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去商品化、社会保障与国民储蓄论文

去商品化、社会保障与国民储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6-10

去商品化、社会保障与国民储蓄

  一、 引言

  福利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了多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例如从单一的筹资方式过渡到多支柱社会养老保障的筹资方式。这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支出之间的矛盾,实现了社会公平和效率。而在以往研究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文献中,有关社会保障对储蓄行为的研究一直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那么在福利保障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社会保障与国民储蓄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显然当前我国处于高储蓄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发展状态,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又使得我国未来社会养老保障基金将面临着巨大的支付压力,因此针对这些现实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保障与国民储蓄之间复杂的关系,从而为未来我国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保障政策提供重要的借鉴。

  二、 文献综述

  关于社会保障与储蓄行为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社会保障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研究表明社会保障会对居民储蓄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费尔德斯坦(Feldstein,1974)提出了替代效应和引致退休效应,他认为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取决于这两方面作用的大小,因此他利用美国二战后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社会保障会抑制居民储蓄。但另外的研究却对此产生质疑,例如雷蒙、雷斯罗伊(Leimer & Lesnoy, 1982)重新对费尔德斯坦定义的社会保障财富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社会保障反而会提高居民储蓄。另外,巴罗(Barro,1978)对此提出了中性理论,他认为社会保障对储蓄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我国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例如孙永勇(2005)通过对12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得出社会保障与国民储蓄存在负相关,但并不显著;而在国际间比较却发现社会保障对国民储蓄的影响为正,因此他认为社会保障对国民储蓄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而彭浩然和申曙光(2007)利用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他们的结论是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降低了居民的储蓄。虽然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国内大部分相关的研究都认为社会保障会抑制储蓄,但仍有学者的研究得出相反结论,例如谢文和吴庆田(2009)的研究则表明社会保障能提高居民储蓄的水平。

  从以往的文献来看,目前关于社会保障对储蓄问题的研究仍存在许多争议性地方,但需要注意的是,以往研究大都把研究视角放在社会保障支出或者参与覆盖面上,这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不同的福利国家中,福利支出往往在性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在在北欧国家,政府主张通过公共保障服务来实现全民保障计划,因此福利保障支出会明显体现在社保支出当中,而反观在北美福利国家,由于国家鼓励市场化的操作模式,政府会通过税收优惠来推动私人保障计划的开展,因而这些税收支出的减免并没有在社保支出中列示出来。因此为了能更为全面地考察社会保障对储蓄行为的影响,本文选取各国福利保障制度的去商品化程度作为研究视角,进一步考察社会保障对国民储蓄的影响是否会受到各国福利保障制度安排的影响,希望能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有效补充。

  三、 模型设定和数据描述

  1. 基本计量模型。为了考察在不同国家的福利体制下,社会保障对国民储蓄的影响是否依赖于去商品化程度,本文参考赖伟良(2010)做法,选用L.Scrugg 的Comparative Welfare Entilements Dataset 2(CWED2)所计算的综合指数(Generosity Index)作为去商品化指标加入到计量模型中,目的是通过该指数来衡量各国居民对政府福利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本文参考相关学者的做法,建立以下计量模型:

  savingt=?琢+?茁1ssrit+?茁2ssrit*decomit+?茁x■it+fi+?浊t+?灼it(1)

  在模型(1)中:saving代表国民储蓄占GDP比重,ssr代表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decom代表去商品化程度,进一步为了控制其他因素对估计结果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一组控制变量■,具体如下:

  (1)预期寿命(Explife):预期寿命往往反应了一个国家国民健康水平,一般来说,由于国民寿命的延长,居民整体的储蓄动机都增加,进而会带动储蓄率的上升。(Bloom et al. ,2003;Barro and Sala-i-Martin,2003)。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表征预期寿命对国民储蓄的影响,本文选取新生婴儿整体预期寿命作为控制变量;(2)实际经济发展水平(rgdp):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一方面:实际发展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从而影响公民的储蓄行为(孔杏,2015);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意味着科技技术的水平的提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经济行为。因此为了表征经济发展水平对国民储蓄的影响,本文选取实际gdp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3)人口老龄化程度(aging):人口老龄化对国民储蓄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能影响消费服务行业的需求,从而影响到老人自身的消费和储蓄行为(陈卫民,2014);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存在利他主义行为,因此年老的父母在对孩子的消费进行支出,并会以储蓄形式留给孩子财富。因此为了能表征老年人口对居民消费所带来的影响,本文选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作为控制变量。

  2. 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本文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数据库:世界银行(WB)、CWED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国际劳动组织(ILO)。表1显示了描述性统计结果。   四、 基本回归结果及稳健性检验

  从表2显示的结果来看,面板设定F检验拒绝了原假设,因此本文认为模型中不适合采用混合OLS估计;而从Hausman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原假设不成立,因此本文认为模型(1)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

  进一步看回归估计结果:从社会保障支出(ssr)的系数来看,模型(1)中的三种回归方法都显著为负,而且从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来看,社会保障支出对国民储蓄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从这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强制性的福利保障计划会导致整体储蓄水平的下降,因此社会保障支出对国民储蓄具有负面影响。

  本文对各国去商品化程度做进一步的考擦,因此将去商品化指数作为交叉项放进模型(1)中,用来考察去商品化程度是否影响社会保障对国民储蓄的影响。而从估计结果来看,交叉项系数(ssr*decom)显著为正,从该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去商品化程度会显著影响社会保障对国民储蓄的作用效果,在去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由于政府为大部分公民提供宽广的福利保障和就业培训计划,这些制度上的安排使得福利国家的公民完全依赖于政府的福利大厦,而对私人部门的服务业特别是私人休闲服务业的规模缩减到十分有限的地步(彭华民,2012),导致了边际消费倾向偏低,消费需求不足等情况。因此从这里看出:去商品化程度越高,居民越依赖于政府提供的各种保障性服务,因而会减少消费支出,从而提高了整体储蓄水平。

  进一步,本文对控制变量进行了考察,发现在固定效应模型中,3个控制变量的系数显著性都通过了相关检验,因此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模型(1)进行回归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进一步,本文考虑到基本回归模型(1)中可能会存在内生性等问题,为了避免这些因素对研究结果可能造成影响,本文采用了3种估计方法对基本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具体方法分别是:剔除极端值、考虑滞后效应和动态估计方法。从具体操作上看:(1)、剔除极端值的做法先对样本数据中1%以下和99%以上的分位数值进行极端值处理,然后再进一步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2)滞后效应的做法将模型(1)中所有的解释变量都替代为各自变量的滞后一期,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这种处理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当期其他解释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所带来的影响。(3)动态面板估计,本文对模型(1)的估计方法进行调整,采用纠偏LSDV估计方法进行回归,具体的估计结果见表3。需要说明的是,在动态面板的估计方法中,由于内生性问题会使得OLS估计结果产生向上偏差,而固定效应(FE)模型产生向下偏差,因此Bond等(2001)提出了一个经验法则:若系统GMM估计得出的滞后因变量系数比固定效应回归结果要大,而比OLS估计结果要小时,可以认为该估计结果有效,而且这一经验法则同样适用于纠偏LSDV估计。从估计结果来看,滞后一期因变量的系数都处于OLS和FE所估计的系数之间,因此本文认为动态面板估计结果有效。最后从整体上看,表3与表2中的基本回归模型结果相一致,因此本文认为基本回归模型所得到结论并没有受到内生性等问题的影响,因此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五、 结论及启示

  本文研究结果发现:社会保障对国民储蓄的作用效果会受到各国福利保障制度的具体制度安排影响。从发达国家的整体福利水平上看,社会保障支出会对国民储蓄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但社会保障对国民储蓄的影响程度依赖于各国福利制度的具体安排,在去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由于公民高度依赖于政府的公共服务型,消费型服务行业基本被缩减到最低程度,因而社会保障会提高国民储蓄水平。因此在去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社会保障会对国民储蓄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从实践意义上看,国民储蓄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而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着种种难题,如何处理好现实中“保民生”和“稳增长”之间的矛盾成为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中的急需突破的重点工程,一方面目前我国仍处于高储蓄率阶段,这种高储蓄现象进一步会抑制了居民整体的消费需求,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但另外一方面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仍处于“碎片化”阶段,许多服务性的劳动保障和就业安排都没有被考虑进来。因此对于我国而言,政府应在参考国外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一方面,政府应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和针对低收入特殊群体的保障力度,确保低收入对象能享受到应有的基本保障性服务安排;但另一方面,政府应着力提升市场管理者角色,在福利保障市场上,应借助市场化手段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例如开展各类商业保障模式,在职就业培训和商业养老模式,通过这些方式将有效地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为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去商品化、社会保障与国民储蓄

论文搜索
关键字:商品化 储蓄 社会保障 国民 保障 社会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