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论《理智与情感》电影与原著的差异比较论文

论《理智与情感》电影与原著的差异比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29

论《理智与情感》电影与原著的差异比较

  文学提供给电影丰富的改编素材,而电影也以视觉艺术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但是电影毕竟是完全不同于文学艺术形式,两者之间在叙事形式、表达手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简?奥斯汀的处女作《理智与情感》讲述了两位女主角曲折复杂的婚事风波,姐姐对待情感较为理智,妹妹则毫无节制,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1995年由著名华裔导演李安根据简?奥斯汀同名小说《理智与情感》改编的电影充分地展示了电影艺术与文学艺术的差异。李安导演以东方人的视角让这部影片突破了原小说内容和形式的局限性,在保留小说文学精华的同时,又将不同的东西方文化融于电影之中,实现了电影中多元文化的并存,创造出了与原小说截然不同的艺术境界和艺术价值。

  一、电影对小说艺术风格的异化处理

  导演李安身具外儒内道的民族个性,所以让整部影片的基调显得含蓄内敛、沉寂空灵,一定程度上,《理智与情感》在他的执导下,显现着中国文化的影子,闪耀着东方文化的光彩。所以他的影片令这部纯西方文化小说蕴含了东方神韵。

  (一)电影区别于小说的意境处理

  电影在改编文学作品时,不仅借助摄影技术、剪辑、布景等对原著进行加工,更依据电影惯例、法则、文化元素以及导演与制片人的理解来将小说进行艺术的转化,让电影区别于小说。在电影《理智与情感》中,李安借助其华人的身份及不同于美国文化的传统理念,对小说内容进行了明显的异化处理。在细节上,例如埃莉诺表示玛格丽特盼望旅行,于是爱德华说玛格丽特很快要游历中国。而在小说中“中国”这一词汇并没有出现,这一改编为小说增添了特殊的东方文化意境和色彩,同时“中国”作为主要人物游历之地,将异质文化介入到了西方题材的电影中,提醒着西方观众不要忘却东方文化。除此之外,关于电影《理智与情感》导演曾经说道:“在部分电影段落中,我让自己抽离小说之外,用远景表现小说的精神和元素。”电影中李安安排凯特爬上山坡就是充分体现了与小说不同的中国艺术风格,即寓情于景,将人物置于画面中和自然风光相映成趣。电影中当威洛这位富家公子哥骑马登到山顶,孑然一身在无垠的草地上遥望着心爱的玛丽与上校携手走出伟岸的教堂,苍茫的天空下自己的内心悲凉无限,于是策马悄然离去。电影中这种东方古典文学借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烘托出主人公无尽的落寞和孤寂,此时电影中传统中国美学和传统文学内涵,超越了小说的意境局限,同时也与玛丽喜庆的婚姻场面形成了极为强烈的意境反差,让电影具有更为深远的反讽意味。导演更用与小说中西方艺术表现截然不同的中国山水画传统艺术,彰显了电影的诗画意境及抒情能力。

  (二)电影区别于小说的女性认识

  虽然导演《理智与情感》和小说都是讲述女性及女性心理的故事,但是不同于小说,电影中导演在保留原著对女性同情的同时,没有将女性作为满足男性及观众审美欲望的客体,而是故意以东方人的含蓄将女性及女性的美间接地表达出来,这点上与西方小说的差异异常明显。小说中女性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是被欣赏的“花瓶”,男人则是可以任意欣赏女性的旁观者。但是在电影《理智与情感》中,导演却让女性将自己的身体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故意遮蔽了观众对女性的欣赏视线,也颠覆了小说叙事中的透露的男权意识形态和小说中二元审美标准。电影中,导演李安更加精准地挖掘了奥斯汀原著小说中没有涉及的“女性与男性统一和谐的艺术追求”,并通过对女性意识的改编,深刻地展示出蕴含东方文化的性别认识,让影片的主题游离在女性和男性的世界中,同时也客观地打破了好莱坞影片中将女性、男性对立的二元性别意识,可以说在电影中这种区别于小说的性别观,是独特的东西文化交融的更豁达、更自由的两性认识,这种认识让电影《理智与情感》具有小说所没有的独特魅力,也更加完整、丰富、全面地展示了对人性的认识。

  (三)电影区别于小说的反讽形式

  电影中,导演李安运用现代的电影画面来弱化小说语言反讽手法,让电影的讽刺性更加内敛。将迥异性格的人物及心理反应置于相同的画面情景中,主动地创造出人物和心理的抵触意味。虽然这种反讽电影手法与小说借助人物语言描述的反讽目的相似,但让人物之间的抵触和对抗情绪更加形象化。如影片中当玛丽听到爱德华正念诗的时候,电影没有直接用玛丽的语言来凸显爱德华的滑稽,而将她和不同人物放在一起。画面中玛丽双眼闪闪放光地坐在场景最前,达什伍德母女昏昏欲睡地坐在玛丽的身后,玛丽觉得他念的诗歌毫无激情可言,于是便主动为爱德华作了一次声情并茂的朗诵,此时镜头忽然切换至角落中端坐的埃莉诺,她满脸微笑,而爱德华却茫然地看着一切。此时导演以色彩、光线、场景切换等方式来制造出强烈的对比,用对比来暗讽爱德华沉浸于自我激情的抒发而忽略他人感受的特点。导演李安对小说中反讽性质的文字语言予以创新和异化,以对小说中的言语反讽进行借鉴创新,在电影中以影像化的画面极大地深化了小说中反讽的力度,而且增加了小说的讽刺深度,将小说的文字艺术成功地转变为视觉艺术形式,进一步扩充反讽修辞的展现视域和表达深度,成功地将文学艺术转化成电影艺术。

  二、电影对小说叙事的异化处理

  电影和文学都离不开情节,但是电影受制于时间因素,必须将小说的情节予以改编,才能让故事矛盾冲突更加集中,满足观众的观影要求。在这方面电影《理智与情感》就对小说进行了一定的改编,让电影具有有别于小说的独特风韵。

  小说中奥斯汀用了丰富的心理叙述、大量的人物旁白及争论来展示女性的复杂心理。但李安电影《理智与情感》故意删减了小说中某些较为烦琐的人物争论及心理描写,而是将重点置于描述上层社会的奢华生活上,同时为满足现代观众的爱情观,导演主观性地为电影增加了求爱、调情等浪漫情节,让整部电影显得生动真实。导演李安在对原小说进行情节改编时,目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场景来反映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心理变化。小说中爱德华的性格恬静谦虚、腼腆,不擅长表达,但是真诚善良,敢于直视自己的优缺点及错误,他能真实地看待身边的人及自己的感情,导演在电影中为突出爱德华这种体贴、真诚和善良,故意保留了小说中的部分情节,将不利于他性格刻画的情节予以删除。如电影中爱德华初到庄园时,女主人公玛丽害羞地躲了起来,但是当爱德华及姐姐于书房中闲谈时,意外地看到玛丽躲在小书桌的狭小空间里,于是马上找到埃莉诺,让她劝说玛丽从桌下出来。爱德华在这一情节中,以尼罗河错误的源头说法吸引玛丽的兴趣,并且还教玛丽用木剑来练习击剑,在逗玛丽开心的同时,也让埃莉诺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好感,为两人的恋情自然地做出了铺垫,使埃莉诺对他的感情比小说更加直接和易于观众接受。在影片的末尾情节中,爱德华只身来到别墅告诉大家他尚未结婚时,在场的人默不作声,气氛尴尬异常,但是影片情节异于原著,此时安排玛丽非常突兀地、毫不顾及礼节地谈论起了天气,而爱德华尴尬地回答。在这一情节中,导演故意安排爱德华和玛丽两位并不善于交际的人物使用社交语言,让整个画面滑稽而又生动。   同样,电影中导演在威洛的刻画上也对小说的情节予以了一定程度的改编。电影中威洛与玛丽乘敞篷马车在城中毫无顾忌地乱闯,并在树林中与玛丽挽着手漫步、调情,让玛丽为自己画肖像,电影中的这些情节在小说中并没有出现,李安在影片中创造性地增加这些情节,让观众充分认识了威洛的性格,了解到他其实是个放荡不羁、奔放热情的风流公子,对任何年轻貌美的女性都充满诱惑力。除此之外,导演还对小说某些情节予以改动,例如,当威洛英雄救美的时候,小说中的描述较为简单,只是威洛拿着枪,带着猎犬将玛丽送下山,抱进了房间,而在电影中导演故意将这一情节改编为滂沱大雨中,威洛骑白色骏马飞奔而至,温柔地、绅士地为玛丽检查伤势,并将其抱起来送回家,这一改编相较于小说更加浪漫,带给观众更大的视觉冲击力。而在主人公与上校步入婚姻殿堂这一情节中,小说对威洛的描述只是强调了其对于上校的愤恨和嫉妒,但是在电影中导演却将其感情描述得更加幽怨,他独自骑着白马落寞地注视着婚礼现场,然后又悄然的离开,导演对小说这一情节的改编,让观众充分地认识到其对于玛丽的用情之深,也明白了威洛还沉浸在情感与理智的挣扎之中难以自拔,尽管他娶了富家之女,但是还深爱着玛丽。电影的这种改编,让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非常直接地展示给观众,也让其性格更加复杂化,而小说中威洛的反应则显得较为狭隘和偏激。

  三、电影对小说人物的异化处理

  电影除了在情节方面对小说进行了艺术化的异化,还对小说中的人物刻画进行改编。导演在《理智与情感》中将与影片无关的小说人物如南希、德尔顿太太等人予以删除,而对某些主要角色,导演在影片中则进行了极大的强化处理,如埃莉诺、玛丽、爱德华、威洛、上校等角色。导演在影片中并没有完全照搬小说的描写,而是根据情节的需求将某些角色的性格予以异化。例如,小说中的埃莉诺在其父意外身亡后,主动担负起家庭的责任,并且在小说中为了姐妹两人的生活而奔忙,小说把埃莉诺描述成了家庭放弃自我的伟大女性,从不让自己的烦恼和痛苦影响到妹妹等人。小说一直赞誉埃莉诺类似圣人般的美德,也就是为集体的利益牺牲自我的精神。但是导演在影片中弱化了完美的埃莉诺形象,没有将其改编为完美无瑕的好人,而是让她具有普通女性的柔情和浪漫,甚至软弱。埃莉诺内敛含蓄、不卑不亢,就像一幅色调柔和的中国仕女图,李安以婉约的笔锋描绘出一位冷静而又充满感情的淑女,她常常在自我克制中透露出对爱情的期盼,其形象的刻画相较于小说更加栩栩如生。同时导演李安没像小说一样让其忙碌于家务琐事中,而是为了凸显其理智内敛的性格,将其置于不同的房间、院落等建筑物中,尽管心情不佳,也不可向他人倾诉。那些封闭严密的空间隐喻着埃莉诺封闭的精神世界、不善调节的心理状态。同样在影片中,对玛丽的刻画也更与小说不同,影片中的玛丽具有现代女性的某些性格特征。小说中玛丽的性格空洞而又模糊,对她的描述非常有限,而电影却让其具体化、鲜活化,我行我素、毫不顾忌,对爱德华的感情毫不遮掩,即使心情波动时,也是跑到荒野之中。导演使其感情变化和天气等自然现象结合在一起,心情好时如阳光明媚的天气,而心情糟糕时则如暴风骤雨。玛丽自己也经常被自己的任性所伤害。在电影中,她具有男性的活泼性格,充满幻想和激情,这种区别于小说的性格描写让电影加深了现代观众对女性的认识,让电影的现代气息远远超越小说。

  电影《理智与情感》经过华裔导演李安的精心设计和改编,与原小说在艺术风格上、叙事策略、人物刻画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李安将东方文化悄然融于西方文学名著中,让整部电影无论是在意境、反讽手法还是对女性的认识上,相较于小说都更加含蓄和深沉。同时,导演为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影视创作要求,在情节上、人物性格上对小说进行一定的异化处理,让故事的发展及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相较于小说更容易让现代观众理解和接受,拉近了与现代观众的距离。

论《理智与情感》电影与原著的差异比较

论文搜索
关键字:原著 理智 差异 情感 电影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