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加强高校业余党校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加强高校业余党校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9-11

加强高校业余党校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D2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3-01

  高校党校主要职能是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有效地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与综合素质,坚定其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它是培养优秀学生党员及骨干队伍的主阵地,更是使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增强党性锻炼的大熔炉。

  党校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高校党校的教育质量影响学生党员的质量,关系到学生党员步入社会后的影响和作用,关系到若干年后中国党员知识分子的先进性等重大问题。

  高校党校因其办学特点和要求不同而有其自身规律,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党校教育和研究,进行有效性培训机制创新,发挥党校在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中的作用。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如何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体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以保证质量,提高数量,重视业余党校建设,是高校各级党组织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1.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构建分级的教育培养模式和体系

  学生党建工作要结合大学生新的特点,针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构建分级的教育培养模式和体系。其中,“新生党员培训班”的重点是加强新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和入党情况摸查;“预备党员培训班”的重点是加强对全体学生预备党员的党性和先进性教育;“毕业生党员培训班”则从爱国爱校、创业敬业、文明离校等方面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这种各层次之间既各有侧重又一脉相承、层层推进、逐步深入、互相促进的方式,体现了德育工作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2.健全学生党员发展体系,确保学生党员质量

  建立以组织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将学生党员发展作为内化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加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通过严谨的党员培养模式和丰富深入的社会实践内容,为更多的青年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成长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达到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以组织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模式,就是通过一个连续的培养和考察过程,促使青年学生按照德育目标,在党组织的指导下逐步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过程。

  这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在培养观念上,突出组织主导,学生主体。新生党校培训制度、思想汇报反馈制度、党员发展公示制度等,反映了组织在不同阶段的主导作用,建立自我培养卡制度、党课小组活动制度、党员佩戴党徽制度,倡导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些制度使学生由从属地位向主体地位转变,组织由中心地位向主导地位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在培养体系上,重过程,分层次。自我培养卡、党员佩戴党徽反映了连续的自我培养过程,思想汇报反馈制度、党课小组活动制度反映了动态的组织培养过程。新生党校培训制度、党课小组活动制度、(预备)党员佩戴党徽制度分别面对全体同学、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形成了重过程、重收获、分层次的培养方式。第三,从培养效果上,着眼基础,带动整体。在整个培养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建立了导向机制,提出行为规范,发展程序,将学生党员标准与德育的评价标准结合起来,把学生党建工作与德育的实践结合起来的培养目标,一方面激发广大学生自觉追求进步的热情;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工作在德育过程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3.完善制度建设和采用多样的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作用

  坚持高质量原则,依照分层次、多角度、重实践、促成长的要求安排教学形式和活动内容。在教学形式和活动内容上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成才需要,摒弃简单说教,敢于推陈出新。在内容上保证理论学习、形势政策教育、社会实践和结业考核等环节;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多媒体教学、党校论坛、班级讨论、经验交流、社会实践、培训总结等多种方式,使高校业余党校真正成为学生骨干成长的课堂和舞台,成为学习贯彻党的理论政策的重要阵地。

加强高校业余党校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业余党校 党校 业余 实践 高校 建设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