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全面深化改革论文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全面深化改革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7-0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全面深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15602

  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实践的观点最初起源于亚里士多德,他的实践观点有两层内涵,一层是道德德性,一层是日常生活实践智慧,之后的是在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都只是片面的、单一的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实践观点的一部分,直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首次制定了科学的实践范畴,从总体上、从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上提出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1.1 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与认识论相结合,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础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从根本上说认识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于改造和被改造的过程。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费尔巴哈和旧唯物主义认为人是通过感觉器官去认识事物的,而不是通过实践活动,虽然他把人看作是认识的主体,但是并没有从改造和被改造这个根本的关系上去理解。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正确的理解了在认识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他认为主体是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实践和认识的活动对象。实践把主体和客体区分开,但同时也是二者的共同环节和联系。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彼岸性。”正是由于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才使我们认识到检验真理的标准不是其他,而是实践。

  1.2 马克思将新的实践观应用社会历史研究,阐明了唯物史观的主要基本原理

  要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要借鉴前人的历史经验使社会不断发展前进就必须要了解历史,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马克思通过实践观,把对其的研究奠定在实践的基础上,正确解释了历史的发展问题,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离不开人的活动,而人的本质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唯物史观揭示了历史是人民群众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社会要发展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不断创新前进的实践。

  1.3 马克思从实践观出发,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和意义,并阐明了其历史使命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但是,旧的哲学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只是对世界做出了简单的说明。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作为其理论基石,不仅科学的解释了世界,更告诉我们要能动的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真正的成为了世界不断发展的力量。

  2 全面深化改革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把实现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具体化,使理论现实可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到现在新世纪的2014年,我国在这36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这改革开放的36年里,马克思主义呈现了无限的活力,绽放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之花。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

  在现在的中国,我们必须深入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必须正确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告诉我们,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发展中国。

  但是社会在发展,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在逐步上升,随之而来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出现。例如,现在我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官员贪污腐败的问题层出不穷,为了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面对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分析并找到解决的途径。这次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深刻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实现途径。

  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可以看到针对我国面临的经济问题,它提出了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等措施,从政府的方面,也提出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之所以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会提出这样的措施和条例,正是由于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并把实践观运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结果。   我国最初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政策,然而邓小平同志在具体的社会实践生产中发现,计划经济容易产生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而这会阻碍我国的发展,于是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市场经济,从此使我国的经济进入了大踏步的时代。到今天,我们依然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的经济政策,来使我国的经济更上一层楼。

  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我们还能看到一条: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说明我国的法律制度正在不断的适应中国的国情,并将持续的发展和完善。中国是法治的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我们不仅要从全国的违法案件中看到我们法律存在的不足,针对性的去完善,同时,更要在平时将法律意识和守法的观念通过实践活动传达到我们全国人民的心中,使我们的国家真正的成为一个人人知法,人人守法的法治大国。

  在《决定》中,同时也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党在十八大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和我们社会生活实践联系的最紧密的环节。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竞相发展经济,而这种不管不顾的发展导致当地的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当地居民因为污染而患病甚至死亡的新闻报道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北方由于植被被大面积破坏而造成的沙尘暴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放眼全球,南极臭氧空洞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珍惜动物濒临灭亡等等,这些环境问题都在影响着我们人类的发展,长此以往,我们的生活环境将无法承载我们的实践活动,甚至导致我们无法生存。正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国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一句口号就能实现的,必须要全民一起行动起来,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改变我们的自然环境,它关系人民的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只有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得到和谐的永续发展。

  3 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纵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每一条每一项都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但是如何认真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才是我们面临的难题。首先我们必须加强关于理论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是一句话一篇文章就能简单说明的,它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结合真正的实践活动去理解它,中央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不是我们简单学习一下就能够理解其真正的目的的,所有的这些理论问题都值得我们去认真研习,我们也只有在真正的理解了这些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后才能更好的使其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的让这些理论化为我们前进的无上动力。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我们当前最核心的部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正是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的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正是说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吃透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和意义,掌握全面深化改革文件中传达的精神和要求,更要使理论上升到理性把握,真正的能够运用到我们的实践活动中。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而全面深化改革又更加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二者的结合将使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全面深化改革

论文搜索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 马克 实践 改革 全面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