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 俄汉汉俄新闻翻译特点分析论文

俄汉汉俄新闻翻译特点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2-29

俄汉汉俄新闻翻译特点分析

  导言

  翻译是一种“基于源语文本的有目的通过语言媒介的跨文化互动行为”,是一座填补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鸿沟的桥梁。20世纪苏联著名翻译理论家、翻译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列昂尼德?斯捷潘诺维奇?巴尔胡达罗夫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尤金?奈达也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提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双文化比双语言更重要”。因此,新闻翻译的目的不只把中文宣传信息传递给外国受众,还需考虑两国文化背景差异,根据受众的不同理解需求,正确处理宣传资料中的文化信息。由于新闻社会现实、政治经济、风俗宗教紧密相连,以及新闻报道的目的性、时效性、事实性和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使得新闻有着自身特殊的新闻价值和文体特点,其翻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黄友义认为:外宣翻译是一种门面工作,其中的错误与缺陷会被放大来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外宣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新闻翻译作为外宣翻译的一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与我国毗邻,两国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联系紧密。新闻翻译直接影响两国间的信息交流和语言文化交流,甚至影响两国间正常交往。因此俄汉新闻翻译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分析新闻文本翻译的文体特点、原则。

  1 俄汉新闻翻译原则

  黄勤提出,新闻翻译的原则受到现实社会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以及为了实现预期的、较为理想的对外传播效果,新闻翻译的原则不可能完全遵循传统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1]。而首以安德烈?勒菲弗尔、苏珊?巴斯奈特、西奥?赫曼斯为代表的操控学派(manipulation school)提出,“翻译就是文化改写”,它重在保持信息的真实、可靠,而新闻翻译也需遵循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翻译原则,即新闻翻译需忠实于原文本表现的事实和风格,并用简明、流畅的语言通顺地表达出来,以达到读者不需过多推敲即可看懂并正确理解原意的效果。新闻翻译并不是简单的逐字逐句翻译,需要在尊重两国文化的前提下,对原文进行变通和改写,调整原文本中的文化信息,以受众可以接受的形式准确、通顺、明了地表现出来,以期达到与原文受众类似的宣传效果。

  汉俄新闻翻译作为外宣翻译的一种,除需遵循需遵循“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新闻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和时效性都比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对外文本的翻译中,首先应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和国外受众的需求。陆谷孙先生认为好的新闻翻译应做到两点:“首先,以外国受众为主要考虑对象,让他们能够接受。除此之外,还要有一点适当的中国味”。

  新闻译文是沟通被宣传对象与受众的唯一渠道,只有受众理解并接受,译文才能达到其宣传的目的。因此,对于外宣译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以受众为中心”,充分考虑到译语受众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他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及思维模式,“全面考虑文化差异,努力跨越两国之间不可逾越的文化鸿沟”。

  此外,政治外交和国际关系专题里的政治新闻翻译,放在第一位的是政治敏感性。这是做好政治和外交翻译的生命,如果这条线把握不住,即使语言基础再好,翻译技巧再高,恐怕也难以胜任,在实际翻译中必须格外小心。既要考虑原文的观点,逻辑,和语气,更要对中国整体的外交政策深刻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外交辞令不能过于直白,这是一种修为,需要经过长期实践。此外也要考虑宗教,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

  2 新闻文本的文体特点

  近年来,对新闻文本的文体特点研究较多。从研究成果来看,主题更多体现为实践层次,而非理论层面。首先就文章结构来看,新闻文本大多具有以下特点:a.文章结构简洁明了,多呈“倒金字塔”结构;b.文章开篇概括文章总体内容;c.层层展开,深入分析。新闻语言用词体现以下五种特性:a现实性;b.准确性;c.有效性;d.快捷性;e.程式化。新闻文体修辞特点总结如下:a.用词丰富,为避免重复,多使用同义词;b.言语表达和组织上程式性特点明显;c.句子较长,句式丰富;d.使用被动语态,重点突出。在做新闻翻译时,必须遵循俄汉两种语言的规律和使用习惯,符合目标语言的文体修辞特点,努力增强译作的准确性和可读性。李侠指出在将中文译成中文时可以做如下调整:a.句子化长为短;b.调整句子顺序,敢于删减;c.使用句子四字结构[2]。

  3 俄汉新闻的翻译技巧

  3.1 词类转换

  在俄译汉过程中,只有少数句子可以逐词对译,大部分句子则由于俄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习惯表达方式不同,不能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方法来逐词对译。这时可以使用词类转换的方法,即根据上下文和译文的表达习惯,在不改变原文词义的前提下,将原文中某些词的词性在译文中作相应的变化,使译文通顺自然。词类转译的情况归纳起来种类很多,本文仅试举几例进行说明:

  (1)动词转换为名词

  Прежде всего хотел бы сказать, что этот год не только год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й.

  首先我想声明一下,今年不仅是建立外交关系的一年。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在本句中为名词二格,译成中文时,词性发生改变,转换为动词“建立”。

  Расширение связей с КНР-нашим надёжным другом - безусловный внешнеполитический приоритет России.

  中国是我们可以信赖的朋友,扩大与中国的交往,无疑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同样,“Расширение”为名词词性,翻译为动词“扩大”。

  (2)介词转化为动词

  Перед нами большой вызов, нам надо сотрудничать с надежными партнерами.

  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与可靠的伙伴转换为紧密合作。

  本句话 “перед”为介词,翻译时将其词性转换为动词,译为“面临”。

  3.2 增词减词

  Необходимо ясное политическое самоутверждение России, отчетливое понимание нами самими, нашими соседями, а также лидерами миров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чем Россия была, чем она является сейчас и чем способна стать.

  必须构建一个强有力的清晰的政治语境下的俄罗斯政治自我认同体系,我们自身,邻国,以及世界发展的领导者们必须清醒地正视这一点:如何判断和评价俄罗斯历次改革的成败与得失是构建俄罗斯未来发展蓝图的关键所在。在翻译时为了译文通畅连贯,符合目的语读者阅读习惯,需要增词减词。

  结束语

  俄汉汉俄新闻翻译一直在新闻领域的宣传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的政治外交中扮演重要角色。俄汉汉俄新闻翻译研究领域十分广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俄汉汉俄新闻翻译特点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特点 分析 新闻
最新新闻传播学论文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研
试论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实践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研
浅析混合式教学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常态化应用
试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
基于新闻传播研究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思考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研究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工人报道分析
热门新闻传播学论文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思考
论电视新闻编辑学
广告与欲望修辞学
大众传播·民主政治·公共空间
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的规范化问题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中国社会变革与新媒体使用
中美传媒网站比较
网络广播的今天与明天——对中国国际广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