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论文

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7-02

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义

  所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指为了保证党和中华民族奋斗目标的实现,在当代大学生中以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的,以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法律教育和心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对这门综合教育实践活动的时间分配和课程安排。

  1.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曾重点强调“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方向、政治思想、政治态度、政治观念和政治信仰的综合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加深当代大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方针的认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人才,理应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3.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及人文修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但它同时也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出发,通过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来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

  二、?{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内涵

  当代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对象,大学生群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传授的理论认同不认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一个判断指标。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线。没有实效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能变为空谈而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不断提升实效性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应具体包括以下三个层次:一是让大学生深刻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认识世界发展的规律;二是能够使当代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信仰目标,是针对大学生党员等优秀群体,要培养他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要到达的三个目标层次(知识、能力、觉悟)。概括起来就是,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整体认同。

  三、坚持政治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第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科学理论的传播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在事关政治原则、立场、方向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理沦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才能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做到以理服人,打动学生心灵,使其心悦诚服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

  第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指导地位。

  第三,促进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没有好的教学方式方法,科学的内容就没有办法顺利地传授给学生。只有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才能达到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才能使学生高质量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硬件条件作出随机应变。教学方法依不同章节理论的难度的不同应有不同的选择。

  总之,坚持政治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才能有效的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从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更好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马克思主义水平。

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论文搜索
关键字:政治 政治性 理论课 实效性 科学性 实效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