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中国梦”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论文

“中国梦”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6-21

“中国梦”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项目基金: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梦”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以重庆市高校为例》阶段性成果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自2008年上半年以来,北京奥运圣火境外传递遭遇破坏、中国威胁论的更新,尤其是2012年以来的保钓事件中日危机凸显,以及2014年出现的马航失联事件和香港“占中”事件,关于理性爱国教育的问题就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以“中国梦”为引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性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理性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理性爱国主义觉悟,对其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1 中国梦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1.1 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基础工程

  理性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的教育,重点主要是青少年,而学校是进行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高等教育是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将理性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多变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反映到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就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利己主义。高校学生绝大部分是青年,他们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学习任务比较艰巨,加之由于多年来接受的“填鸭式教育”,所以一部分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创新人才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人才的素质,培养他们在“中国梦”引领下的理性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理性的爱国主义觉悟,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利益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为国家和民族而刻苦学习。

  1.2 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需要在“中国梦”引领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性爱国主义教育,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把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家庭美德教育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形成诚实守信、正直节俭、崇尚廉洁的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因此,“中国梦”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性爱国主义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需要。

  1.3 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它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与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当代,爱国主义不仅以其包含的丰富的感性内容成为对祖国无限忠诚和热爱的自发意识,更因为其强烈的理性色彩而外化为持久的坚定的爱国行为。即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实践。新中国成立后,理性爱国主义更是支撑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毛泽东自豪地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小平同志的座右铭是:“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同志在新世纪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这些声音都散发着理性爱国主义的光辉。

  2中国梦视阈下理性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探索及途径

  2.1 加强课程建设与创新,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高校应加强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着重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构建新的理性爱国教育体系。首先,要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并结合中国的历史、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新时期的世界发展形势对学生进行理性爱国教育,将理性爱国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创新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通过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途径,使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思想实际相结合,努力做到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结合高校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当前的热点问题,在“中国梦”引领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民族复兴与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理性爱国教育应有的作用。

  2.2 强化社会实践,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及服务意识

  “中国梦”视阈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理性爱国主义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需要完善的教育理论、方式,以及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更需要以完善的社会实践体系作为载体,去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及服务意识。因此,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一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全新的理性爱国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应把社会实践作为理性爱国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本着“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搭建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石的平台来指导各种活动。一方面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在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民情和国情,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

“中国梦”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视阈 理论课 爱国 爱国主义 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