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5-0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要素之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作为各个要素的联结点的载体,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媒介,与教育渠道、途径、方法、方式密切相关,作为教育目的、任务、目标与内容的实现手段与形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传输、互动、检验和增效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和实践,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意义重大。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传统形态

  1.1 课程载体

  课程载体是指学科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高校而言,教学活动是大学生的主导活动,因而课程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体系的主导载体。通过课堂教学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受教最广、最快、最直接,然而正因为课程载体的直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1.2 大众传播载体

  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仅仅是广播、电视以及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品。它们是传统的人们了解国家和社会信息的最主要的工具。然而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看报看书的平台仅局限在图书馆电视也难看到,最常接触的广播,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也很难保持教育的持续性。所以,这些载体在高校环境下,优势并不明显。

  1.3 管理载体

  高校管理载体是指将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具体化为学校的行政命令、组织纪律、规章制度等方式,以规范和指导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管理活动过程。如班级管理、教学管理、宿舍管理等。大学生的自制力还不强,对他们的管理,能够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倾向和习惯,能够克服说服教育的“软弱”,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但是,管理载体具有较大的强制性,在大学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反弹,产生严重后果。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现实要求

  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流行文化对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传统的说教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已逐渐使人们感到厌烦和疲惫。社会上人们更倾向于接受通过暗示、渗透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使教育对象受到有效教育的教育活动形式。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出了新的要求。

  2.1 载体的表现形式要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一直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和校园的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学的单一灌输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呆板老套已无法适应当今“80后”、“90后”的新时代大学生。他们有着新的思想,崇尚时尚,紧跟流行,总是期盼接受更多的新事物,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表现形式也应该崇尚时尚,紧跟流行,灵活、多样、广泛,不断地推陈出新,而不是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和几个固定的文化活动,这样才能自觉地被大学生接受。

  2.2 载体的教育方式要具有隐蔽性和开放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是依赖教育灌输就能够完成和收到效果的。然而,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偏偏只依赖简单的灌输。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灌输让学生感觉到的就是政治教化,思想禁锢、形式主义,越来越多的新时代大学生感到反感甚至厌恶。带着这样的情绪接受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尽量消除直接单纯的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避免直接的灌输和教育过程中丧失人的主体精神,遗忘和忽略生命个体的丰富性。所以,载体的教育方式应该体现隐蔽性和开放性,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暗示、启迪和潜移默化的心灵碰撞,让大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认可并接受,从而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2.3 载体的影响效果要具有全面性和持久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与学生的内在世界紧密相连的教育活动。它必须建立在他们的思想世界的塑造上。教育的各个方面和步骤都必须与学生的心灵兼容,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操作,无论是知识的理论与实践,都必须在学生的主体精神世界中得到彻底的自由。然而,面对当今新事物、新观念不断涌现的时代,要想深入当代大学生的心灵使某种观念在他们的心中和头脑稳定下来,必须精心选择教育的载体,设计和组织教育过程,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精神和思想世界的发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与建设,应使其对大学生产生全面、持久的影响。

  3 现实要求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具体措施

  就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传统形态来看,单纯地依赖强压式的手段,如课堂的填鸭式灌输、考试、操行评定、纪律处分等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输,这样只能是左耳进,右耳出,不达心底、不进头脑,服从而不信服,无法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3.1 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使活动载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载体

  国外隐蔽性教育的实践给了我们较好的启示,就隐蔽性教育而言,教育工作者应在活动中把教育意识隐藏起来,让受教育者参与到自己的体验中去感受。在这个安静、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达到教育的目的。②校园文化活动载体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其隐蔽性和多样性。高校的文化活动主要包括校园政治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体育活动。传统的理论的直接灌输和说教被大学生们厌烦的状况下,通过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活动中,进行隐蔽性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此外,这些活动载体不仅可以植入校园文化中,还可以通过转化植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促进课程载体优势的发挥。因而活动载体可以和课程载体一样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载体。   现下不少高校也不断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问题的关键在于活动的主题和形式是否符合学生需求。因此,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要考虑到活动主题紧跟时代潮流,另一方面活动的形式也要不断推陈出新。笔者在文化活动的创新实践中获得了一些心得,如借鉴电视栏目创新活动形式。针对学生反对早读,无故旷读的状况,笔者就这一学校热点问题,借鉴电视栏目《实话实说》的节目形式,邀请学生嘉宾、教师嘉宾亲临现场展开讨论与辩驳的访谈活动,现场的学生观众也参与其中。最后通过匿名投票来决定是否推行此项制度。通过次此活动,学生的观点、意见和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自主性受到重视和尊重,在观众、嘉宾和主持人在激烈的争论和交流后,学生理解了对于他们来说早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行动上表现了心理的信服,效果大大好于强迫式的执行。

  3.2 充分利用网络载体,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载体

  所谓网络载体,是指通过互联网最先进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以传播人的丰富、准确、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帮助人们形成时代发展所要求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精神和健康的精神状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最基本因素”。③正如前面所说,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已逐渐淡出大学生的生活圈子,加上传播的单向性,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媒体――手机和网络成了大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时下的大学生,可以不看报刊杂志也可以没有电视广播,但是不能没有手机和网络。“离开了网络,就没办法生活。”是大学生们常说的一句话。手机便于移动,网络又具有受众广、容量大、节奏快、交互多向性的特点,两者的结合使这一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会产生速度快、受教面广、影响深刻的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好好利用这一载体。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空间良莠并存,多元文化观念充斥其间,其交互性、虚拟性和隐匿性同时也影响大学生走向消极的一面。如何使网络成充分发挥起积极方面,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一在于教育者积极正确的引导和维护,二在于不断更新网络交流渠道。以实践为例,学生入学后,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利用QQ平台建立班级群组、班级邮箱、班级日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在交流过程,可以将教师、学生的积极思想不断地渗透。此外,手机网络的发展,功能的强大,更能增强QQ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新兴的微信平台也非常利于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在微信平台上就某一主题建立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观点、转发相关链接等,这样长期的宣传,相当于间接的灌输,是非常具有渗透性的。如可以就学生关注的爱情问题,建立一个公众号“非诚勿扰”,在平台上发布积极正确的爱情观、转发有关爱情的故事和新闻链接指引学生讨论,在讨论中碰撞后观点更容易让学生信服。

  3.3 增强心理咨询载体的作用,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心理咨询的载体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帮助学生调试心理,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活动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质,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受挫折的能力。”④一般来说,很多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联系起来,解决了心理问题,思想上的问题就要解决了。因此,大力开展高校心理咨询活动,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与方法的心理疏导。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心理咨询在我国已成为一种有效的载体,它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使用,并为之进行了较短时间的研究。目前,很多高校虽然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由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悲惨事件屡屡出现。究其原因是体系并不完善。笔者所在学校,在完善心理咨询体系上下了不少工夫:其一是在组织机构,设施设备上进行了完善;其次是在全校以班级为单位开设心理课程,并建设了一流教学团队;目前所开设的课程《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为区级精品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校级精品课程,通过课程的渗透,提高了该校学生心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再次,每年5月份定为心理健康活动月,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对待自己的问题,乐于接受心理辅导;最后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并对其进行完善和发展。这些措施的实施,使该校的心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应该是在传承的基础上的创新,将不适应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传统载体加以优化,使之运用自如的创新;是在载体设计上多形式,现代化的创新;是与时俱进的创新;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地研究与实践。

  注释:

  ①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②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5页。

  ③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78页。

  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8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政治 载体 实践 思想 政治 高校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