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 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论文

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8-16

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网络、微博、微信等电子通讯平台的普及,不仅加速了电视、电台、报纸这些传统新闻媒介的新闻传播速度,也使人们获取各类新闻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相比以前,受众如今对新闻有了充分的选择权。面对当下围绕同一主题、同一事件的新闻,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众多新闻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新闻媒体要想抓住受众的注意力也愈加困难。而新闻一旦丧失个性鲜明的魅力,其传播力、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传播效果可想而知。如何才能摆脱新闻同质化带来的这些不利因素,并让新闻报道成为受众“点击率高”、记者自己满意的作品呢?结合自己采访经历,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观点。

  一、放低视角,关注基层,把新闻点定在“小人物”身上

  现如今,各家媒体之间对新闻报道的相互竞争愈演愈烈,往往一个城市同时存在国家、省、市,甚至旗县区多层级新闻媒体单位,每当遇到一些重大新闻事件和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新闻选题时,就会吸引各家媒体记者同时争相报道,新闻同质化几率大增。要想在众多新闻媒体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受众的认可和关注,首先就需要记者在新闻点的选取上要格外慎重,体现巧思,脱离惯有的“通稿式”思维,争取一开篇就能抓住受众心理,同时要尽可能站在基层人物角度上,并以他们为基础来定位新闻的采写方式。

  例如笔者在2013年9月采制的一条新闻《村里有了“骑警队”》,说的是呼和浩特市西菜园派出所自从2013年7月成立自行车骑警队后,辖区治安案件明显下降,得到居民好评的事情。确定这条选题后,我们也进行了认真地策划。按常规来说,当地政府给所有的公安派出所都配有警用巡逻汽车,且日常经费均由政府财政买单,对民警来说坐汽车肯定要比骑自行车舒服。于是我们把新闻点选在了普通骑警队员和街巷里平凡居民身上,以他们的视角看待整个事件,并带着对骑警队是否作秀的疑问来采制新闻。在实际采访中,我们跟着民警骑车进行巡逻,发现少了一层厚厚汽车车门的阻挡,居民们更愿意与民警主动打招呼了,警民关系近了;其次是民警骑自行车经常巡逻到窄小的街巷,也能起到震慑犯罪分子、保卫居民安全的作用;再次是由于民警出警率高,使用才两个月的自行车已是锈迹斑斑,反映出民警工作的辛苦。该新闻点的选取使报道贴近性强,人物特色鲜明,报道定位符合百姓需求,新闻播出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该节目还获得了内蒙古广播影视奖电视新闻类短消息二等奖。

  不管是采写什么样的新闻,它最终都要落到具体的事、具体的人身上,特别是代表大多数的基层人物,他们的话语更具代表性,也更能成为社会的主要声音,因此在“同题竞争,差异表达”模式下,放低视角,选择“小人物”的新闻才能抓住大多数的受众,并形成自己的特色,降低新闻同质化的倾向。

  二、用心观察,善于捕捉,把新闻点放在新闻的“个性”上

  新闻记者每个月、每周甚至每天都面临着新闻任务的各项考核,有时候面对采访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抢新闻”的情况,采写新闻常会流于一般,容易导致同质化。“给什么材料、写什么新闻”也在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了很多记者的采访写作模式,这样的新闻注定只能是“应付式的新闻”,很难抓住受众,也容易使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带有片面性。其实每个新闻事件都会或多或少有自身的特点,都会因为视角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记者只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把“做新闻”变成“做心闻”,就会采写出与众不同的新闻稿件,使自己的新闻在众多同类新闻作品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最大限度减少新闻同质化的现象。

  2011年冬,在我国内蒙古、宁夏、甘肃、黑龙江等多个北方省份几乎同一时间发生了土豆大面积增产、导致滞销的事件,涉及农户数量较多。土豆收获后如不及时销售就会很快烂掉,让农户利益严重受损。对此事件,当时包括笔者所在省市的两级媒体都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结果反而出现了各地客商纷纷压低价格收购,加剧了土豆滞销。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仔细分析、精心策划,对呼和浩特市种薯大县、马铃薯之乡武川县进行了采访。采访中发现,武川县也因当年扩大土豆种植面积造成冬季产量大增,出现了土豆难卖的状况,但并非滞销,而是遇到了短期销售困难,原因就是当地大多数农户几乎家家都有一个土豆储窖。有了储窖,土豆可以延长5到6个月的储存期和销售期,在这段时间里农户可以等待市场变化再寻机销售,缓冲了价格暂时走低带来的不利影响。新闻播出后,在当地发挥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使很多在武川县收购土豆的客商能够更加理性认识市场价格,没有像在其他地方一样压低农户的利益,反而将土豆价格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区间,未导致“谷贱伤农”的事件发生。该新闻由于新闻视角独特,获得了全国城市电视台和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协会电视新闻类长消息类三等奖。

  德国的大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不是绝对相同的,新闻当然也不例外。只要你仔细发现、善于观察,同一个新闻事件就能体现出独特的新闻视角,就能产生更大的新闻价值。而抓住这一独特之处形成的新闻报道,就会体现出层次感和多样性,就会增加新闻的广度和深度,就会大大降低新闻同质化的几率。

  三、理性分析,深入挖掘,把新闻点放在新闻背后的“隐性”信息上

  很多同质化的新闻都是只注重对新闻事件的描述,即告诉受众是什么,受众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新闻信息,这种对新闻事件简单地“再次展示”,或者说是“事实搬家”,缺乏对新闻事件背后理性的分析和更多深层次信息的介绍,往往无法引起受众的共鸣。其实受众不仅想知道“是什么”,更想知道“为什么”。他们最关心的是新闻内容能为他们带来哪些“有用”的信息,并据此指导自己的生活。如果能激发起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思考,达到新闻与受众的互动,使两者形成更多共鸣,那自然会赢得受众更多的关注,也能更好地区别于其他同类新闻。   呼和浩特长途汽车站一度连续数月遭遇旅客流量大幅减少,甚至部分长途客运班次线路出现因旅客太少不得不减少发车班次和停运的状况。当地多家媒体都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报道,却并未引起受众过多关注。笔者对此事进行采访的同时,着重对客流减少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火车站新增开了城际快速列车,大大缩短了城市间行驶时间,比乘坐汽车时间减少一半,而票价却维持在原有水平,低于长途汽车车票。其次,当年全国实行严格的禁止长途客车在夜间凌晨两点到五点之间驶入高速公路的政策,无形延长了长途客车路程行驶时间。第三,出于安全方面考虑,汽车的安全性较火车低。事故率发生却较火车高;第四,受当时国内经济低迷形势影响,人们逐渐减少外出。如此一来,与其他单纯回放式的新闻形成鲜明对比,该篇报道有了这些原因分析,受众知晓了事实真相,除了会根据实际情况从安全、效率、时间、经济方面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计划,还能对社会和市场信息做出合理预测并做到趋利避害。条理清晰、深度解读、精心策划的新闻报道传递的信息量、体现的服务性、受众的关注度与单纯报道新闻事件相比,孰优孰劣,显而易见。

  每一个新闻事件表面上看似乎都很简单,但是对新闻事件背后的剖析解读却能带给受众很多值得思考的空间。新闻不是简单的描述,是对文字再加工、事件再思考、素材再创作的过程,“是什么”满足了观众对新闻事件原貌的知晓,“为什么”则让受众了解到更多有价值的“隐性”信息,给受众以思维上的活动空间,使其做出合理的判断,满足了受众与新闻的思考与互动,最终形成自己的新闻品格,体现更大的新闻价值,取得更广的传播效果,更好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新闻,从而增强本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总之,避免同质化新闻的出现,记者就要把自己也当成是广大受众的一份子,以受众为中心,反求诸己,以受众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来采写新闻,达到从“身入”到“心入”。同时要积极寻找新闻的差异点,形成个性化的新闻报道风格,增加更多的信息价值,让新闻与受众达到互动和交流的状态,让新闻报道实现最大的新闻价值、传播价值。

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论文搜索
关键字:同质化 同质 新闻报道 如何 新闻
最新新闻传播学论文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研
试论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实践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研
浅析混合式教学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常态化应用
试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
基于新闻传播研究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思考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研究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工人报道分析
热门新闻传播学论文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思考
论电视新闻编辑学
广告与欲望修辞学
大众传播·民主政治·公共空间
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的规范化问题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中国社会变革与新媒体使用
中美传媒网站比较
网络广播的今天与明天——对中国国际广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