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中国西部地区民间金融发展问题探讨论文

中国西部地区民间金融发展问题探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8-17

中国西部地区民间金融发展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036-02

  一、西部民间金融发展现状

  (一)西部地区民间金融的规模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间资本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中金公司研究表明,截止2011年中期中国民间借贷规模达到3.8万亿,同比增长38%,占当时贷款余额的6.7%,占企业贷款余额的10.2%。由于民间金融的隐蔽性,难于取得确切的数据但是依然可以看出其日益扩大的规模。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的成长尚处于婴儿期,对地下借贷的依赖性很强,主要依靠民间途径融资;中部地区的民营企业接近青年期,还需要一定民间金融的支持。调查表明,西部6省民营企业43.18%的融资来自民间借贷,中部为39.8%,东部最低,为33.99%。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民间金融虽对其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却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利用民间金融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当前形势下的重要课题。

  (二)西部地区的利率水平

  由于民间金融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市场,期利率基本由市场决定,一般比正规金融利率高。但由于其借贷方式、资金用途、对象、期限的不同,期利率也呈现出多层次性。一是低于正规金融的利率甚至是零利率,这种利率水平主要在一些建立于亲情、友情基础上的借贷。二是中等利率,这种利率水平主要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在合会、农村合作基金会、民间集资等形式中比较常见,一般利率高于同类贷款利率的3-4倍。三是高利率,这种利率主要存在于我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一般高于同类贷款利率4倍以上。

  (三)西部地区民间金融的资金来源及投向

  民营经济、个体工商户、种养殖大户以及城乡居民构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民间金融的供需主体,他们既是资金的需求者,也是资金的供给者。而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民间金融所筹集的资金主要投向于生活消费以及小规模的生产,大规模的生产所占比例较小。具体而言,农村地区民间融资的用途已经由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转向主要用于扩大承包范围、购买运输车辆、解决经营性资金不足、购买或修建房屋等方面。以甘肃为例,据调查,5000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占了绝大部分,居民10000元以上的借款主要是居民用于房屋购置及装修后者企业生产经营、临时性周转以及归还到期贷款等。而企业为了临时资金周转、规避正规商业银行较高的门槛等,则比较普遍。

  二、西部地区民间金融存在的问题

  (一)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

  民间金融的存在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受到民间金融的高利率吸引,大量资金流出银行体系,形成资金的体制外循环,使得金融信号部分失真。国家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民间金融规模和动态,无法获得完整权威的统计数据,影响国家对金融运行状态的判断,同时也干扰了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如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政府当局采取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紧缩措施以减少流通领域的货币量,收缩流动性,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原因就是虽然正规金融提供的资金减少了,但是民间金融提供的资金增加了,原本正规金融提供的部分资金转由民间金融来提供,货币供给量并未按照预期数量减少甚至根本没减少。民间金融的活跃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影响货币乘数的波动,弱化了政府调控的效果,使得经济难以“软着陆”。民间金融的存在,使得大量的资金没有纳入政府管理范围,形成资金暗流,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影响了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

  (二)容易引发信用风险,影响社会的稳定

  首先,民间金融机构一般规模较小,资本实力小,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差。其手续简便、担保条件较为宽松等虽然构成了民间金融的优势,但也致使民间金融的资金链条通常比较脆弱,一旦其中有环节出现问题,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且其不受法律的保护,也没有严格的风险防范机制,危机一旦发生,借贷双方权益得不到保障,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其次,民间金融一般不受官方金融机构的监管,而民间金融机构自身风险意识不强,其借贷往往带有盲目性和投机性,其资金投向投资过热的行业里,在加大经济波动的同时也加大自身承担的风险。而对借款人来说,虽然民间金融一般道德风险和违约率一般比较低,然而,利率太高或市场发生巨变,信用链断裂,就会产生严重危机。

  最后,民间信贷并未得到法律的承认,常处于地下或半地下状态。很多时候,民间集资、合会等民间金融活动,其中可能多次转手,最后难以辨别资金最终使用是否合法,且常常还会有不法分子利用其骗取资金。

  (三)民间金融自身存在着较高的风险

  民间金融天然的“草根性”和便利性,既是它的优势所在,也蕴藏着较大的风险。民间融资方式主要依靠的是血缘与地缘关系,民间金融的资金筹集基本上靠的是组织内部的个人信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融资规模和融资的范围扩大了,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就会发生严重的不对称,这种赖以存在的信用和道德约束就逐渐减弱,内部的管理风险也会急剧上升。而且由于民间金融处于一种地下状态,使得金融监管机构难以对其进行监管,在经济管理上也没有存款准备金和贷款呆账准备金的严格要求,使得监管当局无法保护有效的存款者和经营良好的民间金融机构。

  三、促进民间金融稳定发展的策略措施

  民间金融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虽然会带来一些风险,但其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政府应该积极引导民间金融,采取相关措施,促进其健康稳定地发展。   (一)加强司法监管,完善民间金融监管体系,降低金融风险

  加强对民进金融的监管约束,建立与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建立与民间金融机构相适应的内部治理机构和风险内控制度,监管当局应对民间金融机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检查,形成有效的风险监督机制;建立民间融资检测通报制度,民间金融机构应定期披露和上报有关资金借贷的基本情况,包括借贷总额、结构及运行使用的动态变化情况,资产负债比例及构成情况等,以便监管部门进行检测与管理;建立民间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应设计一整套合理、可行的风险预警指标,监管部门根据通过现场或非现场手段进行风险监测,对接近或进入预警区域的金融机构,立即发出预警信号,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建立民间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对有问题的民间金融机构,可以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通过收购或兼并、依法行政关闭或撤销、依法破产清算三种方式进行风险处置,强制其推出市场。由于强制性的退出市场牵涉到债权人、债务人、股东、员工等多方面的利益,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敏感度高,在处置过程中,一定要在依法处置的前提下,注意处理好多方的利益关系,维护存款人和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减少或消除不稳定因素。

  (二)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对民间金融的发展进行引导

  加快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使之真正成为农村互助合作的金融平台,确立在市场化竞争中自主经营的地位。同时地方政府可以扶持建立多层次的中小银行和地方性银行,对形成规模的民间金融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中小银行和地方性银行的一部分。可以考虑让民间资本进入中小银行和地方性银行,这样不仅能够维持民间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独特的作用,也利于为民间资本的投资找到一个合法有效的渠道。

  民间金融应突出合理疏导,强化监管。一是在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放高利贷行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考虑到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不能满足农村融资的现实,应适度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允许民间借贷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存在,建立民间借贷管理协会,严格监管。积极引导正当合理的民间金融组织,将其纳入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中加以监督,使其公开化、规范化,以其投向自由、借贷期限灵活和手续简便等优点来满足农村经济建设融资需求。二是加强民间金融的引导,尽可能抵消民间金融的消极影响。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居民对民间金融的认识,积极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让群众熟悉借贷的相关政策法规及民间金融的潜在风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主动规避风险。

  (三)加强信用建设,改进民间金融生存土壤

  中小民营企业信用等级比较低,倒闭歇业率较高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融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信用关系,相比于其他的商品交易关系更注重诚信原则。信用缺失则增加了信贷活动的不确定性与变数,一方面是企业的交易变得难以预测,增加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另一方面,贷款存在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因此,加强信用风险建设,树立规则和信用意识,改善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条件,改进民间金融的生存土壤。

  例如,在借贷契约的订立和履约中要有规则和信用意识。就借贷关系的双方而言,守规则、讲信用是维系资金借贷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一方面,借贷双方要通过订立契约来完成交易,并制定履行契约的各种“游戏规则”;另一方面,必须树立履行借贷契约的诚信理念,促进市场效率的提高。在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规范并诚实经商,健全管理制度,披露真实信息。

中国西部地区民间金融发展问题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国 民间 西部 地区 金融 发展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公司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AMCs金融科技研发模式探索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