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干预论文

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干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24

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干预

  一、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而外来务工人员入城带来的是流动青少年的产生。长期迁徙流动的生活和城乡差距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严重影响,使其在家庭生活、早期教育、同伴交往以及城市融入等方面出现诸多问题,犯罪行为频发。据相关数据显示,2004―2006年浙江省看守所在押犯罪嫌疑人中,青少年人数分别为49724人、52458人、50062人,其中流动青少年所占比例分别为77.34%、77.67%、80.22%。可以说,流动青少年犯罪已然成为社会性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以典型的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区浙江省杭州市乔司地区为例,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地流动青少年的犯罪预防进行实地考察。结果显示,59.5%的流动青少年表示在当地生活存在适应性困难,时常受到当地人的歧视。76.3%的流动青少年对违法犯罪的相关法律并不了解。13.7%的流动青少年曾有过或大或小的犯罪经历。而对于犯罪的青少年而言,多以团伙犯罪为主,其中不乏一些单纯为了兄弟义气而犯罪的案例。

  二、研究目的

  流动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相关专家也提出不少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而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应用型社会学科,在解决此类问题中能起到别的学科难以达到的效果。一般的法律学,犯罪学,心理学等学科从立法司法,学校,社区,家庭,心理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都是“自上而下”的灌输式。而社会工作主要从其本身出发,运用个案,小组,社区三大方法,则可以起到矫正和预防的效果。本文立足于此,从根源上预防恶性事件发生,帮助流动青少年更好成长,解决社会难题。

  三、成因分析

  3.1家庭支持系统缺失

  家庭作为由家庭成员所形成的互动网络,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相互分享情绪和情感体验。而作为流动家庭,忙于生计的外来务工者很少有时间与子女进行沟通。其次,文化水平较低的他们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也多以打骂为主,缺少专业的指导。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子女,家庭意识淡薄,支持系统薄弱,为后续犯罪埋下伏笔。

  3.2学校教育不公

  流动青少年常因户籍,学费等原因,只能就读民工子弟学校。此类学校基础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打架斗殴事件频发。据相关资料显示,犯罪的流动青少年中,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占有62.9%。学校可以说是提供给青少年知识和社会支持的一大重要屏障。然而,应试教育下的学校却并没有将重心放在道德教育,行为引导等方面。许多流动青少年甚至是在学校里结识不良人群,辍学游荡,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

  3.3社会边缘化

  由于家庭条件不足,流动青少年常出现自卑敏感的性格特征。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乡差距在加重流动青少年心理落差的同时,也让他们遭受来自城市人的歧视嘲讽。处于社会边缘化的流动青少年在受到种种不公待遇时,缺少正确引导,极易在冲动报复心理下采取不正当的做法,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社会工作专业介入

  4.1微观社会工作

  4.1.1个案工作。个案工作在遵循着尊重个体,承认人的价值和独特性的基本理念下,通过动用资源的方式,帮助感受到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同时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工作案主常拥有偏低的自我概念,缺少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面支持,需要社工为其提供心理情绪辅导,同时帮其构建支持系统。行为修正模式以案主的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探讨其不良行为产生的外部条件、机制以及具体发展过程,以便指导案主调整或者矫正不良行为,更好地适应环境。针对犯罪流动青少年,应着重采取自我管理的方法。在全面认识自己犯罪行为后,社工帮助案主制定详细的改变计划,并且让案主积极参与整个变化过程,对自身行为变化负责。通过制定目标、测定目标行为、改变环境因素、取得有效结果,并区分行为结果,组织强化匹配、巩固收获,建立有效的评估反馈系统的完善体系,可帮助犯罪流动青少年制定控制情绪冲动的行为管理,内化行为改变,促使其更好的自我发展。

  4.1.2小组工作。小组工作即是在社工的带领下,通过组员间的相互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激发潜能,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提升他们的社会功能性。流动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团伙犯罪。而小组工作亦是利用组员之间的沟通支持,为拥有相同经历的组员提供抒发情绪的平台,并且通过他人的经验教训促进自我成长发展,最后形成互助支持小组。针对这类小组,可运用社会目标模式,将拥有犯罪意向以及已经犯罪的流动青少年聚集起来,并着重培养其归属感,达成康复、社会化以及预防的功能。期间,通过小游戏养成优势视角的好习惯;通过经历分享对其他组员形成告诫警惕;通过情境模拟实现自我能力提升。对于已经犯罪的流动青少年起到康复治疗,对有犯罪倾向的青少年起到预防矫治的作用。

  4.2宏观社会工作

  4.2.1社区工作。除却受众面较小的微观社会工作,社区工作是居民政府和有关的社会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宏观层面工作。在走访调研中,我们亦深入乔司当地政府,了解了社区工作的开展情况。当地流动人口犯罪率不断上升,且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治安问题日益凸显。治疗并预防流动青少年犯罪刻不容缓。鉴于地方优惠政策明显,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对政府的信任度并不高,这也加重了政府治理的难度。而专业社会组织的介入以第三方的身份进入,在社区内开展针对性活动,对城乡居民保持一致性。另一方面,社工利用社区当地资源,开展例如违法犯罪专题讲座,家庭关系和睦交流会,居民一家亲晚会等,分别从预防流动青少年犯罪,改善流动家庭关系,促进当地居民与流动家庭的相处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不仅调动起了社区居民参与热情,缓和了邻里矛盾,促进了流动青少年城市融入,更是预防了社会犯罪问题的产生,保障了社区治安,促进了社会发展。

  五、总结反思

  通过本次针对浙江省杭州市乔司地区流动青少年犯罪的走访调研,笔者深入了解到此类社会问题的诱发原因以及背后的社会现实。对此,我们不应将犯罪的流动青少年视为问题者,而应以优势视角,完全尊重个体,积极发掘其自身优势和周边资源,在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时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而社会工作就是这样一门系统科学的应用型学科,其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并结合个案、小组、社区三大工作方法,大大弥补其他学科带来的不足,从根本上服务案主,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干预

论文搜索
关键字:青少 社会工作 青少年 流动 犯罪 社会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