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深化与发展论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深化与发展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2-2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深化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1.071

  Dee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Four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Layout on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m Theoretical System Connotation

  YANG Lei

  (Jiaxing University Nanhu College, Jiaxing, Zhejiang 314001)

  Abstract The party's 18th meeting, with Xi Jinping as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assess the situation and plan ahead,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overall view, the vision put forward and formed a "four comprehensive" major strategic layout. "Four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layout, the Chinese Communists in the new era of emancipating the mind,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dvance with the times, pragmatic lates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Key words four comprehensiv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m Theoretical System; deepening and development

  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要内容及内在逻辑联系

  1.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要内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丰富,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法治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

  (1)“四个全面”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在两次会见日本首相时就曾有过关于“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等论断。这是我党历史上最早提出的关于“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小康社会”一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江泽民同志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把握未来,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①的奋斗目标。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前人的旧说,他们继往开来,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所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于十八大上更明确地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12年,在中共中央新一届常委与记者的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阐述什么是小康社会:“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细细斟酌,虽然只是由“建设”变为“建成”,我们不难发现,后者较之前者,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真真切切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描绘出了一幅具体的宏伟蓝图,为亿万中国人民注入了奋斗激情。

  (2)“四个全面”之“全面深化改革”。历史永远不会忘记,是1978年实行的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使我国的农村改革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并由此在全国各领域蔓延开来。三十七年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等诸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究其原因,靠的就是改革与开放。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当然,我们也必须清楚,在我们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和弊端也在开始慢慢地显现出来。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曾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当前,新一轮国际合作大潮正在到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迈入决胜阶段,这都在倒逼着我们改革大展拳脚,也都在要求我们务必在把握好方向、明确目标、理清思路以及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如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古语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以改革之变打通强国之路,以改革之变谱写盛世篇章,是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精髓的最好传承,也是符合我们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战略举措。

  (3)“四个全面”之“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主要是指在我们这样一个长期以来推崇“人情大于法治”的国家里,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要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总结出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局面,进而构建一个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来说,在顶层设计方面,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所著《政治学》中就曾明确提出过“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在国家治理层面,全面依法治国是一场涉及面广泛而影响深刻的革命。这就要求我们党务必科学立法,不断健全和完善“五大法治体系”,切实提高立法质量,要求我们政府务必转变职能,从而增强法律规范的可执行性,保证各方面协调推进;在参与主体层面,全面依法治国是人民的依法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我们这个国家的主人,因而人民才是依法治国真正的、本源性的主体。“社会主义法治,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曾这样说过。在中国大地这片广袤的土壤里,并非没有过法治的种子。我们有过“奉法者强则国强”的法治宣言,有过“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法治原则,但同时也不能否认“刑不上大夫”的法治缺憾。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此我们走上了探索和实践法治的道路。任何事物的发展如同历史的发展一样,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使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时拨乱反正,重新讨论并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和任务。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法治的理解已然也在发生变化。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便是很好的证明。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当下,我们的法律体系还有待完善,我们的法律监督机制和程序还有待健全,政府依法执政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依法治国”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新时期,我们只有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的顺利开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   (4)“四个全面”之“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主心骨、领导者。从1949到2015,伟大年轻的共和国母亲迎来了她的第66个华诞,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也已有66个年头。66年来,我们风雨兼程,辉煌与共,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无数中华儿女和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与困苦,前赴后继,成就了今天的中华民族不倒而日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或许正如歌曲中唱的那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长期革命实践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历史在变,时代在变,国内外形势也在变,这种种的变化都要求我们必须继续维护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加强党的建设。要维护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加强党的建设,就需要我们破釜沉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意味着党的建设要在“严”字上卯足力气、下足功夫,“严”是核心,是第一位的,“全面”是基本要求,“治”是手段,是方法,“党”是对象。从严治党,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治党的重要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要求。中国共产党自1949年执政以来,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报告中都曾强调了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要求。进入新世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必须以“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坚强决心,从全局、从大局出发,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不断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进而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本质与内在逻辑关系

  “四个全面”的本质,就是战略布局。这是我党在理论观点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这一战略布局的“制高点”,是我们要首先攻克的历史难题,是第一位的;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是这一战略布局的“引擎”和“发动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全面从严治党,则是这一战略布局的“润滑油”,在整个过程中,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化与发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我们说某个事物是发展的、开放的,除了是因为这些事物在其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不是固步自封的,而是不断吸收和借鉴外来的东西充实和丰富自身,也都是有其哲学理论依据的。就像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开放的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发展的、开放的。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它自身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是从来就存在的,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并不断立足于中国实际,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产物。在其自身成长过程中,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非一日之功。其次,它的哲学理论依据是基于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不管是邓小平理论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亦或是科学发展观,它们无一例外,都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摸爬滚打过程中,在长期的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经过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再到认识的无限循环往复总结出来的科学理论。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化与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深入贯彻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做出的新的战略思考、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部署,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再一次相结合的最新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的东西,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化和发展。

  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贯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把人民的幸福与利益摆在第一位。这同邓小平理论中关于领导就是服务的科学论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科学论断以及科学发展观中关于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论断等等是一脉相承并升华发展的。

  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地回答了“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问题。这同邓小平理论关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以及科学发展观关于回答“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等等也是一脉相承并继续深化发展的。

  第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精神实质是整体协调。这同邓小平理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与时俱进”精神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求真务实”精神等等是一脉相承并永续发展的。

  最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和国家长期以来关于小康社会、改革、法治以及党建等的科学理论。它同邓小平理论中关于“三步走”战略思想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以及科学发展观中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与建设等是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的。

  注释

  ①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深化与发展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国 布局 内涵 社会主义 主义 体系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