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对提高我国高校德育实效的启示论文

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对提高我国高校德育实效的启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09

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对提高我国高校德育实效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8―139―04

  自从美国拥有大学之日起,大学就被视为青年大学生学习最有价值知识的殿堂。在这里,学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整套的管理机制、方式、方法,将青年大学生带入具有极强道德感的文化交流之中。美国立国之初就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并形成为传统,从高等学校、教育机构、政府首脑到国家法律,都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任务。在美国大学,所有人员、所有场所、所有时机都被用来宣传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各种形式来传递美国“核心信念”。学校所有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从而汇成全校上下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当前,通过学习借鉴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功的经验与做法来提高我国高校德育实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方式

  美国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也历来高度重视,美国虽然是一个多元化、自由化的国家,在表面上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美国在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宗教教育、价值观教育、公民教育等名目下,却从事了大量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美国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都设置浓厚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色彩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每个大学设置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现出每个大学完全自主和多样性的色彩。一般说来,每个大学都设置3―5门实际上反映国家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社会类课程;二是道德和公民教育类课程;三是政治法律类课程。与此同时,每个大学还设置3门左右的思想品德课,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生活导论课、职业道德课、社会研究课等。美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拘泥于单一的形式,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办法措施,并通过各种渠道、方式进行资产阶级政治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主要有如下方式:

  1.通识教育。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是在承袭欧洲国家“七艺”和文雅教育的基础上不断革新和发展的,其教学课程内容涵盖文学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和外国文化等六大类,形成了培养“完整的人”的目标。20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罗索斯基负责通识教育改革,他对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制定明确的标准,其中包括:“勤于思考道德与伦理问题;做出智慧的判断力;从事道德的抉择。”哈佛大学红皮书中规定学生要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习若干课程,明确提出哲学课程应该起到公民教育的作用。这些课程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共同的知识结构、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共同的公民意识。从这个通识教育的目标中,美国大学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伦理观念和素养方面的培养和教育,显现出非常明显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2.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指让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事务,进行多种形式无偿的义务服务,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通过把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与课程相联系,已经形成一套独特的教育实践体系。1993年下半年,克林顿签署了“全国社区服务法案”,该法案明确规定,对于做满1400小时的青年义工,美国政府将每年奖励其4725美元的奖学金。这笔钱可用来抵学费,也可以用作职业培训或偿还大学贷款。美国有的州还专门通过法案,甚至拨出专款支持学生必须参加这类活动才能毕业。目前,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主要有专项性、专业性、公益性和社区性志愿服务等四种形式。美国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实际参与了各种各样帮助别人的社会服务活动,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地将道德原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信念,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这对改善社会风气,确立敬业精神起到积极作用,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

  3.心理咨询。美国大学直接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一个专门机构,就是心理咨询类机构。现在,心理辅导(又称心理咨询)的道德教育功能较为显著,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学校园,其主要职能是对大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类机构,一批全面受过专门训练、具有严格职业道德要求的心理咨询专家“坐诊”为学生提供各种咨询。这类咨询机构有固定的编制、经费和正规的工作制度与规划。美国高校的心理咨询实践证明,它对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助能力、疏导化解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成熟、健全人格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社团活动。美国大学社团活动多种多样,范围非常广泛,已经达到令人眩目的地步。学校经常开展演讲会、报告会、展览会、科研成果竞赛评比、热点问题专题讲座、表演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仅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校园内就有600个俱乐部、学会或协会供学生选择。美国各大学搞这样多的社团活动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其实,美国大学这样多的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和表达、贡献、展示才艺的机会,这种校园社团活动很快把不同肤色的学生凝聚在一起,也给各种社团组织和俱乐部搭建招贤纳才的平台,反过来对于学校培养人才,也是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一种非常重要的渠道。

  5.参观活动。美国大学认为学生道德水准的提高,真正的教育途径是各类实践与参观活动,正是在这种自然的参观过程中,学生接受了无形的道德教育,也不断地将道德原则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美国首都华盛顿是全美一个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博物馆,其中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的纪念场馆以及国会图书馆、独立纪念碑、航天航空博物馆等场馆建设非常完善,全部免费开放,常年接受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人士的参观。这些场馆采用模拟、影视、图片、文字、实物、音响等现代化手段进行烘托和渲染,感染力极强。美国旧金山的主要街道几乎成了一部美国名人志,大都以华盛顿、杰弗逊等本国重要历史人物命名。美国各州都非常重视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等社会文化设施建设,而且内容丰富,服务周到。这些社会政治环境与场所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体现“美国精神”,集中表现了美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美国向其国民尤其是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为此,美国大学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胜地,结合有形的文化设施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道德教育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观念。   6.宗教活动。宗教是美国社会最基本的社会道德源泉和个人精神信仰,它对人们思想道德和政治观念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在美国,宗教劝告和戒律是最重要的德育方法,宗教与教育始终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宗教势力以上帝的名义每时每刻向大多数美国人灌输符合现代资本主义需要的宗教信条。美国早期的德育教育是以《圣经》为参考的,虽然1947年美国禁止在公立学校进行宗教教育,但并没有完全隔绝宗教与高等教育的联系。美国许多著名的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最初都是由教会创办的,许多美国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规范都出自宗教,宗教仍然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起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现在,不同宗教派别的教堂散见于大学校园,宗教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当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成功经验

  综观美国二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大学一直十分重视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长期保持稳定和连续,做到一以贯之,毫不动摇,从不含糊,而且导向非常明确,旗帜非常鲜明,措施非常得力,达到宣传其资产阶级统治思想的目的,取得不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

  1.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的政治性、阶级性十分明确。美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功能,而且意识形态色彩越来越浓厚。它之所以会给人以无政治色彩的错觉,其主要原因是其道德教育已经达到“无意识”的境界,即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之中接受道德教育。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把学生良好品德的建设提升为国家教育改革目标,美国大学随之不断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以培养“国民精神”以及“责任公民”作为教育目标,努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形成包括爱国、法制、文明市民、价值观和心理教育在内的目标体系。乔治?布什自诩为“教育总统”,他在其总统任期内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来加强教育,他提出的美国教育的4项“战略目标”和6项“国家教育目标”中就有3项与德育有关。继乔治?布什之后,克林顿又颁布了全美教育改革计划,他认为:“要恢复国际竞争力,必须从培养人开始。”尽管现在美国学校里还有各种严重的道德问题甚至犯罪现象,但是,对于“德育必须加强”这一点,美国社会与美国大学的认识和呼声基本上是一致的。美国大学正是通过“公民教育”、“人格教育”、“价值观教育”等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来对学生进行资产阶级的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为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

  2.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的专业性、理论性十分浓厚。二战结束后,科技迅猛发展,为了在冷战中取得霸权,美国颁布教育大宪章《国防教育法》以加强技术教育课程,极力压缩历史、地理、公民教育等思想教育课程。由于片面追求实用知识与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很快导致美国大学学风、教风、校风的恶化以及公民整体道德素质的下降,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与发展也受到极大制约。惨痛的教训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美国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认同。于是,美国政府与大学加快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步伐,包括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一改革,力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美国政府开始通过立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教育的主干课程,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如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两校开设的课程有2500门左右,其中人文学科占40%,社会学科占31%,比例远远高于自然科学等学科,开设的人文类课程及专题的政治性、理论性都很强。两所大学通过美国历史教育课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民族自尊心与爱国信念。另外,美国大学的专家、学者还创立了许多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解决了一些现实问题,其中较著名的有价值澄清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政治社会化理论等,其影响持续至今。

  3.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广泛性、渗透性十分突出。在美国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来就不是某一部门的事,而是由全社会来共同承担的工作,已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美国大学的“渗透式”教育,即“隐性”教育十分突出,它选择了大学生的“无意识”心理作为教育过程的开端,使之转化为“有意识”。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广泛性、渗透性的突出表现主要是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两大途径和三个领域实现的:一是向学科领域渗透。美国大学认为各门课程教学都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便捷、最基本的途径,所有课程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通过各门课程广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等。二是向社会服务领域渗透。美国大学不但要把政治、道德内容渗入文学、历史、地理、社会等课程之中,而且要把这些内容渗入课外、校外活动、教师职责、校政工作之中。为此,美国大学注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范围非常广泛。三是向社会环境领域渗透。近年来,美国大学广泛利用一切手段,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还不断扩大《校刊》以及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保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强烈的持久性和渗透性。

  4.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操作性十分实用。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到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也得到政治家、教育家的密切关注与高度重视,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美国大学学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可操作性,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应用能力,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价值澄清法。美国大学教师不是先人为主地把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教学方法多采用问题讨论法和启发诱导式,让学生对各种冲突的价值观进行评价、分析和思考,进行选择、反省和行动澄清,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二是道德认识发展法。在日常教学中,美国大学教师非常重视通过社会生活中一些典型的道德“两难”问题,激发学生从问题冲突中进行选择,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层次。三是社会学习法。美国大学教师普遍认为,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渗透于学生的日常社会生活中,可使他们主动地学习,从而不易使学生产生受灌输感和被强制感,引发逆反心理和意义障碍。美国大学这些多样的可操作性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对提高我国高校德育实效的启示

  各个国家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下的德育的目的、任务是根本不同的,但就德育这一领域而言,又有许多共同的东西,必须在深入研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进行融合提炼,通过比较、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效果。因此,我国高校德育教育既要坚持把我国那些世代相传、长期积淀下来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继承弘扬下去,同时,又要善于从各个国家不同文化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寻找借鉴资源,努力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成果,使这些国外成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实际能够有机结合。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多彩的内容、方法、途径,对于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上提高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我国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发挥德育教育多种功能以提高实效。应当承认,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功能较为单一,只是强调其上层建筑属性,这种单一性不是高校德育教育本身所决定的,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教育渐趋功利化的今天,我国高校的德育目标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模式化。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于理想人格的构建和心灵世界的观照。二是理想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水平,造成不同教育功能的错位,影响德育的效果。因此,我国高校要从学生的入学学习到毕业走入社会,都应该坚持道德教育,注重德育教育功能及其发挥,使学校教育、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形成广泛的德育一致性。一是要强化德育的首位意识,把高校德育融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之中,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综合教育应成为所有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努力形成高校的“大德育”氛围。二是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当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德育教育,在时问上向课外延伸,在空间上向社会发展,体现出德育的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2.我国高校要根据形势发展优化德育内容结构以提高实效。我国高校德育教育长期低迷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道德教育过程缺少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德育理论过于抽象,内容显得陈旧、单薄,缺少实验依据,操作性与科学性不强。因此,高校德育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高校德育内容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泛的庞大体系,为了发挥德育应有的功效,就必须在继承传统德育内容精华的同时,及时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人本化德育内容,进行充实和调整。为此,我国高校德育内容优化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德育内容的建构必须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状况,注重自我意识教育,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我需要、自我存在的价值,提高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能力。二是回归生活。要想使德育内容摆脱枯燥呆板的局面,就必须把与大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典型事例作为素材,进行专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帮助大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3.我国高校要针对教育对象创新德育教育方法以提高实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德育方法过于注重强调理性知识,习惯于对学生进行外在的强化灌输,没有把理论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相结合,这就会造成学生课上课下两个样、课内课外“两层皮”的后果。为此,我国高校德育教育方法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一是要打破传统的在课堂上“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的德育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积极地运用角色扮演、两难讨论、价值澄清等一些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无拘无碍的情景中得到情智的熏陶与培养。二是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道德实践的机会,增强可操作性,以“学生为中心”、“情境为中心”、“活动为中心”,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澄清道德误区,纠正“假知”,进而正确地理解“真知”。

  4.我国高校要依据时代特点树立德育开放意识以提高实效。随着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拓宽高校德育工作的视野与空间,我国高校德育必须直面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更需要用现代化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方式来进行教化,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与创新意识、国际化知识与跨文化的沟通能力等。开放性的发展趋势必然带来高校德育内容的充实和拓展:一是要培养学生具备站在世界高度、用全球眼光把握问题的思想意识。国家之间的博弈归根结底是人才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国际人才素质在经历了资历取向、能力取向的阶段后,已向品行取向阶段发展。教育为本、德育先行,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应着眼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范、遵守道德准则的合格大学生。二是要培养青年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当前,我国高校需要从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时代特征等三个维度的统一上来推动德育教育创新发展。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今后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

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对提高我国高校德育实效的启示

论文搜索
关键字:美国大学 美国 实效 思想政治 德育 启示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