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实意义论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06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阐释,对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如:

  爱国主义思想:中华民族自古就具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纵观中国历史,爱国主义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之中。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淹的“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体现了中华儿女爱国忧国,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精神。

  崇高的价值追求:诸如“天人合一”、“内圣外王”的精神境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价值追求,“天下为公”、“大同之世”的社会理想等等,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生活经验、生存智慧,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包含着中华民族最强大的精神基因。

  激励个人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内容:自强不息的思想,从中华民族产生之时就已产生,其最早的理论代表作当推《周易》。《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为曾经在黑暗中的中国人点亮一盏明灯。中国古人崇拜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体现了坚忍不拔、奋斗不息的精神。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李白有云:“天生我才必有用”等。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才可以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使讲授的内容能够真正被学生认可接受并入脑入心,这是因为大学生血液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脉,这种血缘的遗传使大学生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本能的亲切和好感,接受度和理解度都会提高。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有效增强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人文底蕴

  从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来看,多数尚未形成在教学过程中传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完善机制,没有形成与中学传统文化教育有效衔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必修课和形势与政策课,一般老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时,很少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较少考虑到学生在中学时所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在教学案例中鲜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造成了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明显缺失,这样的思想政治课必然会缺乏应有的人文底蕴,更谈不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人文底蕴。在理论教学中应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设立道德修养与“孝”文化,中国古代法家文化等专题,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设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引用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名言典故案例;在实践教学中开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相关的主题活动,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情景剧表演、主题展示等,组织学生参观古文化遗址,观看传统文化主题展览、访问民间艺人等。通过让学生身临其境亲历亲为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产生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自豪感,使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加系统,更加深入,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9月26日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否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其关键环节在于能否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使其在自身内容的建构上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不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结和概括。如: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把我国古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的思想提升到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使之成为概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灵魂,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事物内部的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与时俱进的思想。“与时俱进”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的“与时偕行”、“与时推移”等,1910年初,蔡元培撰写《中国理论学史》把散见于中国古书中的“与时偕行”、“与时俱化”、“与时俱新”等激励人的说法概括综合为“与时俱进”。   和谐社会的思想。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许多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如:孔子“和为贵”的思想;《礼记.礼运》中描绘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矜寡孤独废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孙中山的“天下为公”。

  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是随着我国现代化迅速发展应运产生的,是为生产一线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因此有人狭隘地认为,高职教育是“技术教育”,人文教育在有的高职院校被严重淡化。缺乏人文精神,仅凭知识和技能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也不可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会造成高职大学生存在很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由理想与现实的差异而导致的失落感、由人际关系的变迁与重构而导致的孤独感、由目标缺乏及学习、就业预期压力而导致的迷茫感等。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发挥积极地促进作用,如:

  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明德”、“亲(新)民”、“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优秀传统道德培养学生修身养性、静心读书,调整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

  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的检视自我的方法,对大学生发生问题常归因于外部,常有失落感、爱钻牛角尖的不健康心理的调节具有积极意义。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盖其不能” 等古人面对挫折的积极心态,引导心理防御能力差,调试能力弱的大学生培养面对挫折的良好心态。

  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际关系中的“以和为美”,在与人相处时秉持“仁”的思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引导高职大学生解决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使之在和同学、室友及师长相处过程中,坚持相互间既要支持、照顾、帮助、相互间又要谦让、谅解、妥协的原则,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责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感染力、影响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做出贡献。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论文搜索
关键字:政治课 高职 传统文化 中国 院校 意义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