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探讨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扶助路径论文

探讨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扶助路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8-07

探讨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扶助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3-0010-04[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立项课题“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探讨及扶助路径选择研究”(2012ZZ02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蓓佳(1980―),女,广西都安人,硕士,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班主任;邱远望(1979―),女,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广西目前有高等职业学校32所,高等专科学校6所,共38所,学生人数32万多。按目前各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在1/3左右估算,广西高职高专院校约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万人左右,数量庞大。这些学生多来自区内农村及边远地区,学历层次低,社会认同度差,就业压力大,从而导致他们承担的压力要大于区外其他院校和区内本科院校的学生。为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探讨及扶助路径选择研究”课题团队经过深入探讨与实践,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扶助机制,帮助贫困生经济脱贫,进而实现“心理脱贫”。

  本课题研究发现,广西高职院校绝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称之为“贫困生”)存在经济贫困的原因是:一是家住边、老、穷山区,交通不发达,经济不发达;二是家庭主要经济支柱为农业,家庭人口众多,读书的孩子多。使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这些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学生,特别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素上得分显著高于全国成人一般水平。家庭经济贫困使一些贫困生具备了一些优秀的心理品质和道德修养,然而大多数贫困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贫困的问题。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心理贫困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中的依赖与自强、自立的矛盾心理,学习压力过大与学习动力不足的矛盾心理,人际交往中的渴望交往又自我封闭的矛盾心理。

  我们通过对南宁市、北海市、桂林市的高职院校,尤其是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调查,了解广西高职院校针对贫困学生心理贫困的帮扶项目,逐渐形成了适用于广西本土实际的“1+2+3”扶助路径,即个人自助、他人协助、群体扶助的立体交叉型扶助路径。

  一、个人自助

  一个人要想变成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必须学会自助,让自己具备助人的能力,才能助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因此,高职院校贫困生应该形成“独立自主、自助自强”的健全的人格基础。贫困生无论在心理方面还是学习、生活等方面,都要学会自助,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使自己健康成长,这样才能成为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一)以励志教育为先导,帮助贫困学生树立良好心态,摆脱自卑心理

  广西高职贫困生,特别是贫困新生,不仅面临着缺乏物力财力支撑的经济压力,还面临着由经济压力带来的种种心理压力,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不够自信、内向、没来由的紧张与焦虑等。他们不仅需要经济上的援助,还需要心理上的帮助。在所进行调研的广西各高职院校,都在新生入学之初就进行贫困生认定、建立贫困生学生档案,学校、系部、班级详细掌握贫困情况,给予资助和心理方面的帮助;举行多场讲座,邀请学生中自强自立的楷模,讲述在学习生活中克服困难最终成才的先进事迹。励志教育活动使贫困生摆脱了自卑心理,树立了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拥有了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更好的融入集体,为顺利度过大学生活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有效利用勤工助学等有偿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贫困生自立自强的精神

  贫困生参与勤工助学,一是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提高适应社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二是可以获得一定经济收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三是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树立自立自强的品格。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学院学科特点设立特殊勤工助学岗位,富有专业特色。由于该校是电力电子类专业的高职高专,为了提高学生把所学运用于实际的能力,特设电力实训室管理、动力实训室管理、水电维修、电器维修、电路安装等与专业契合的勤工助学岗位,学院后勤保洁、绿化等工作全部由勤工助学学生完成。2014―2015学年,学院设置勤工助学固定岗位539个,临时岗位117个,还进行了“勤工助学先进个人”评选,评选出先进个人180名,树立了典型。通过调查发现,参加勤工助学的贫困生,心理素质要优于其他没有参加勤工助学的贫困生。

  (三)贫困生保持自我心理健康的方法

  对于如何让高职贫困生学生保持心理健康,课题团队借鉴心理咨询的方法,针对广西高职贫困生的心理特点,用各种方法指导这些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1.心情愉悦法:引导贫困生消除身心疲劳,放松心理压力,感受年轻就是资本,一切皆有可能。通过回想其他贫困生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事例,肯定只要努力就会改变生活现状,让贫困生心情豁达、遇事想得开。2.宽广豁达法:引导贫困生豁达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性格开朗、合群、坦诚,少私心。心胸开阔可以减少许多不良情绪。3.平心静气法:让贫困生不为同学间的贫富差距、攀比之风所苦恼,培养他们广泛兴趣,比如热爱读书、体育运动等,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使自己常常处于恬淡、怡然的宁静心境之中。4.自脱转移法:遇到难题的时候就让自己快速冷静下来,万一节制不住情绪,则要迅速脱离现场,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宣泄室宣泄一番,迅速忘记烦恼。   通过一系列的个人心理自助,大多数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增强了,消除了过去的忧郁、迷茫、自卑的心理。

  二、他人协助:缓解贫困生心理压力,提升贫困生自助能力

  (一)加强他助:提升贫困生自助能力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整合社会爱心资源,发挥自身组织资源优势,形成了学校、社会和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共同参与的他助体系,帮助广大贫困学子缓解经济压力,提升自助能力。事实证明,这些方式是非常有效的。

  1.利用好国家及自治区的各项经济资助政策对贫困生进行资助。每年教育部、广西教育主管部门按照各校人数比例进行国家及自治区相应奖助学金的拨款,资助学生人数比例比照各校一般贫困生人数,2014年该校获资助学生比例占在校生人数37%左右。目前,广西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分为两档,一档3500元/人/学年,二档2800元/人/学年;国家奖学金为5000元/人/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为5000元/人/学年。此外,从2014年开始,高职贫困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额度从6000元/年提高到8000元/年。2014年,该校共有学生9346人,其中3124名学生被认定为贫困生,占全校学生总人数33.4%。当年,该校有2733名贫困生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占全校人数29.24%,贷款总金额1649.48万元,解决了大部分贫困生最主要的学费问题;有1028名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占新生总人数的29.11%;2542人获得国家及自治区相应奖助学金共806.34万元,还有309人获得各项校内奖助学金;学校本着“解其贫困,育其精神”的教育理念,设置全面的勤工助学岗位600多个,发放勤工助学资助金158余万元,让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资助,并在工作中培养自立自强、独立自主的能力;还有一些学生得到了学费资助和减免。全方位的资助体系满足了绝大部分贫困生的需求。

  2.设立“特殊困难补助金”,为贫困生打造飞翔的翅膀。为了拓展对贫困生的物质和精神帮扶渠道,该校于2012年设立“特殊困难补助金”,积极利用学校资源及社会爱心捐助,实施青年学生民生项目,为贫困生雪中送炭。目前,“特殊困难补助金”已募集到数十万元,开展多项爱心帮困活动,直接资助900余人次。“特殊困难补助金”在多种项目中使用:一是设立重大疾病帮扶专项,为6名患重大疾病的学生提供爱心资金近4万元;二是2013―2014年,该校实施“春风行动”项目,两年共为400多名学生累计发放11万多元的回家及开学返校路费补助、春节特困补助,每人50元~1400元不等,受助学生最近在广西区内,最远在黑龙江省;三是开展发放“爱心棉被”“爱心小书桌”“爱心竹竿”项目,为400多名特别困难的学生发放以上爱心物品,让贫困生从心理上感受到学院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四是推出“高雅音乐进校园”项目,请广西交响乐团为贫困生进行经典交响乐表演,为贫困生提供接触和享受高雅艺术的机会;五是关爱寒假留校勤工助学的学生,学院领导在春节期间慰问这些学生,为他们提供过年食品、春节红包等慰问品。

  3.倾斜组织资源,提供爱的平台。贫困学生往往处于系统性弱势地位,经济困难演化为自卑等心理问题,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强,缺乏展示平台和参与机会。该校利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资源,倾斜性地向他们提供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社区助理、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其他课外科技竞赛等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自身能力,打牢自助基础。几年来,勤工助学联合会成员共组织、参与了9个实践项目,如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等各种实践技能比赛、广西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基本实现全员覆盖,各种比赛和活动都获得了较好成绩。

  4.让贫困生与学校领导面对面交流,感受爱的激励。该校搭建了校领导定期与贫困生座谈、中层领导干部联系对应特困生的机制,让学校领导在与贫困生的交流互动中了解其需求、解决其问题,激发贫困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借助外力: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1.组织相关教师对贫困生进行情感教育。针对部分贫困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焦虑感、封闭性、被动性,该校心理辅导教师加强与贫困生的沟通交流,形成师生之间互敬互信的良好感情,以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辅导员、资助专职教师深入贫困生的生活,到学生饭堂、学生宿舍中,通过平等的谈心交流、相互探讨等方式,细心聆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形成共同语言,达成心理上的共识,实现思想上的沟通,并用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指导他们正确、辩证地看待贫困,树立自信,加强交往,积极面对人生。

  2.通过多种外在方式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为帮助贫困大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该校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新生入学时,在“绿色通道”处设立“心灵关爱”窗口,为贫困生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调适自卑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举办“一路风雨一路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大会”,邀请优秀的贫困生代表上台讲述他们不平凡的求学生涯。他们曲折、艰辛、顽强、自立的人生故事鼓励了所有与会的贫困生,让他们认识到要珍惜机会、认真学习,争取以优异成绩回报学校和社会;加强贫困毕业生心理指导,针对当前贫困毕业生就业状况,为提高他们就业能力和技巧,举办贫困生就业心理指导系列讲座活动,帮助他们认清形势,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从而顺利实现就业。通过系列讲座,让贫困生做好就业各方面的准备,增强了他们的就业信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该校还多次举办“与校友企业家座谈”“校友创业成功案例讲座”等交流讲座活动,邀请历经磨难最终创业成功的校友为贫困生做讲座及座谈,帮助贫困生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学习掌握创业技巧。这些教育大大增强了贫困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精神动力,让他们勇敢地面对和挑战命运。

  (三)同群互助:释放心理压力   “同群互助”是提高贫困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模式。目前,该校受资助的贫困生组成了各种学生资助社团,每年获得资助的学生自然成为社团成员。该校抓好各社团的骨干力量,并协同该校心理咨询中心,组织学生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形成互助氛围。

  1.抓好骨干力量培养。从社员中选拔心理素质好、领导力强、积极阳光的学生担任勤工助学联合会会长,指导其组织各类互助活动,带领团队整体向上。

  2.培育互助氛围。借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力量,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心路分享会、“互赠玫瑰”活动、互助学习坊等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相互沟通,无形中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培育了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如在心理调节方面,通过小型、深度的分享会宣泄负面情感、共同分担烦恼、消解不良情绪?r在学习方面,高年级的帮助低年级的、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推动共同进步。

  3.评比优秀社团。每年根据社团成员互助能力、定期开展团队活动、形成良好的团队文化,团队的出勤率、工作任务完成的效果、在管理方面有积极措施等进行评价,评选出优秀社团若干个。通过优秀社团的评比,鼓励和激发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社团成员的创造力,增加了社团成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营造团结有凝聚力的团队氛围,打造各方面均衡发展的高效团队,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群体扶助:开展群体心理扶助活动,积极回馈社会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群体扶助活动

  1.开展心理电影团体心理辅助。该校心理辅导教师为勤工助学实验团队的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团体心理电影展映,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心理辅导教师精选了《当幸福来敲门》《美丽心灵》等心理影片,为贫困学生探索心理奥秘开启了另一扇窗。电影捕捉到的微妙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可以触动观影者的心弦,使之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在电影观看结束后,心理辅导教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电影作品分析,并据此联系现实的生活,发掘影片对学生的启示,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启发大家对生活的反思和多角度理解。学生在电影的观赏中也感受了心灵的洗礼。

  2.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扶助活动。利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月为契机,进行针对学生资助各社团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扶助活动,包括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校园心理剧、心理游戏等。心理素质拓展训练项目通过设计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户外活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项目包括空中抓杠、断桥、翻越天梯、信任背摔、雷阵、穿越电网等项目,通过训练达到团队成员克服恐高心理,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受训学生的融合团队意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关爱他人,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学生资助社团在心理咨询中心教师的指导下,策划校园心理剧,和广大学生分享他们的成长心路,带动更多“心理贫困”的学生走向阳光的彼岸。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促动各团队关注自我心理健康、珍爱自我、提升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的意识,进而追求更高生活质量,进一步营造贫困生良好生活的氛围,效果良好。

  (三)团体扶助:做正能量的“出口”

  帮助他人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克服自卑感、无用感的有效抓手。学生资助各社团为贫困学生“抱团助人”提供了平台,传递了“受助者也能助人”的理念,引导他们在关注他人、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实现“心理脱贫”,焕发青春色彩。

  1.鼓励学生资助社团中更多的学生成长为典型。勤工助学实验团队大部分学生获得了优秀青年志愿者、勤工助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团队学生自强自立、热心公益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别的学生。

  2.团体扶助,热心帮困。“特殊困难基金”的帮困助困专项活动――“爱心车票”和“爱心用品”均由学生资助相关社团负责实施。通过实施参与,社员认识到还有很多同学比自己更困难、更需要关心和帮扶,于是有不少符合受助条件的社员主动把名额让给社团外的贫困学生,享受助人的成就感。

  3.提供服务。在学校的支持下,学生资助社团开发了系列服务项目,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在节假日到社区、孤儿院、福利院、敬老院等机构开展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一是关心关爱孤寡老人。2012年,学生资助各社团组织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带去节日的欢乐。自此以后,学生资助各社团形成了到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为夕阳添辉。二是发起“社区学生助理”活动。团员们利用课余到学校附近社区担任“社区学生助理”,为社区提供档案整理以及其他日常工作提供服务,为社区老人、残疾人、孤儿、贫困户、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活动加强了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意志考验和行为实践。

  4.发起社区义务维修活动。该团队自发组织到校园周边社区开展义务家电维修的便民活动。学生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自觉深入社会,开展义务家电维修活动,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技能水平。学生还耐心地向居民们分析故障原因,讲解关于日常维修家电的知识,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活动磨练了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实现了“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一举两得。

  5.举行回馈社会义务劳动。为了让社团学生学会感恩社会、服务社会,学生资助社团在校内参加了多次义务劳动。义务劳动的重点是清洁打扫学院各活动场地、草坪、道路等,以及打扫教职工宿舍楼楼道等。参加义务劳动的学生不怕脏不怕累,为全校师生创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义务劳动不但增强了社团学生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品质,也提高了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了“美化环境、净化心灵、感恩社会”。

  6.发起“感恩”系列活动。为了传播感恩美德,“勤工助学实验团队”推出一套传递感恩理念的系列活动:母亲节的“给母亲的一封信”活动、父亲节的“给父亲的一封信”活动、教师节黑板报、录制感恩视频、书写感恩爱心祝福语等,引导广大学生向父母、师长表达感恩之情,让学生与亲人、师长放飞“爱的翅膀”。   四、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广西高职贫困生健康成才寻求出路任重而道远,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对贫困生的“1+2+3”扶助路径,即个人自助、他人协助、群体扶助的立体交叉型扶助路径,三位一体的扶助路径,实施此扶助路径之后,通过利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这些学生进行再次调查,发现在逐步推进“1+2+3”帮扶活动之后,大多数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得到了增强,特别是参加了学生资助社团各项活动之后,学生更是自信满满,一改过去的忧郁、迷茫、自卑的心理。实践证明,“1+2+3”扶助路径实施实际效果很好,帮助广西高职贫困生正视贫困,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所带来的阴影,使他们从心理上实现自立、自强、自信,基本上解决了心理贫困问题;同时,该路径也为广西高职贫困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保障了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广西高职院校求真求善、互帮互助、平等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

探讨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扶助路径

论文搜索
关键字:贫困 广西 贫困生 高职 路径 院校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