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依托移动互联网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

依托移动互联网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6-22

依托移动互联网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1-52-20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极大地缩短了时间和空间,并且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进行创新以适应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环境是十分必要的、紧迫的。在此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又到了一个关键时期,所以,高校必须抓住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及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质的飞越。

  1 移动互联网的内涵

  在快节奏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碎片化,需要新的互联网的服务模式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而基于移动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移动互联网模式的到来,使得人们随时随地利用信息成为可能,满足人们在移动环境下的信息需求。移动互联网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共同产物,是一种新的信息服务模式,有着不同于已有信息服务模式的特征与规律,需要学术界和实业界对移动互联网的机制与规律进行研究与探索,为移动互联网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移动互联网不仅具有互联网的开放性,而且具有移动网的实时性和便携性,尤其还具有互联网所不具有的高隐私性等特点,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既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机遇,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了挑战。

  移动互联网为我们及时交流、进行情感融通提供了绝好机会,为我们甄选信息,形成自身价值判断搭建了广阔平台;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即时性可以更迅速地促进知识更新,移动互联网作为继广播、报纸、电视之后的新兴媒体,具有信息存储量大、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查询便捷等特点,在获取信息的即时性为思想政治工作搭建了重要的桥梁,体现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本质和特征,扩充了学习资源,能使知识迅速的更新。

  2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2.1 移动互联网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重构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现实生活具有一致性,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环境无论是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是客观实在的现实生活,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则彻底颠覆了这种一致性,不再是仅仅作为一种教育载体或者教育工具而存在,其自身就是一种现实环境与教育背景。换句话说,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一种重构,这样一种崭新的环境使得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时间无法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跳离出来,无法及时融入高校师生的网络世界,更无法准确地掌握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规。

  2.2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和现实生活具有一致性

  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环境无论是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是客观实在的现实生活,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则彻底颠覆了这种一致性,移动互联网不再仅仅作为一种教育载体或者教育工具而存在,其自身就是一种现实环境与教育背景,增加了育人环境的复杂性的不可控性。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教育空间更加开放,不再局限于教室或者以电脑为终端的互联网,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和自由。

  2.3 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性受到了冲击

  中国社会千百年来,“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以往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权威性不容置疑。而今,移动互联网的进入,信息可以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接收,也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信息的提供者,同时也是接受者。所以,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在虚拟条件下依然保持思想政治工作者原有的“权威性”,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挑战。

  3 移动互联网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3.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把移动互联网作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着力点,研究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增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议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生命线”的作用。

  3.2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应该对校园网络信息进行依法审查,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目前有很多高校积极采取措施对校园网络进行规范。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方面,手机移动客户端的IP地址是由服务器动态分配的,会不断变化,使得对不良信息的追踪难度大增,同时开发商缺乏信息检测意识,技术薄弱,存在较大的信息监控盲区。对此,高校需积极制定专门的网络运行规章,比如规范网络语言、移动网络信息审查等,同时积极贯彻落实,加强师生使用移动终端文明上网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上网安全意识。另外,还应加强对校园网络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需要专业人士参与,各个环节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保证高校移动网络的信息安全。

  3.3 秉持共建共享,不断加强具有开放互动的支术平台建设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发现引导青年师生的新思想、新点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促使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动活泼”的局面。

  3.4 疏导教育创新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趋向大众化教育,高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的心理问题也随之猛增。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订,通过学校的宣传舆论教育阵地进行宣传教育,将互联网下心理咨询和互联网上的心理健康咨询相结合,充分利用虚拟性和匿名性的特征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提高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质量。

  4 结语

  总之,移动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转变观念,适应新的形势,将移动互联网络教育与传统模式相结合,同时对移动互联网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宣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

依托移动互联网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工作研究 思想政治 思想 政治 互联网 移动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