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理论及其改革路径分析论文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理论及其改革路径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5-10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理论及其改革路径分析

  高等教育市场化作为20世纪末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改革趋势,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也逐步向市场化这一潮流迈进,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尚未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化。因此,理性地分析高等教育市场化相关理论、客观地面对市场化所引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的探索出适合中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路径。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由来及其概念界定

  近年来,高等教育市场化概念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对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的一种体现,即是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乃至“普及化”的一种反映。在高等教育精英化发展阶段,由于接受高等教育人群的学生较少,高等教育供给量较小,因此大众很难感受到高等教育与市场之间的联系;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的供给量相应的增加,为了完善高等教育的管理以及供求的平衡,与市场相关的产业、产品等概念在高等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

  关于高等教育市场化这一概念,各学者及相关教育组织表述各异。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给高等教育市场化做出的定义是:“把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中,使高等教育运营至少具有如下一个显著的市场特征:竞争、选择、价格、分散决策、金钱刺激等。”汉斯?沃森斯塔则认为,“高等教育市场化是高等教育走向分权化、增强竞争性和引入经营方法的一种趋势”。而本文所说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主要是指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将原来的政府主导高等教育,改为高校、政府、社会共同协调管理,将原来的国家掌控高等教育大权,下放到各高等教育机构,以便有效实现课程设置的市场化、资金筹集的多元化、高等教育的竞争化、科研成果的社会化,从而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影响

  高等教育市场化作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产物,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促使高等教育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积极影响

  首先,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一方面促进了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弥补了单一的政府控制的一系列弊端,从而使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市场化控制下引入的竞争机制,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有效利用。

  其次,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课程和专业设置的多元化、社会化。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对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配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市场化大背景下,高校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提高社会声誉度,只能面向市场设置专业,并不断地对其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从而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

  第三,高等教育市场化能够促进高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一方面,高校可以借助与市场、企业的合作,如为企业推荐优秀人才、为市场提供科研成果等方式,获得企业的教育经费支持;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包括企业、私人、民间组织等办学主体的多元化,相应的也就带来了教育投资的多样化。

  最后,高等教育市场化极大地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市场化竞争机制的不断引入,各高校可以通过市场传递的相关信息来准确的判断并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而使各色优秀人才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人才输出的质量也相应地得到了普遍提高。

  (二)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消级影响

  首先,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存在教学质量下降等隐患,易导致高等教育目的的偏离。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盛行,高校办学主体也日益多元化,而这种多元化主体背景下隐藏的各方利益,极易使高等教育沦为他们利益追逐的附属品,从而极大地降低高等教育的质量,从而导致高等教育日益商业化。

  其次,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容易使高校课程设置趋向不合理。高校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场所,承担着培育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但是,过度的市场化容易使课程的设置和分布严重失调,只面向“热门”专业培养人才,而对于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基础课程则逐渐被忽略,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丧失了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

  最后,市场信息的短期性与高等教育滞后性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市场信息具有变动性、短期性的特点,而相应的高等教育则具有明显的长期性、滞后性,二者之间的这种矛盾就决定了如果高校一味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人才,则不仅不会满足社会对相应领域人才的需求,而且还会丧失高等教育对主流文化、基础文化的传播与颂扬。

  综上,简单地反对市场化,或者完全地支持市场化,都是不恰当的,我们不仅应该看到市场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应该充分认识到其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在利用市场机制优越性的同时,积极地探索科学有效地方法,以规避市场的缺陷。

  三、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改革路径

  市场化在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促使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但高等教育市场化作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要想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因此,积极探索新方法,使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在合理限度内发挥其优越性,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谋得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办学理念市场化

  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地确定自身的战略定位,在“固本”的基础上求得创新。即高校应该在立足于优秀的基础文化的同时,以需求为导向,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高校应该树立市场化的高等教育改革理念,在改革过程中积极促成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但是由于市场本身的不稳定性,完全的市场化无疑会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风险,因此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地寻求高校自主、政府调控、市场调节三者之间的平衡点,并探索出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佳组合,从而弥补市场的不足。   (二)经费筹集多元化

  高校经费的筹集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提,需要社会、政府、高校的共同努力,而改变过去的单一性筹资机制,实行多元化、多渠道的筹集经费,是高等教育谋求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来看,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国际教育服务合作等方式,争取社会、企业、个人资助,并积极构建三者联动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另一方面,我国还可以通过发放教育税、教育股票、教育发展专项基金、教育债券等形式进行教育经费的筹集。

  (三)办学主体多样化

  就高校而言,我国应该积极调整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适度的下放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高校的教学自主权、招生自主权、人员管理及分配自主权、经费自主权等,从而促进各高校的特色化、个性化发展,以满足社会对多层次、多样化优秀人才的需求,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就各级政府机构而言,积极探索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二者合作、共建的方式,促进中央教育权的进一步下移,形成中央、地方政府两级管理、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就社会而言,高校应通过设立合作基金、加速科研成果在企业的投放、为企业培养定向、专项人才等形式,积极的建立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以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共赢。

  政府要想为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就要积极地促进自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化。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高等教育市场机制、制定高等教育长远规划和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等的方式,实现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从整体上监督高校的办学质量,为高校创设宏观的政策保护环境,并利用经济杠杆的导向作用对高等教育进行间接管理,逐步实现由原来的高校与政府间的控制关系向服务、契约关系转变。

  (五)高校管理制度化

  就高校而言,政府应该为高校的发展提供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从而促进高校不断革新现有的高等教育管理机制,最终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大学制度。就市场而言,在教育要素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促进各高校间、高校内部各力量间的竞争,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对于高校内部的高效率管理,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政府方面,应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高等教育监控和规范机制,从而从宏观上掌控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弥补市场化管理、高校自主化管理的缺陷。

  总之,在当今的社会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高等教育要想在市场化过程中谋得发展,就必须在充分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调节好政府、市场、高校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市场化稳固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理论及其改革路径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国 高等教育 路径 高等 及其 理论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