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效益导向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分析论文

效益导向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5-29

效益导向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随着高校规模及学生数量的日益增多,高校的固定资产在数量、结构、来源等方面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目前,多数高校领导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扩招、科研、教学等工作上,并未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滞后的情况。高校资产管理中的问题,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合理运用系统信息,真正管理好固定资产,确保固定资产发挥最大的是使用效能。高校必须快速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收获最佳的办学效益。文中基于效益为导向,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使用效益低、资源闲置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不断探索采用高效的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最终达到科学化管理固定资产的目的。

  1.高校强化固定资产的分类

  校固有资产就是说在法律上认可的为国家所有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不同固定资产的总称。高校固定资产包含: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价在500-800元以上的设备;实际使用中可以保持物体的原有形态,单价虽然不到500或800元,但使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同类资产;高校的土地、房屋、图书等;上级部门制定的可作为固定资产的特殊物质。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形式:非经营性资产:是指高校为实现教学、科研任务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经营性资产:是指高校为缓解经费不足或加大学校收入创办的校办企业或从事经营活动占用的固定资产;资源性资产:是指高校固定的土地、河流等自然资源。现阶段,高校获取固定资产的资金渠道不断增多,投资方式也更加灵活,除去国家拨款的经费来源外,主要表现在贷款、学费中。近年来,高校用在校舍、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上的投入,主要借助贷款资金。这表现出高校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但因高校未设置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导致高校购买、使用、管理固定资产等方面出现混乱的情况,严重影响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效果,因此,强化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尤为重要。

  2.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高校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

  高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在购置和使用中出现长期闲置、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并存在必须使用却没有相应的固定资产可供使用的情况,这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不高的重要表现。例如:某些学校没有进行实际的调查和论证,去购买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后才发现实际并不需要或压根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操作,所以,这些高档设备只能放在实验室的角落成为摆设,导致设备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使用率低下。

  2.2固定资产购置不科学

  高校购置固定资产时,没有严格根据审批及监管制度实施,主要依照单位领导的主观喜好进行购置,出现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重复购置的固定资产,出现严重浪费的情况。同时,高校的固定资产缺乏共享意识,缺少共享意识主要表现在高校不同部门和单位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人有我有的情况。例如:日常工作中一个办公室有5、6个人,却配备五、六台打印机,几乎人手一台。打印机是基本的办公室设备, 随着网络打印机的投入使用,打印共享成为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因个人拥有意识、部门利益意识导致资源共享意识不足,从而出现最基本的打印共享都无法实现,严重浪费有限的教育经费。

  2.3固定资产未实现保值增值

  基于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应重视是否发挥经济效益。例如:某高校花费巨额购置了高端昂贵的仪器设备,因种种原因一直闲置不用,也舍不得给其他有需求的单位共享使用,导致购置的仪器设备一直存放,从而导致其经济效益不断流失。高校作为事业单位,经费的主要来源依靠国家拨款,使用公款购买的固定资产,使用者通常不考虑其使用成本和效益,因此缺乏有效的监督。

  2.4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总量逐步扩大,其构成也逐渐复杂,多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一直沿用传统的技术手段,也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固定资产快速膨胀的需求,这也落后高校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多数高校资产管理者多数是由其他岗位转业过来,为制定严格的培训,这严重制约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现阶段,多数高校并没有创建专一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或并未保障资产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及操作性。对各个资产管理环节进行管理,有关制度的缺失导致学校固定资产无法得以有效保护,进而致使固定资产不断损毁或流失。

  3.以效益为导向强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3.1创建固定资产共享机制

  高校想要有效管理固定资产,高校领导应认识到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把固定资产管理当作提升学校办学效益和强化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提升高校领导的管理意识。高校办学成本不断提升,在内部管理中控制办学成本成为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确保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高校固定资产存在重复购置、浪费资源的情况,背离了节约办学成本的要求,严重影响高校更好的发展。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创建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共享机制,确保学校实现统一管理、规划的效果。高校可以为功能完善的仪器设备和实验资源建立共享平台,有效解决高校仪器设备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共享平台,可以合理配置闲置的固定资产,从注重高校办学社会效益的视角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例如:多数理论研究的学科因其成绩的展现必须长期积累,常常出现经费不足,但基础研究成果如果成功,会对整个社会的效益带来广泛的影响。所以,创建固定资产共享机制,把实验资源通过共享平台合理配置给传统基础学科,从而确保高校的固定资产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   3.2完善固定资产采购制度

  降低固定资产的采购成本、合理控制成本支出,是提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高校购置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因人情因素、利益驱动等方面的干扰,致使采购价格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这是一种浪费公共财政的现象,严重者可能涉嫌违法行为。所以,在效益为导向的固定资产管理中要算好采购成本的花费,由源头上提升经济效益。想要保证采购成本的合理性,高校必须设置完善的固定资产采购制度,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规范固定资产采购的各个环节,确保在质量相同、技术性能相同、服务承诺相同的基础上实现成本最低化,提升高校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3定期清点盘查固定资产

  高校的固定资产种类较多、数量也多,从价值几百元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资产,是高校实施教学、科研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高校如何合理使用已有的固定资产,预防出现资产闲置,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必须重视的问题。高校应该创建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度,根据不同资产的使用特点,明确划分各个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把管理责任逐层落实下去,从而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感,达到固定资产协调统一管理体系。同时,高校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盘查,包括固定资产的明细账目、总账、有无损耗情况进行核对,这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工作,为更好地管理固定资产具有重要作用。只有日常的管理工作做到位,才能准确知晓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监督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合理。如果出现低效益使用的情况要立即给予纠正,从而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3.4推行资产有偿使用制度

  高校应该不断探索新的资产管理道路,尝试改革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低、部门所有等情况,推行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的调控机制,改革过去的学校、部门、专业自我封闭的资源配置模式,依照学科、教学任务把比较接近的实验室展开分类、合并、处理,科学合理地调剂本校的闲置资产,创建跨学科、专业的实验室,确保已有的仪器设备得以充分运用,从而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可以运用经济手段,依照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推行资产有偿使用机制,确保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不断更新,实现写作共用、节省资金、降低资产重复购置、合理调剂余缺的目的。

  3.5采用现代化技术对资产进行管理

  高校必须依照资源共享、数据规范等要求,创建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平台,便于各部门之间传递数据,保障学校各个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实时查询资产使用、更新情况,达到动态监督固定资产的目的。同时,高校可以采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校园网等资源,创建固定资产调剂中心,对校内各个部门的闲置资产进行合理调剂,并对高校的固定资产进行整合,降低资产重复购置的情况,把购置的固定资产使用到所需的地方,达到缓解高校资金紧张的问题。

  4. 总结

  总之,高校固定资产是开展教学科研等工作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是评判高校内部管理工作水平及教学、科研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效益导向下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能有效克服固定资产利用率不高、重复购置等情况,促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效益导向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固定资产 导向 效益 固定 资产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