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农村贫困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索论文

农村贫困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6-10

农村贫困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索

  一、我国农村贫困基本现状

  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一直以来保持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发之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日千里,但是农村的贫困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约260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大约为2%,这是中国国家贫困线。而如果根据国际上每人每日支出不足一美元即为贫困人口的标准,按照世界银行最近的估计,目前中国约有1.35亿人还处在国际贫困线以下,相当于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这些贫困人口是中国今后要建设小康社会,达到总体小康水平的关键的人群。虽然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重视农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2011年11月,中央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人口众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落后,发展不均衡等,这都将会是长期存在的,贫困问题将是一直存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因此对于中国来说缓解和消除贫困这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是我们必须解决和面对的问题。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贫困的农村主要指的是西部农村地区,这也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障碍。西部农村贫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西部农村地区贫困范围广程度深,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物质贫困,还有精神的匮乏。首先,贫困范围广。据统计在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中,西部农村占据了大部分。其次,贫困程度深。贫困的西部农村地区主要是生存性的贫困。所谓生存性的贫困主要是指贫困的人口缺少生产的物质条件,更不用说再生产,他们难以维持简单的农作物生产。生活不能自足,最根本的温饱问题都不能有效解决。据统计现实我国现在有3000万左右的绝对贫困人口,西部地区就占了五成。最后,文化教育业发展滞后,导致西部地区总体人口素质低。教育事业的落后是当地人民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的主要原因。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低于全国各地,很多本应该在学校读书的孩子却早早的开始步入社会。有的甚至已经结婚或嫁人,本应该在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却已经早早的成家,过早的担起了家庭的负担,从而使农村的文化结构呈现低文化或者无文化的现状,进而影响自身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落后,贫困就成了一种必然结果。

  第二,贫困人口大规模的减少,返贫困人口增多。贫困的人口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他们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地质条件和环境的恶劣,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他们是依靠老天爷吃饭,丰收的时候他们就脱离的贫困,遇上收成不好的时候他们就再次成为了贫困人口。根据对贫困地区农户的调查了解,返贫的人占到了三成左右。

  第三,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中。我们国家除了汉族之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由于社会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多数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落后,文化教育落后。据统计,到2012年少数民族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4个自治区,16个自治州和38个自治县。我国少数名族自治县的总数为348个,其中有257个被纳入了国家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总人口数占了全国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但是3000万绝对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占据了百分之四十。

  二、农村贫困的基本原因

  (一)宏观方面的因素

  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大自然给了他们优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资源、宽广的地域,这都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西部地区不利的一面:交通的不发达,环境的恶劣,农作物难以生存;落后的基础设施不利于经济建设的开展;落后的文化和卫生事业,使得西部地区人们心灵知识的匮乏,饱受病魔的折磨;传统体制根深蒂固,改革和竞争的意识落后。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我国的西部虽然拥有好的资源条件,但是仍然落后于我国其他经济地区的发展。这样在解决西部农村地区贫困问题存在着很大的阻力,这是西部农村地区发展落后的宏观因素。

  (二)实际情况

  本文具体分析一下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恶劣的自然环境,迅速增长的人口,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过度的开采自然资源,这都是导致西部地区贫穷的主要原因。西部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利,而且自然环境而列,生态严重破坏,根部不具备农作物生长的条件;再加上基础设施少之又少,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单一;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素质低下,而当地的农业产量根本无法供应人口的数量,这就会自然的导致了当地人们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不合理的开发土地,破坏生态环境,这样西部地区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由于贫穷人们毫无节制的开发资源滥用土地,毫无节制的滥用资源导致生态破坏,这又会加重人们的贫穷。所以如何利用西部丰富的资源合理的开采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解决西部贫穷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可持续发展与农村贫困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发展的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传统的发展模式以牺牲生态环境和不合理的利用资源来实习经济的片面增长,忽视了环境和生态、经济及社会的协调发展。而实际的情况是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等,又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党和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在这个前提下寻求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的增长方式从原来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此减少经济发展对生态坏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可持续发展还要求消除两极分化,它强调的是公平和公正的观点,否则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会走不通。总之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就是保护环境,实现环境、资源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从人口、资源、和经济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之间,寻求最佳的发展方法,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控制人口。可持续发展对解决贫困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贫困问题制约贫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每一个时代下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以全阶层的共同利益为前提,可否行之有效地降低贫困人口的数量,进一步缩小人与人收入间的差距,将会给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及社会内部关系的良性化带来重大影响。贫困是农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的障碍。

  第一、从生态环境上看。贫困地区的人口大部分生活在的生态环境都遭到严重的破坏,没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农作物的产量就会下降,这势必会加剧当地人们的贫困。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贫困地区人口增长较快,在人口迅猛增长的情况下,贫困地区的人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那摆脱贫困的现状。在贫困的农村地区传统的耕作在国民经济中占了较大的比重,人们依靠的是简单的劳动力和传统的耕种技术,小块的土地,落后的技术,匮乏的资本,人口的压力等这都迫使人们采用极端的方式寻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就导致了贫困地区绿化面积的退化,水土的流失,土地沙漠化等。

  第二,从资源上看。可持续发展着眼的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可以理解成现在和未来的资源优化配置。但是对于贫困的地区来说,他们追求的是当前经济的发展,所以可持续发展对他们来说没有吸引力,在他们看来他们当前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又如何估计未来的发展。由于存在这种想法,他们不断的掠夺资源,最终导致的是资源的浪费。

  第三,从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看。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全国的其他地区,这不仅仅是环境和资源的问题,还涉及到几千万人的温饱问题,这很容易导致社会问题。并且少数民族大部分集中在我国的边境地区,这也会影响国家的安定和团结。因此贫困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则会对整个贫困地区甚至是整个社会的稳定造成严重的影后果。总的来说,贫困的存在严重的制约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进行。

  (二)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贫困地区一条积极有效的道路

  第一、控制人口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举措。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控制人口逐步实现人口和环境、资源之间的平衡,这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核心。这就要求在贫困地区积极的宣传教育,坚持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转变农村传统的观点,降低人口出生率,从而减轻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第二、提高人口素质。反贫困不仅仅是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们有衣穿有饭吃,还要从思念上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所以对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的培训和传授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另一个关键。增加对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投入,努力提高当地人们的文化素质,切实的加强教育,提高贫困人们的受教育程度,让农民能够掌握先进的耕种技术,从而转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管理的创新上来。

  (三)促进经济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解决平贫困的关键也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贫困地区必须寻找一条有效的经济发展之路来解决贫困。

  第一、以农业为基础。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贫困地区人们脱贫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大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引进先进的技术,可以通过课堂授课的方式或是实地教育的方式,将最新的适合贫困地区的农耕技术传授给当地的农民。总之,依靠科技技术来提高农业的生产年效率是解决贫困地区吃饭问题的关键。

  第二、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的发展种植业是贫困地区脱贫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成效最明显的途径。贫困农村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重点发展适合本地种植的农作物已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贫困地区重点发展种养业,增加贫困地区人民的收入,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种植品种,提高质量和产量。因地制宜离不开好的生态环境,只有一个好的环境才能促进当地农民的种植业的发展。

  第三、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有市场的有优势的农产品,可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采取大片的规划建设,从而形成规模,延长产业链,让有优势的农产品成为有特色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也成为该地区的产业支柱。

  (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消除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

  众所周知导致贫困地区贫困的主要问题就是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解决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必须将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相结合。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的倡导当地的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和环保型的农业,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但是不能盲目的发展,还是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特点,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计划,彻底的改变传统的耕种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进行,同时可持续发展又会解决当地农民的贫困问题。

  四、结束语

  农村贫困是制约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障碍,贫困问题涉及到人口、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的重大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确处理好发展和人口、资源、生态的关系,控制贫困地区人口的数量,加强教育,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减缓并消除农村贫困问题这是耗时较长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贫困地区全面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较少西部和东部县城之间的差距,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差距。因此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协调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农村贫困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索

论文搜索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 贫困问题 贫困 策略 农村 问题
最新农村研究论文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考察研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调查探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浅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热门农村研究论文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农民工保障问题的再认识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现代话语下的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与中国新农村建设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