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问题及其对策探讨论文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8-18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2-178-02

  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较大问题。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缺失,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也阻碍了辅导员队伍自身的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好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较大问题,已成为民办高校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作为一名民办高校政治辅导员,笔者结合民办高校的办学特点和自身的工作经验,力图分析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的原因,探讨解决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问题的原因

  从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来看,流动性较大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民办高校对辅导员队伍角色重视不够

  辅导员对于民办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民办高校领导对这支队伍的认识存在片面性,不够重视。原因在于:首先,这是由民办高校的性质决定的,民办高校是伴随我国市场经济而出现的教育管理模式,完全遵循市场规律办学,重视市场竞争,忽视社会准入;重视人事调整,忽视必要投入,在财务预算方面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资金投入不够;其次,由于辅导员在民办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处于最低层,年轻,学历和职称较低,社会认同度较差,导致在现实的工作当中很多人不把辅导员看作教师,认为辅导员的工作无足轻重,专业性不强,任何人都可以做好,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再次,民办高校领导对辅导员工作系统缺乏全面的认识,没有意识到辅导员政治教育工作稳定性,持续性的重要性,对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听之任之,导致当天招进来,第二天上岗,第三天离岗的情况普遍存在。

  (二)缺乏制度保障,发展前途渺茫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缺乏制度保障,发展前途渺茫,辅导员本身对所从事职业缺乏认同感,安全感和归属感不强,是辅导员流动性较大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首先,民办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制度保障上还不完善,安排不合理。比如辅导员的选拔、培训、日常管理及考核、激励等制度都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导致辅导员工作缺乏组织性和积极性,新辅导员无法从前任同行和工作中找到工作成就感;其次,辅导员地位不明确,发展空间受限。目前多数民办高校都实行专职辅导员制度,但晋升难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辅导员职务、职称评定没有制度化,导致辅导员对其发展前景持不乐观态度,而且民办高校在待遇,社会福利等远远赶不上公办高校,尽管在同一高校,跟专职老师的经济待遇也有很大差距。经济状况较差,工资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制度缺乏保障,这些都导致大部分辅导员时刻在为换岗发展作好准备。

  (三)辅导员年龄结构不合理

  据统计,民办高校大部分辅导员都是刚刚从公办学校毕业出来的,较年轻,平均工作年龄平均不超过3年。辅导员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首先,由于刚刚毕业出来,受到当今“先就业后择业”观念的影响,在现实情况中,许多辅导员从一开始就抱着将辅导员工作作为职业生涯跳板的念头,在没有确定个人职业发展道路前,职业流动是不可避免的。其次,由于受到社会经济的影响,年轻辅导员都喜欢比较、喜欢新事物、喜欢幻想,加上对辅导员工作性质认识不清,当看到自己同事有更好的发展,便会不自觉比较起来,导致辅导员即使在岗,思想也不稳定,缺乏工作的归属感,当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时,就会不由自主的选择跳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四)辅导员工作压力较大,职业成就感欠缺

  首先,辅导员在民办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处于最低层的地位,直接面对学生,工作范围涉及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诸多方面,工作任务普遍繁重。据了解,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平均每人所带学生超过250个学生,完全没有达到国家规定不得超过200个学生的要求,而且民办学生的素质普遍偏低,管理上有很大的难度。其次,由于职责不明,制度不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辅导员都要参与其中,需要和很多职能部门打交道,在工作中常常需要协助各部门工作,客观上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再次,辅导员工作没有固定时间,加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辅导员的待遇,受到的尊重和认同度却很低。长期如此,辅导员往往会感到身心疲惫,有失落感、困惑感,走心大于守心。最后,辅导员工作是育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循环过程,因此,辅导员工作的成就感很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导致辅导员信心不足,缺乏职业成就感,一有机会就改行。

  二、解决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种种现象表明,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解决好辅导员队伍流动性问题对做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民办高校应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完善机制,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物质保障,创设人文工作环境,促进辅导员正常流动,切实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具体对策和建议如下:

  (一)辅导员自身应增强适应能力,提高职业认同感

  辅导员大部分来自公办重点高校,由于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性质和管理模式差别甚大,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和挫折感,因此,辅导员应该正确的认识民办高校的办学特点,了解并尽快适应其工作方式。其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事业,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也关系到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因此,辅导员自身要提高职业认同感,认识到这份职业的意义所在。在失落、遇到挫折和抱怨的时候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最好的状态投入的工作当中。   (二)民办高校领导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辅导员队伍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地位较低、社会认同感较差、工作绩效难于直接体现出来等等原因导致其没有得到领导的重视,严重打击辅导员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因此,高校领导应该改变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不正确的观念,从政策上体现辅导员的重要地位,肯定其价值,让其有优越感和受尊重感,让其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感受到岗位的神圣和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以激励更多年轻人、优秀知识分子从事这项重要工作,从而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当然,不仅要在口头上和政策上给与肯定,还要从行动上给与辅导员工作足够的保障。

  (三)完善各项管理机制,为辅导员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一直以来,民办高校制度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及其可持续发展。首先,辅导员的职责不清,不能较好的理清其与学校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及工作关系,导致辅导员的工作过于繁琐;其次,民办高校在辅导员招聘制度、培训机制、绩效考核体制、职称评定制度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就算有规定,在实际的操作当中也没有落实到位。因此,民办高校必须完善各项工作体制,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业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范围,理清其与职能部门的关系,做到权责分明,解决辅导员工作繁重的问题。同时,还要健全各项考核制度和评优制度,制定符合辅导员岗位实际的职称评级体系,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成就感,从机制上为辅导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政策环境。

  (四)提高辅导员待遇,拓展辅导员发展空间

  工资待遇是劳动者工作价值的具体体现,成为影响职工择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待遇较差,发展空间较小是这支队伍流动性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有针对性的解决该问题。首先,在物质待遇方面,高校应该平衡新旧辅导员之间、专职老师与辅导员之间、民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差距。建立辅导员专门的工资体系,使其收入与绩效挂钩。比如新旧辅导员之间根据工龄建立梯级的薪酬体系。担任团委书记、学生会指导老师辅导员与一般辅导员在待遇方面要有所区别,完善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体制等等,真正改变辅导员收入偏低的状况,最大限度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实现待遇留人。其次,在辅导员发展空间方面,民办高校应该结合全校、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推动辅导员的多样化发展,在确保稳定的情况下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比如可以让有条件的辅导员兼课;给辅导员提供合理的科研平台并提供资金的支持,培养他们成为专业老师。根据辅导员的性格,工作能力,对于一些特别优秀的人员安排其担任学生工作要职,发挥其特长增强其成就感和事业感,使辅导员队伍获得持续稳定、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五)加强辅导员队伍文化建设

  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过大,学校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与保障,也应该加强人文关怀,达到感情留人的目的。首先,高校领导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应该多了解,多关心辅导员的生活和心理健康,让辅导员感受到上级领导的关怀和照顾;其次,在辅导员队伍当中要努力营造一个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从思想上、信念上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最后,加强对辅导员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文化交流。比如高校可以尝试开展职业发展、业务研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加强辅导员队伍文化知识建设,建立学习型的辅导员队伍;也可以通过辅导员内部交流活动、与其他高校辅导员进行经验交流,外出考察等等途径,加强辅导员队伍凝聚力,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三、总结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层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也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解决好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问题,是高校做好学生工作的根本保障。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稳定辅导员队伍,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为社会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民办高校 辅导员 流动性 对策 辅导 流动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