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借鉴论文

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借鉴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30

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借鉴

  中图分类号:G640;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6-0001-02

  美国高校对创新人才培养一向重视,随着社会发展,其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人才创新培养一直处于不断地改革与发展之中。这种主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断创新与变革的历程,奠定了其在世界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而我国目前在核心课程设置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则因为起步较晚,基本处于实践摸索阶段。本文将以美国三所高校课程设置为例,分析美国高校的教育理念,以及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给我们的启示。

  一、美国三所高校课程设置情况

  1. 哈佛大学的课程设置情况

  1642年,亨利?邓斯特在哈佛首次开设13门正式课程,这些课程多数来自七艺及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和自然哲学。每一位学生修完所有的课程,才能选择其中一门课程作为自己的专业。19世纪末以后,哈佛大学的课程设置经历了五次改革,由最初的必修制课程发展到“核心课程型”课程设置模式。目前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制包括了三个部分:专业课、选修课和核心课程。其中专业课16门,选修课8门,核心课程8门。核心课程主要涉及7个领域,包括了文学艺术领域、历史学领域、外国文化领域、伦理道德领域、社会分析、定量推理和科学。哈佛大学要求学生必须通过32门课程考核才能毕业,要选8门课以满足核心课程的要求,这8门课程必须跟他们所学专业几乎没有相关性。所有的哈佛学生都必须修习属于通识教育范围但不属于核心课程的三个必修领域:一是写作,二是外国语文,三是数理应用

  2. 哥伦比亚大学的课程设置情况

  一般都认为,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起源于哥伦比亚大学。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哥伦比亚大学制度化的现代本科通识教育体制才逐渐开始形成。核心课程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教育的基石,其目?耸欠?务于全体本科生,无论其将来的专业或方向如何,都能为其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使学生熟悉文学哲学历史音乐艺术和科学上的重要思想与成就。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包括“当代文明”“文学人文”“美术人文”“音乐人文”“重要文化”“外语课程”“大学写作”“自然科学前沿”“自然科学”“体育课程”共十门课程。

  3. 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设置情况

  早在19世纪中期,麻省理工学院就为学生提供了科学与文学混合课程计划,除了科学技术课程,还设置了大量的历史、经济学、语言学和文学课程。麻省理工学院现行的核心课程是在1950年形成的。要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学士学位,学生在修完9个科目的科学课程外,还必须修完8个人文社会科学科目的学分。这些课程将研究、学习与社区一体化有效整合为一体。麻省理工学院的普通课程是希望达到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社会科学(HAS)知识的平衡。

  二、美国三所高校现阶段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哈佛大学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

  哈佛大学认为学校除了培养学生的学科才能之外,还应发掘学科以外的才能。这与著名的泰勒多元才能培养模式有相同之处。哈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的体现就是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奠定自觉学习的信念,吸收更多的知识,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比单纯的教师讲授知识法更为有效。这些课程奠定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视野基础,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了一种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社会要求创新人才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专于一门技术,同时还应该具有宽厚扎实的人文功底。专与博的糅合,跨学科的课程设置体现的是对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视。

  2. 哥伦比亚大学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

  哥伦比亚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与哈佛大学十分类似,它的特点是跨学科性和必修性,可以称之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培养模式”。每个学生在不同学年都要必修不同的课程,这些课程很多涉及跨学科内容,需要多个教师的合作。另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程度的课程。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提供一种促进创新思维发展的知识,鼓励学生跨越本身学科,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去思索问题,使学生能够具有学科范围之内与之外的思考能力。通过知识广度与深度的结合,学生在变化的世界中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3. 麻省理工学院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双元制”培养模式是指学生的一部分学习在学校,一部分技能培训在企业,即这个体系的培训由企业和职业院校负责。麻省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吸取了“双元制”的精髓,即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与其他高校不同的是,麻省理工学院有两项重要培养模式,一是本科生研究工作机会计划(简称UROP),二是独立活动计划(简称IAP),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美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美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其课程设置相对成熟。美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各有不同,但依然存在共性。通过分析三所美国高校课程设置的现状可以看出,这三所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培养目标的全面性、教学方法的多元性、教学内容的跨学科性。因此,我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进行改革,就需要借鉴美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 重视传统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在较长一段时间,“专业化”和“精英化”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这种专业教育为我国提供了急需的专业人才。但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过分注重专业化、缺乏传统文化精神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培养的人才基础薄弱,素质不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很弱。与我国相比,美国高校对人文学科则十分重视。他们认为除了自然科学知识以外,人同样需要人文的知识,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需要。美国高校注重本科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大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必须修习除专业课以外的人文课程,这些课程不光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还将本国传统文化列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美国高校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结合,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当今文化环境有明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另外,在课程数目和类别上,美国高校要求学生对每个领域都要有所涉猎,将政治素质和公民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人文课程包含在专业课程中,这些课程属于主修课程,而不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这对我国高校设置人文课程是一个重要启示。重视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在高校中的地位,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第一步。

  2. 注重人文学科在教学体系中的牵引作用

  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除了要去掉陈旧多余的教学内容,还应及时增加学科前沿知识和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传统文化等基础知识。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时间,使其不局限于学校所开课程的学习,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着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高校可参照美国高校核心课程制,突出人文学科在教学体系中的牵引作用。第一,合理安排文理学科在教学中的比重。除了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之外,还应该从多个人文科学方面设置丰富的课程,给学生自由选课提供条件,这可以借鉴哈佛大学的选课方法:主修人文科学的学生,必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课程中多选一些必修课程;主修自然科学的学生,必须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课程中多选一些必修课程;而主修技术科学的学生,又必须多学习一些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课程。要鼓励学生跨专业、跨系科选修课程,以开阔视野。第二,突出课程之间的跨学科性。当前各个学科广泛交叉相互渗透,突出课程的综合性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构建全面的知识框架和能力结构。第三,将课堂内容延伸至课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结合,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又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当中。麻省理工学院在校企结合方面的经验,十分值得国内高校借鉴。

  3. 看重全面能力的获得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

  第一,高校应在课程的设置上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尽可能开设丰富的文理结合的选修课,合理确定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比例,加大选修课学分的比重。除了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之外,还应该在文史哲、伦理学美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个人文科学方面设置丰富的课程。如哈佛大学不强制规定学生能够达到“精通”的程度,而是将本科教育中所必不可少的、较为全面的学科领域内的主要知识和方法介绍给学生。目的在于向学生展示各类型知识,使学生能够获得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了解这些方法的运用及价值。尽管其核心课程的?W科内容是不同的,但从强调特定的思维方式的意义上讲,每个领域或分支教学计划中的核心课程是平等的和相同的。第二,弹性学制。指的是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学习年限有一定的伸缩性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这种学制在美国高校中十分普遍,如麻省理工学院的IAP计划。学生可以按照个人能力和发展计划,适当延长在校学习年限,自主攻读第二专业。第三,创新的评价模式。目前,在我国教学评价中运用较多的是泰勒评价模式。泰勒评价模式以目标为中心,整个过程是“目标――达成――评价”,主旨是通过信息反馈,促使教学活动尽可能地接近教育目标。这种评价模式有时容易导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缺乏个性化,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要注重改革人才评价模式,着重评价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获得的经验、体会和能力,不仅要将教师与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而且也要多角度(如评价的方式、准则)地对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进行评价。第四,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不仅需要强调专业化,还需要强调教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教师队伍的多元性,使得学生能够接受更为全面、综合的知识,扩展其知识面。在美国,教师的研究群体不属于行政组织,这个团体是以不同领域的教授们探究新的科研领域和研究新的科研项目为目标,教师们自愿融入其中。这个研究群体一般不作为行政单位进行整合,学科群的负责人也可由教授选举产生。这也是目前国内高校需要借鉴的方面之一。

  四、结束语

  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课程设置都是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的组成要素,各种要素之间要做到有衔接性。虽然国外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比较成熟的做法,但我国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不能一味模仿。我国的传统文化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高校应注重人文学科在教学体系中的牵引作用,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以期培养出大批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借鉴

论文搜索
关键字:美国 人才培养 模式 高校 人才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