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试论经济发展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论文

试论经济发展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7-26

试论经济发展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发展成果举世瞩目,成为世人关注的“中国奇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社会的深刻变革,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变革的方向是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也使得一部分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腐化和堕落,继而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一些令人担忧乱象。在这种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凝练和提出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社会价值标杆、引导多元社会价值、凝聚民心、促进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综合研究,意义重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经济发展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维护社会和谐,也有利于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视野,增加研究成果。

  一、经济发展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一)经济发展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领域,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的主导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必然决定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建国以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一切经济工作由国家统揽。这种体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新中国的和谐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并逐步走出了特色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带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大潮。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产力的解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精神生产并参与到管理国家事务的工作中去,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不断涌现。因此,我国经济发展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了物质基础。

  (二)经济发展有助于我国公民意识的塑造

  公民的概念属于法律范畴,一般说来,具有一国国籍之人即为该国公民。所谓公民意识,就是指作为公民的个人,作为处在国家这个社会共同体之中的一员,对自己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所抱有的一种基本看法。这可以从价值观的角度进行解释,价值体现的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因此,价值评价是以主体需要为尺度,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价值的多元性,这里的主体多样性不仅指作为主体的个体的差异性,还包括当个体的人隶属于不同共同体时所体现出的差异性。因此,当个体进行价值评价时,其必然会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权衡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比重,最终形成系统的价值观。个人利益既包含于公共利益之中,又不同于公共利益,二者都具有逻辑局限性,极端追逐一方而摒弃另一方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其在承认和尊重个人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公共利益的实现,这对于我国公民意识的塑造具有关键作用。而公民意识作为个体对自身在社会共同体中的身份的自我认知和基本看法,其直接决定了个人价值观的方向,因此,公民意识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三)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与之相配套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其作用不仅体现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不断规范着我国公民的职业道德,从更深层次来讲,这对于社会公德的提高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职业道德中的敬业、诚信等规范,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被强化,而这也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道德进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不仅要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道德意识中的优秀成分,也要批判地吸收西方国家道德意识中的优秀成分,以达到自我完善。

  二、经济发展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一)贫富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GDP都有大幅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表现为多个方面,如地域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等方面,通过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基尼系数来看,我国2014年的基尼系数为0.469,尽管低于2013年的0.473,但是仍处于0.4这条社会不安定警戒线之上,今年1月份,人民日报发文称,“贫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形成了阶层和代际转移,一些贫者正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因此,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的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紧迫。同时,贫富差距的扩大也不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而贫富差距的扩大则是诱发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贫富差距扩大也不利于政府公信力的建设,会引发社会不信任感增强。

  (二)经济发展导致一些不和谐因素的产生

  经济发展不仅给我国带来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给我国带来了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这种改变给中国社会的进步注入了巨大活力,但是也给维护社会和谐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转型导致了价值导向的一些变化,价值导向逐渐有了市场化倾向,一些人受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影响,逐渐产生了极端个人主义思想,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和国家的利益;一些人诚信缺失,道德堕落,恶意经营,破坏市场秩序;有些人理性不足,行为粗鲁,动辄大打出手,破坏社会秩序……这些现象的产生,尽管都是改革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也影响到了社会和谐,给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多元社会思潮兴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大,大量西方思想进入到中国社会。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逐渐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爆炸所带来的大量信息不断更新着国人的思想和思维方式。由此,一些社会思潮逐渐兴起,在这些社会思潮中,有一部分是健康的、向上的、值得肯定的,但也应该注意到的是,有一部分对于中国国家利益和中国社会来说是不健康的、值得警惕的。社会思潮的兴起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增大,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社会思潮对于国家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那些不健康的思潮不仅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不利于国家的长期健康发展。同时,多元社会思潮的兴起,也是中国社会价值观多元化趋势的诱因之一,这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三、新形势下我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

  (一)加强“顶层设计”

  所谓“设计”,就是为达成一种目标而寻找有效的路径;所谓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就是应该统筹考虑文化建设的各个层次和各种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它需要理性、统筹、战略眼光与全局观念。同样的,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也需要完善“顶层设计”,要统筹考虑工作中的各层次和要素,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更要统筹协调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等发展的各部分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有条不紊地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同时,要更新观念,树立更加宏观的眼光和大局意识,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和责任范围,利用好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各级机关和各类组织团体的积极作用,使其共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服务。

  (二)完善法律体系

  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假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保障既是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就是要保证一切活动都在法律的框架和维护下进行,落实到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领域更是如此。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将造谣、侮辱他人等蓄意破坏社会和谐和团结的行为纳入到法律体系中来,依靠法律进行规范和制止,通过法律引导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保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良好成效。

  (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一个有序的、健康的、良性竞争的市场就变得尤为重要,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有序的市场经济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系,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首先,要依靠法律手段,运用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其次,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于那些破坏市场秩序、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予以严惩。最后,要加强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贯穿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中去。

  (四)重视学校教育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还必须注重学校教育。众所周知,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更新并最终形成的,而青少年时期则是价值观变化最大也是最受外界影响的时期,且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因此,在这个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发挥其重要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到中小学教材中,同时,还要创新课堂教育内容,增强课堂教育的趣味性,避免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最后,要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尺度。

  四、结束语

  总之,在今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中,要不断探索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体现,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顺利进行。

试论经济发展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论文搜索
关键字:价值观 社会主义 经济发展 主义 核心 价值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