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小学教学伪生活化现象探究论文

小学教学伪生活化现象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1-30

小学教学伪生活化现象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023-02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生活。在新课改背景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也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由此可见,教师应不断适应新要求,加强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然而,在小学教学生活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伪生活化”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部分教师使生活化教学僵硬化,背离了小学生活化教学的本质。

  一、小学教学生活化的本质

  生活化是相对概念化而言的,教育生活化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帮助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世界,最终达到自主探究现实生活的目的。小学教学生活化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

  传统教学多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寻找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建立起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过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 关注学生的课堂现实生活

  对于刚融入学校生活的小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成为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课堂的约束性对他们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过分看重课堂上的纪律与其特殊性,认为其与现实生活应当泾渭分明,殊不知课堂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有认知需求外,还有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因此,在生活化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

  3. 关注学生将来的可能生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活化教学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不过分追求当前教学任务的完成。 同时,还以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方针,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将课堂与课外教学结合起来,为其日后发展打下基础。

  二、小学教学“伪生活化”的表现

  在生活化教学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伪生活化”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所谓教学的伪生活化,是指教师片面追求生活化教学,引用事例不恰当,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偏离了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生活素材过于简单,存在口语化倾向

  在网络媒体不断发展的现实生活中,学生受到潮流的影响,因追求新奇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书面性特点。例如,学生平时爱用网络用语,还会不经意地将网络用语带入自己的写作之中。此外,教师在生活化教学活动中,选取的素材也较为简单,而在口语化表达习惯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拒绝接收书面语言知识,由此导致了学生习作水平难以有效提高的不良后果。

  2. 引入的生活化事例过于牵强,有生搬硬套之嫌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总是想方设法把数学中枯燥、晦涩的计算、应用、几何等理论设计成现实中学生可以感受的事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但是有些教师盲目依据“数学源于生活”的信条,忽视了数学并非生活而是生活的模型,致使引入的案例过于牵强。例如,在讲解“倒数”时,教师指导学生将倒数的“倒”与生活中的“倒立”相联系,这就只抓住了倒数的表面含义,虽然学生短时间内掌握了这一知识点,但并未理解其深层次含义,影响了其后续其他知识的学习。

  3. 重生活轻教学,本末倒置

  在小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还出现了另一种极端,即重生活轻教学,本末倒置。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世界,促使其掌握自主探究现实生活的本领。生活只是教学的素材,掌握理论知识才是教学的目的,若是过分重视生活,一味追求对某一细节的领悟,学生就会进入学习误区,难以提升归纳推理能力,也就不能产生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例如,有的教师在生活化、自由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给予学生过多的自由时间,而小学生尚未培养起独立学习的习惯,只顾着娱乐与玩耍,缺乏学习的紧张感。因此,若自由时间过多,其学习也必然缺乏认真与严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三、小学教学生活化的改进策略

  小学生活化教学中出现一系列伪生活化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教师未抓住本质。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依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巧,尤其是小学教学,教师在其中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基于以上各项问题,在小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中,就有必要抓住生活化教学的本质,改善教学现状,帮助学生实现长远的发展。

  1. 抓住生活化教学本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作为生活化教学的执行者,教师首先应抓住生活化教学的本质,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从一系列伪生活化问题中可知,教师如果忽视了教学的严谨性,一味追求生活化、自由化,学生往往就只学到表象而忽视了归纳、推理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对教师展开生活化教学的培训,使之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以帮助教师准确定位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制订正确的教学任务。

  2. 挖掘教学素材,科学选择教学案例

  素材是生活化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是连接生活与教材的桥梁。为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科学选择恰当的教学素材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   (1)教学素材必须吸引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兴趣,教学活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不能选择过于陈旧或与学生的生活关联不大的素材。

  (2)教学素材必须紧扣教学内容,不能生搬硬套。生搬硬套的教学素材不仅不会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相反还有所增加,每增加新的内容,学生都需要时间去消化、理解,而不合理的素材分散了学生精力,且其实际效果不大。

  (3)教学素材要具有正面、积极的意义。生活中有好有坏,小学正是学生培养善恶美丑分辨力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选取素材更要谨慎,所选素材必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正面、积极的启发作用,这样才能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健全人格,有利于其未来的发展。

  3. 合理控制学生学习的自由度

  给予学生自由是当前教学所倡导的,但要把握好这个度。多数小学生都缺乏自控能力,若给予的自由太多,学生就会把学习变成单纯的玩乐,使生活化教学变质。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方式加以创新。比如,当课堂所讲内容过多时,教师就可给予学生适当的自由学习时间,帮助他们吸收、消化理论知识。事实证明,当学生被理论知识的学习限制过久,且整体出现精神不振现象时,提供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就能发挥效用的最大化,让学生在精神上补充能量。

  4. 整合教学资源,发挥家长的作用

  社会、学校、家长作为学生学习的外部支持力量,必须达成一致,统筹规划,从而产生最大效果。家长无疑是学生获取生活阅历最直接的见证者和引领者,在生活中,在学生自我经历时,家长对他们进行指导与点拨,能收获明显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多与家长进行沟通,借助家长会、家访等机会,让家长加入到生活化教学的统一战线之中。在学校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具体问题,给家长写下相应的策略,引导家长在生活中有目的地进行教育,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小学教学伪生活化现象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现象 小学 教学 生活
最新基础教育论文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
探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新模式
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幼儿园国学教育
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浅析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
小学高年段学生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建议
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新思路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热门基础教育论文
论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功能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班主任工作点滴谈
关于小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培养学生情商,树立健全人格
生活中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