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人性批判:电影《无人区》的美学突破论文

人性批判:电影《无人区》的美学突破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08

人性批判:电影《无人区》的美学突破

  “这是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发生在一个鸟不生蛋的地方。有两只猴,在摘桃的时候,为了不被老虎吃掉决定合作。有一只先上树吃桃,另外一只负责放哨。吃桃的留一半给放哨的,而放哨的,不能擅自离开。这样两只猴子不能只想着自己。于是,俩猴,变成了猴群;猴群,变成了人群。”电影《无人区》开篇便引用了一个有关动物的故事,让观众的注意力投向“动物”。在五百里荒漠戈壁中虚构了一个绝境,在这个绝境中探讨人的本性、现代社会的本性,以车和公路作为人唯一的寄托,以枪支与法律作为现代社会的代表,在一个蛮荒之地接受挑战。整部电影围绕着价格不菲的鹰隼开展活动,来自文明社会的律师潘肖于生存在“无人区”的求生者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殊死搏斗,一步一步拨开人性在利益诱惑之下的丑恶,但也就是在这兽性恐吓下的环境中,人性中的可贵之处才被大放异彩地体现出来。

  一、荒诞人性的无人区

  《无人区》中的“人”从表象上讲是客观存在的人类,无人区定位在人烟稀少的西部;但从本质上讲,“人”更多的指向“人性”,无人区就是脱离了城市文明、法律道德、充斥着暴力因素与野蛮气息的原始之地。动物的本能是求生和求食,潘肖在踏上无人区之后开始像动物一样的“求生”。导演宁浩经常在电影中展现人性、批判人性,这一特点在《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黄金大劫案》中均可发现。本部电影与这些电影相比,少了直观的幽默和喜感,多了紧张的刺激和暴力,但“人性”依旧是他想要展现的重点与中心。《无人区》不求叙事宏大,不求画面奢华,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对其进行人性的挖掘和拷问,事件的主角是个来自文明社会、小有成就的律师。在他背弃法律来到无人区之后,发现这里远离了城市的规则。

  潘肖自居为“著名律师”,熟练掌握着人类在文明社会所制定的法律规则,但到了无人区,他的世界观颠覆了,想要活,他就要引发动物的“求生”本能,而不是再遵守所谓的准则。作为律师为隼贩子辩护、面对不文明的吐痰的反感、报警求助……这些习惯给他贴上了文明人的标签,但是在无人区,不讲生活,只求生存。原始而粗糙的风沙、隔壁、枯树都在昭示着这个是残酷的世界,残酷到暴露出原始的人性。

  影片开始,潘肖车坏了被迫坐上马车,他迟疑了许久,马车里,孩子穿着彩色的衣服与“城市人”冷漠的脸色形成强烈对比,孩子斜眼看着“城市人”并不怀好意地用瓜子壳吐向他,流露出一丝对陌生人的不满,这也许就暗示“城市人”来无人区注定是要受排挤的。被卡车堵路、无奈超车却被司机羞辱、黑店里无厘头的捆绑消费……让“城市人”几近崩溃,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人生经历中,一点点的脱下“人皮”,这就是旁白中所讲“关于动物的故事”。

  从审美效果上讲,荒诞比黑色幽默更能令人产生深思,其现实性更强,寓意更深。导演将无人区设定在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广袤西部,原生态的展现“两只猴子”的寓言,并指出“人与猴子最大的区别就是人能够使用火”来铺垫情节,最终带领观众走向他所营造的“人性批判”。在创作手法上,荒诞的场景也不时出现在大屏幕上,导演宁浩采用了一种类似于“昆汀式”的暴力法来表现暴力场面,将暴力情节毫无征兆的跳出来并冲向观众,立体的展现了“无人区”的可怕和不可预测。

  二、兽性恐吓下的人性尊严

  捆绑交易、猎杀动物、虚高物价……充斥着“兽性”的无人区让潘肖这样一个“文明人”感到无助、不安甚至是恐惧。文明世界的最大特点是遵守已经建设完备的法律和规则,人在行为活动中遵守这个准则,主动接受制度的约束,营造出一个相对公平、拥有人权的社会。但在充满“兽性”、只求生存的无人区里,这是一个动物的社会,弱肉强食,纵使潘肖是个熟知法律的律师。经管遭遇不顺,潘肖还是惦记着新书发布会以及名利。黄渤饰演的杀手,主观想杀死潘肖,但意外被潘肖撞晕以为其已死,熟知法律却心存名利的潘肖想尽办法毁尸灭迹,走出无人区就可以成功洗白。带着这样的动机,潘肖想尽各种办法,但是却遇到捆绑销售、偶遇妓女、焚烧未遂、打火机丢失等一连串的事件,直到杀手的醒来。杀手的苏醒和隼贩子的出现成为了影片的重要转折点。

  在无人区这片土地上,有枪的人成为了霸主,就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生存法则的主宰。电影荒芜、苍凉的环境背景让人感觉不到生机,甚至是产生压迫感,而潘肖在无人区的遭遇则让人感到无奈和窒息,杀手和隼贩子的蛮横冷血则让人感受到原始的暴力与野蛮,潘肖对此毫无还手之力。当满嘴假话、没有人生自由的妓女在加油站出现,似乎情节慢慢开展转变。妓女被杀手逼迫用打火机点了满身汽油的潘肖,但来自文明社会的她冒着危险做出抵抗,这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也是曾经受到人性道德教育的结果,妓女的人性光辉慢慢发亮。潘肖和妓女就像被投放在动物世界里的人类一样,在恐惧和胁迫面前,潘肖拿出自己的银行卡,妓女拿出自己偷偷存下的积蓄,潘肖以“朋友”的身份祈求杀手放过妓女,此刻,潘肖卸下了自己所谓的“优越感”和“架子”,这是文明人在兽性恐吓下流露的人性尊严。

  电影中的高潮时刻,人性的光明面与黑暗面展开了正面的对抗,从最初的垂死挣扎到势均力敌,再到最后的近乎同归于尽。尾声时刻,潘肖开的卡车烧毁,买卖隼的人民币在无人区漫天飞舞,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观众难忘与深思,也象征着“利益”法则被“人性”法则所击溃。妓女成为最后一个幸存者,在经历了这场浩劫之后,她回归自由来到城市寻求新的出路,面对新的生活,她选择坦诚面对,在文明世界的宽容法则下,人性总会得到救赎,给予鲜活的人物再次重生的机会。

人性批判:电影《无人区》的美学突破

论文搜索
关键字:无人区 美学 批判 人性 无人 突破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