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审计论文 >>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8-09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105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内部审计制度业已成为其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有效内部控制、加强内部管理以及规范财政制度以及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等都有着重要作用。它是企业内部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加强自我约束的重要环节。作为舶来品,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企业应用较晚,但对我国企业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动。可是,通过比较以及研究便会发现,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而影响到了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在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发展期中,企业如果能够正视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建立起更加完善有效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将促进企业进一步实现良性发展。

  1企业内部审计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对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也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最早确立内部审计是应国家要求不得不去做,而现在的内部审计制度更多的是企业自发的行为;因为企业已经看到内部审计对自我发展、提高自我权益等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另外,由于科学审计方式的引入以及专业人员的介入,目前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已经开始规范化,并逐步走向制度化。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只看到内部审计制度所取得的成绩,还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将决定企业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走向。

  2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内部审计在西方发展的悠久历史,我国实施内部审计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因此与西方相比,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不太健全与完善的。其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内部审计存在认识偏差

  由于我国在最初推行内部审计制度的时候,多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进行的,这就导致了相较于西方国家企业自发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我国企业对内部审计存在着认识偏差。而对于不同的人员来说,存在的偏差也各不相同。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由于对内部审计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有一定的认识,或许还能够很好地进行配合以便完成内部审计工作,但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着消极懈怠的想法,以为“上级单位”开始要加强对自己的管理或者不信任等。而对于企业下层员工来说,内部审计对其影响不大,最多也只是多了一道“紧箍咒”而已,其消极懈怠情绪更加强烈。对于直接负责审计的工作人员来说,因为很多审计人员并非专业出身,多是财会兼任,一方面由于工作的不熟悉,另一方面也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因此,这也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独立性差

  我国企业目下最常使用的内部审计制度大概有三种:即直接管理、间接管理以及自己管理。这三种模式有着不同的适用主体以及适用范围。而在不同的内部审计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也不尽相同。其中,直接管理作为直接由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及管理的方式,内部审计有着极高的独立性。同时,因为领导的重视也导致整个企业上下都相对重视,但也因此会产生诸多问题,比如审计多以领导意志为转移,导致审计结果不公正等;间接管理体制是指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跟其他部门相并列,由财务主管来领导内部审计工作。但由于内部权限问题,导致审计部门所做工作只能是对财务部门的审核,对其他部门不能够有效进行管理;而自行管理则是将内部审计机构纳入到财务部门里面,作为财务部门的一个下属部门或者基本职责来进行。无须多言,这一模式的独立性更弱,导致内部审计力度不够等问题。

  3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规范

  通过对我国现在内部审计工作的考察,就会发现其最大的问题在于事后审计,事前审计几乎没有。另外,内部审计的范围过于狭小,我们的审计更看重财务数据,对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甚至合法性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对于企业发展更需要的经营数据、营业数据等关注力度不够,而对于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企业经营环节,内部审计更是鲜有涉足。这也是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跟西方国家有着显著差距的地方。

  24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因为历史的原因,我国一直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多为学历较低,对专业认识程度较差的人长期担任。这导致了许多西方先进的内部审计科学不能够被有效地引入。因为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未能够展现出其应该有的作用,也间接导致了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不信任,更进一步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后续进行,人才培养更加困难。(下转P107)

  孙平: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孙平

  (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106

  预算的本质是行政单位财政资金管理控制的一项工具,即预算本身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为实现行政单位目标所采用的管理与控制手段,从而有效控制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风险。预算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个阶段。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通过对财政资金产出和结果进行的管理活动,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整个过程。预算管理的质量对行政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行政单位预算管理的意义

  11符合社会监督的根本需要

  行政单位的根本职能是服务社会、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社会谋福利,作为国家设立的组织机构,加强其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地增进党群关系,建立起能够经得起社会监督的行政单位。随着预算管理工作不断深化,很多行政单位能够正确认识准确把握这一政策导向,不断地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使各项经费支出起到了有效控制,对建设节约型机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符合建设高效、责任、透明政府要求

  加强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强化部门的支出责任意识,推进预算信息公开,有利于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公共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改善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政体系建设。

  13符合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目标

  预算管理强化了事前决策、事中监督、事后分析,把绩效管理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全过程,更加注重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促进财政工作从“重分配”向“重管理”、“重绩效”转变,既可有效缓解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又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是进一步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

  2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法的执行力度不够

  当前,我国行政单位执行《预算法》的力度还不够,预算编制的自主空间很大。部分行政单位都是将争取预算指标和专项经费追加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忽视了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年度工作目标规划不合理,没有与总体发展目标紧密结合,没有考虑到单位长远发展,只是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全局意识。这样在一种预算管理机制与我国对行政单位职能定位有偏差。除此之外,预算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建设上也是比较落后的,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导致预算法律责任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对预算违法案件的处理也较为乏力。

  2预算编制缺乏科学依据

  在行政单位预算管理环节中,预算编制是基础工作。预算编制质量对预算管理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多数行政单位的预算编制基本上还都是按照增量编制的方法,对上一年度的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一方面,部分行政单位的预算人员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凭借对单位以往情况的了解和对预算法的主观理解来编制预算,没有将新的因素变化考虑进去,这种做法常会发生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造成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相脱节;另一方面,由于预算编制时间紧、过程短,预算人员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或业务部门不参与其中,存在拍脑门做项目的情况,导致预算项目不细,编制粗糙、随意性大。

  3预算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国行政单位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监督管理制度。很多单位的预算监督工作都只是流于一种形式,不具备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很难真正对预算管理起到约束的作用。行政单位在预算监督的主体和监督的对象上都存在不足之处,审计人员的工作常常会受到一定的干扰,导致审计结果缺乏客观性、公正性、准确性。被审计单位对检查出的问题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这样造成了预算约束力的弱化,达不到预期效果。

  3行政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将继续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在此关键时期,各级行政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预算管理意识,从“重分配”观念向“重管理”、“重绩效”转变,坚持把预算管理工作摆在工作全局中谋划,作为加强财政精细化管理的中心工作来抓。同时,行政单位要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由单位负责人、财务部门、监察部门及预算编制相关的业务部门的有关人员担任预算管理委员会委员,在充分认识预算管理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认真执行《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地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等工作进行管理,找准方向、明确目标、健全机制、完善措施,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实现预算科学化管理,全面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2明确预算管理的目标

  各行政单位要按照财政部门的具体部署,立足事业长远发展,紧紧围绕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对履行工作职能、落实改革任务等重大项目进行系统梳理,分清轻重缓急,明确工作重点,科学、合理地测算资金需求。既要立足当前,也要放眼长远,增强预算的前瞻性和规划性。要将当前急需与中长期发展统筹,使各项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在中期规划中得以实现,并通过年度部门预算得到落实。

  3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

  预算监督是预算管理和控制的核心内容,关系着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行政单位要建立健全必要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让单位的监察、审计、业务部门等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到资金使用监督活动中,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使资金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同时,行政单位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最终实现预算管理效率效果的提升。

  4结论

  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必须以合理科学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为基础,以多项完善规范的配套制度和措施为依托,采取内部控制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手段,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督、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管理机制。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内部审计 对策 审计 内部 制度 问题
最新审计论文
浅谈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途径
疫情影响下对推进远程审计的探讨
浅谈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创
房地产去库存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研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农村财务审计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探讨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成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大数据技术下金融审计管理探讨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研究
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业
热门审计论文
浅析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国家审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首先应强化内部审计工
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与审计
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重构
论上市公司的粉饰行为及其审计风险
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