽然说,“三个倡导”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的价值要求,但他们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依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地反映了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的内在联系,蕴含着促进国家、集体和个体利益辩证统一的价值原则。这简单的24个字,具有丰富的内涵,将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富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要求,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在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条件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核心理念,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引领现代文明走向的人类共同价值准则和理想社会目标,更是我们党和国家奉为圭臬的核心价值理念。它不仅充分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优秀思想成果,而且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价值观,也是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作为一位公民做人的基本修养。爱国是一种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调节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敬业是一种精神,就是要求每位工作者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诚信是一种美德,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友善是一种道德规范,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又深深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吸取了人类文明的成果,是引领公民成长进步的旗帜和道德修炼的指针。在正如习总书记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准确把握,自觉践行。   二、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史和现实表明,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甚至越是在危机困难的时候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这个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思想领域日趋元多、多样、多变,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观念交相杂陈,不同价值取向同时并存,所有这些表现出来的是具体利益之争、观念之争,但折射出来的是价值观的分歧。没有一个有效发挥统摄作用的核心价值观,把人们的思想意志凝聚起来,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大国,将是不可想象的。提出“三个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创造人民幸福安康的必然选择。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时,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此后在多种场合加以深入阐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中华儿女的共识,承载着亿万人民的百年祈盼。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习总书记也讲,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离这个目标越近,但任务会越来越艰巨,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否则将前功尽弃。前行的动力来自何处?奋发的精神源自何处?必须有能凝聚全社会力量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支撑,我们才能汇聚起中国力量,发扬中国精神,走好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目光投向青年。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如何,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如何,关系到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实现,关系到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同时,青年总是开社会风气之先,是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和风向标。就如习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只有将一代代青年的价值观培育好,一代代青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好,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我们的国家才会有未来,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才会实现。

  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用“扣扣子”的生动比喻,阐述了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非常引人深思。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鼓舞下,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同学们理想信念坚定,充分信赖党中央,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热爱祖国、志向远大,对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有着美好憧憬。接触新事物多、信息面广,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参与意识强,对自我发展有更多的期待。担当意识强,有社会责任感,乐于参与公益活动,乐于向社会和他人奉献爱心,弘扬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就像习总书记评价,“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但是也应看到,由于市场经济中不规则行为的负面影响、社会矛盾的凸显、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袭、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隐藏在网络文化中不良信息的侵蚀,理想迷茫、信仰缺失、价值扭曲、道德滑坡等不良倾向已经在某些大学生中显现。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发生错裂,表现出明显的知行“二重性”,成为认知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甚至道德修养滑坡,严重的还发生了犯罪行为。这些现象的产生无不是价值观的错位。发生的一些校园悲剧也令我们师者非常痛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也将会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在投身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育人的工作统领。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个环节,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要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认同

  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做好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不能就理论讲理论,做好教学内容与历史、现实的有机结合。要把教学内容同历史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置于历史空间的宏大视野中,把握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要把教学内容同生动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和观点,深刻诠释复杂的社会生活,增强理论的说服力。要把教学内容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思想文化发展结合起来,反映时代的发展要求。要把教学内容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有的放矢。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增强教学内容的感召力,引起学生共鸣,使他们既从理论逻辑上的认同,还要从内心情感上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和专业课程,都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责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施以影响,予以正确的引导。

  (二)要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推进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这也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对学生的课程实践教学、专业认知实践、实习实训、毕业实训等各类实践教学过程的指导,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增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敬业精神,增强法治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组织军事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风斗、吃苦耐劳的作风。要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倡导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勤工助学、科技发明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体察世情社情民情,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感情,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感受劳动人民的火热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丰盈爱国主义情怀。   (三)要发挥大学文化的育人作用,增强润物无声的效果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一定的文化之中的核心价值观则是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一个民族的根本之根本。社会主义文化是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母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高层次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本,是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精神和灵魂的体现。高品质的大学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对提高学校的社会地位、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展示学校的精神风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要注重精神文化的塑造,要用先进的、科学理念指导办学定位,凝练大学精神。要注重物质文化的塑造,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要注重制度文化的塑造,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制度规范。要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通过组织开展品位高雅、格调清晰、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也受到教育、得到陶冶。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大学生在丰厚的祖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丰富情怀、陶冶情操。要抓住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节庆日等契机,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校园内唱响祖国好、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时代主旋律。

  (四)要建立多样化的传播机制,营造浓厚的环境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要在多元思想观念中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就要进行广泛的传播。高校要建立多元化的传播机制,营造时时、处处、人人培育的良好氛围。要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进行传播。要利用校报、宣传栏、文化墙等传统宣传媒介,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网、QQ群、微博、微博客、微信等网络新媒体进行传播。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公共微信平台、移动终端信息推动等新手段进行传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内容与大学生校园生活紧密结合,创作成生动活泼的校园文艺作品,努力打造成校园文化活动精品,在潜移默化中传播。高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尤其要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高校教师要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表率,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为大学生树立榜样。

试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论文搜索
关键字:价值观 社会主义 主义 核心 价值 大学生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